1、阅读某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格处应该是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东汉
2、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认为,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科学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段材料主要反映
A.三大发明在推动欧洲社会转型中的决定作用
B.国家、宗教未能对欧洲社会的转型发挥作用
C.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转型起了重要作用
D.指南针推动了欧洲新航路的开辟
3、“道光时,二十年,英吉利,开香港;到咸丰,第六年,打广东;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到光绪,甲午年,日本国,来打仗,我国败,失台湾。”这段爱国三字经提到的侵华战争分别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
B.鸦片战争、雅克萨之战、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D.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4、请你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 )
①德军突袭苏联
②德军闪击波兰
③日军偷袭珍珠港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①③④ D. ①④③②
5、文学艺术是从生活真实中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出来的,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下列不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大型壁画《格尔尼卡》,愤怒的控诉了法西斯主义的暴行
B.艺术大师达·芬奇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对现实生活的要求和审美情趣
C.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反映了拿破仑军队远征俄国时波澜壮阔的场面
D.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通过《城市之光》、《大独裁者》等一系列电影,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6、历史赋予各个时代不同的主题。如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主题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主题是民主与和平,五四运动时期的主题是
A.爱国、救亡 B.民主、科学
C.自强、求富 D.和平、发展
7、二战后,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是
A. 英国
B. 美国
C. 日本
D. 法国
8、20世纪中期,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有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感慨地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 )
A.中美关系缓和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C.中美正是建交
D.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
9、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 国家掌握一切经济命脉
B. 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C. 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私有制,发展商品生产
D.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10、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体现亚历山大二世这一态度的是:解放后的农民
A.不能自由选择职业
B.仍归“村社”的管理
C.没有获得选举权利
D.以赎买方式得到土地
11、如果想了解19世纪早期法国社会的状况,下列作品可供阅读的是
A. B.
C. D.
12、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
13、某校九年级历史小组的同学上网查阅资料时,输入关键词“1941年、德国开战以来的第一次重大失败、二战规模扩大”。你判断他们想了解的历史事件是( )
A. 莫斯科战役 B. 珍珠港事件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诺曼底登陆
14、秦始皇创立的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是
A. 中央集权制 B. 分封制
C. 三省六部制 D. 行省制
15、某电视剧中有这样的场景:“1934年12月2日,红34师阵地淹没在敌人的炮火中……师长陈树湘率全师殊死鏖战4天5夜,终于保证红军主力全部过了湘江,但全师却从6000多人锐减到不足1000人。“该战斗场景发生于( )
A. 红军长征途中 B. 血战台儿庄 C. 百团大战中 D. 淮海战役中
16、下面是美国福特汽车零部件的产地分布表,从中可以看出
美国 | 比利时 | 奥地利 | 挪威 | 日本 | 韩国 | …… |
阀门 | 制动器 | 加热器 | 排气机 | 油泵 | 弹簧 | …… |
A.福特公司在国际竞争中已处于不利地位
B.福特公司的全球采购会大大增加生产成本
C.美国已经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潮流
D.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的趋势
17、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关注的共同问题越来越多,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为此提出了( )。
A.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B. “相互合作”的思想
C. “共同发展”的思想 D. “永久和平”的思想
18、以下对工业化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工业化使人口迅速增长而且越来越集中于城市
②工业化导致人民文化水平下降
③工业化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工业化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变化,贫富分化加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不符合冷战后美国外交战略的是( )
A. 提倡人权高于主权 B. 退出《反导条约》
C. 反对国际恐怖主义 D. 和平解决国家争端
20、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创始人,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外交风范在世界外交史上留下了卓越风采。下列属于周恩来外交成就的是
①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②签订《会谈纪要》,达成和平建国的意向
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③④
D. ②③④
2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_______________,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
22、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___________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3、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指__________。
24、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请写出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城市名称。
(1)六朝古都金陵城,近代中国由此开始________
(2)物华天宝人杰昌,军旗升起英雄城________
(3)南湖圣地有游船,开天辟地共产党________
(4)一夜崛起的城市,改革开放的窗口________
25、(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点燃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的发生地 B.奥匈帝国宣战的第一个国家
26、城市见证历史变迁,读下图,填出相应的序号。
(1)汉代“丝绸之路”的东部起点是 。
(2)隋朝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3)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 成立。
(4) 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
27、春秋的首位霸主是(_____________),卧薪尝胆的是(_____________)。
28、历史上一些重大会议的召开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引发了中国国内五四运动的会议 。
(2)暂时协调了一战后日美矛盾的会议 。
(3)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安抚法西斯国家的会议 。
(4)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的会议 。
29、开启中国第一次近代化的事件_____
30、1915年底,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蔡愕等宣告云南独立,北上讨袁,_______战争爆发;1926年7月,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_______。
31、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反封建的民主思潮走向立法,请分别列举出英国、法国为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在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制定的重要法律文件。
32、请写出联合国的主要机构。
33、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宋元时期商品经济有很大发展,影响人们城市生活的变化。请举两个例子说明宋代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大大提高,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巨大影响。请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简述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34、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一种盛世情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夏,香港推出“汉武盛世:帝国的巩固和对外交流”大型汉代文物展,让观众近距离欣赏逾160组珍贵文物。展览以汉帝国崛起为重心,共设有“汉帝国的巩固和扩张”、“汉代社会生活”和“汉代的科技、文化与中西交通”三个主题。
(1)汉武帝时帝国最为强盛。列举汉武帝时期“汉帝国的巩固和扩张”的主要措施。
(2)展品之一石天禄神兽像是汉代的祥瑞之物,像老虎又像狮子。狮子生于中亚一带,未见于中原地方。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好奇地问:“为什么汉朝的东西会有西方的文化特征?”假如你是这次展览的解说员,请对此加以解释。
材料二 唐太宗问什么样的君主是明君?魏征回答:“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他深明隋炀帝偏听偏信的结果是身死国亡,自己便虚心纳谏,要求要求臣下踊跃谏诤。在他的倡导和鼓励下,前后有30多人进谏。其中,魏征一人所谏就有200余事,数十万言。
——岑大利《再论中国古代的盛世》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它是在一个相对封闭体系中发展而来的盛世。纵向比较,康乾盛世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个版图空前广大而且稳定的大一统帝国……;但不幸的是,从横向比较,它却与当时世界最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帝制的最后一抹斜阳,最后一首挽歌,虽然辉煌,只是已经走到了尽头。
——侯杨方《盛世启示录》
(4)一种观点认为,“康乾盛世”是“古代盛世的顶峰”;另一种观点认为“康乾盛世”是“落日的余辉”。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至少三点)。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盛世对今天的主要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