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认为:“俄国革命对20世纪随后年月中的重大事件及全球冲突的影响之大,并不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各项表述中,与帕尔默这一观点一致的是( )
A. 俄国通过这场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 十月革命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 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 俄国革命实现工人、农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2、某校八年级同学查找了“山东舰”“科技强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等资料,请为他们查找的资料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
A.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B.科技与教育
C.经济与社会生活
D.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3、据统计,16世纪,英国贵族从出租的土地所得租金与同一块土地承租者用农场经营所得收入的比值是1:10。这说明
A.英国贵族善于经营农场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优越
C.农业人口大量流向城市
D.封建庄园经济彻底瓦解
4、“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诸城籍画家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下列诗句与其绘画内容相符的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C.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
D.画桥虹卧汴河渠,两岸风烟天下无
5、蔬菜是寿光的名片,但寿光农业的发展却缘于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优越性在于
A.生产经营方式的自主性
B.使土地所有权发生改变
C.实现分配中的共同富裕
D.完善了人民公社的体制
6、二十世纪30年代,苏联利用当时对苏联工业化有利的国际时机,采取积极政策,从西方大量引进先进技术、资金和人才,加速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使苏联的国力大大增强,为二战期间有效地抵御住德国法西斯的进攻和取得胜利,以及战后的美苏争霸奠定了经济基础。这个“有利的国际时机”是指(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B.第二次世界大战迫近,各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前的准备
C.西方国家集中力量应对日益猖獗的法西斯势力,放松对苏联的经济封锁
D.受经济大危机的影响,西方迫切需要向外国输出资本、技术等
7、据说1793年,路易十六在监狱里感慨说:“是这两个人(一个是伏尔泰,一个是卢梭)打垮了法国。”我们可以理解为
A.路易十六的政敌强大
B.路易十六被出卖
C.观念推动了世界的变化
D.科技推动了世界变化
8、文艺复兴时期,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两部作品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A. 推动资产阶级革命
B. 促进世界连成整体
C. 促使人们思想解放
D.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工业成就有( )
①鞍山钢铁公司的轧钢厂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③南京长江大桥建成
④沈阳第一机床厂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10、某班模拟了一次“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下列主题适用于介绍井冈山的是
A. 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
B. 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
C. 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路
D. 七大的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
11、计算机网络已日益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但网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下列现象中,作为青年学生,我们绝不能
①浏览新闻、查询学习资料
②沉湎于网络游戏、无谓聊天
③用电子邮件发送学习情况
④看黄色电影、发骚扰信息
⑤网上购物、学习、看病
⑥网上行骗、传谣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②④⑥
D. ①③⑤
12、参加大庆石油会战的工人们就着盐水吃野菜,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等,使油井提前投产。这体现了我国石油工人
A. 廉洁奉公的作风
B. 乐于助人的品质
C. 大公无私的情怀
D. 艰苦奋斗的精神
13、下图为某一事件示意图,这事件指的是
A. 鉴真东渡日本 B. 马可·波罗来华
C. 玄奘西游天竺 D. 郑和下西洋
14、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进入新旧交替时期,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其中“多强”是指( ) ①美国 ②欧盟 ③日本 ④俄罗斯 ⑤中国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
15、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 )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A.欧盟的成立 B.逆全球化 C.跨国公司 D.贸易保护主义
16、下列情景符合1935年英法两国生产或生活状况的有( )
①汉姆利用电灯照明
②卡尔用笔记本电脑作课件
③珍妮在学校用油印机印试卷
④玛丽坐在汽车上用留声机播放音乐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7、下列有关冷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标志冷战开始的标志
②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宣言书
③敌对双方是根据国家社会性质来划分的
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之后,冷战结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商朝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时期,其代表作是 ( )
A. 四羊方尊 B. 司母戊鼎
C. 青铜立人像 D. 牛尊
19、“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反叛)心。”下列举措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周朝初年推行分封制 B.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C.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D.隋朝开创科举制度
20、历次国庆大阅兵反映出我国国防力量的不断增强。以下两幅图片,直观地反映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 )
A.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
B.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转变
C.形成五大战区战略布局
D.特别重视军队政治工作
21、学习历史,往往要记住一些标志性事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美国诞生。
(3)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冷战开始。
2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______成立。一战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人是______。
23、中华“和合文化”强调以和为贵,合作共赢。
(1)1936年,中国共产党以中华民族利益为重,促成了 事变的和平解决。
(2)1942年1月1日,《 》发表,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成员。
(3)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同两国总理共同倡导了 ,今天已成为公认的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
24、“两司马光照史册”指的是司马迁编写的 和司马光编写的 。
25、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立__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6、德国法西斯政权垮台后,美、______、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之后各国在处理德国问题上分歧越来越大。 1948年2月,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准备发行货币,筹建政权,引起______的抗议,引发______危机。
27、俄罗斯人的祖先是________的一支,9世纪晚期建立________。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________人征服。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________公国逐渐崛起,到15世界晚期统一了俄国。
28、北宋________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明朝宋应星编著的《________》被誉为17世纪的中国工艺百科全书。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界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_________年苏联发生了“八一九”事件,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总统叶利钦实际掌握了国家大权。12月,俄罗斯11个原加盟共和国宣告建立_________,苏联解体。
3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动力方面有何进步?分别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工具方面的新成果。
(2)据统计: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经历了84年;电动机为65年,而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只用了6年。这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32、古埃及奴隶制国家的统一时间?统治者?把他怎么称呼?
33、德国和日本都曾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今天两国对这段历史的反思却不同。请比较二战后初期盟国对德国和日本处置的异同,面对今天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逆流,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对策?
34、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成为时代热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图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
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白《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 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摘自《中国历史》六年级下册(鲁教版)
材料四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五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
——《大国崛起》
材料六 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
请回答:
(1)据汉代丝绸之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地区。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专门设立了什么机构来管理图中的C所代表的地区?
(2)据材料二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有哪些?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唐朝经陆上丝绸之路对外交往的历史事件。
(4)依据材料四,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
(5)材料五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据材料五指出“地理大发现”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6)根据材料六,回答“一带一路”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它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