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张显出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B.国民党的广大官兵希望和平,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泻气。
C.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白花,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D.设计者们和匠师们自出新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怠慢(dài) 幽悄(qiāo) 阻挠(náo) 元气淋漓(lí)
B.酿酒(niàng) 追溯(sù) 惧惮(dàn) 天衣无缝(fèng)
C.晦暗(huí) 脑畔(bàn) 归省(xǐng) 衰草连天(shuāi)
D.农谚(yàn) 劫难(jié) 烧灼(zhuó) 大彻大悟(cè)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倦怠 哈蜜瓜 坦荡如坻 无动于衷
B.狼藉 懒洋洋 摩肩接踵 因地治宜
C.推崇 密匝匝 诚皇诚恐 长途拔涉
D.濒临 喝倒彩 张目结舌 和颜悦色
4、下面句子提取主干正确的一项是 ( )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战马》是由有“电影奇才”之称的美国导演斯皮伯格继《辛德勒名单》与《拯救大兵瑞恩》后倾力打造的“史诗战争三部曲”终结篇。
A.《战马》是斯皮伯格打造的。
B.《战马》是终结篇。
C.斯皮伯格打造“史诗战争三部曲”。
D.斯皮伯格打造终结篇。
5、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小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 ”、一个是“ ”。
【2】苏轼说“不应有恨”,设想一下:“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
6、默写
(1)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2)与君离别意,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6)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7)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吴均《与朱元思书》)
(8)不戚戚于贫贱,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化用典故表达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的诗句是: , 。
(10)《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 , 。
7、同学们从两个版本的《昆虫记》中选取了相同内容进行比较选择。结合选段,联系作品特点,向同学推荐一个版本。
版本A: 自从七月份起,我便把我所捉到的足够多的一对对绿蚱蜢关进一只金属网钟形罩中,下面是一层瓦罐……它体型优美,身轻体健,一对罗纱大翅膀,是蝗虫科昆虫中最优雅美丽的。 《绿蚱蜢》 不管是自己的窠里还是别的虫子窠里,每条松毛虫都竭尽全力……它们不知道什么叫私有财产,什么是引发战争的根源。 (《松毛虫的故事》) | 版本B: 七月里,我的宝贝在金属网下土制平锅的沙床上安顿了下来,有许许多多对夫妻。这真是一种华丽的昆虫,通身浅绿,两侧镶嵌着白色条纹……她那令人难忘的身材,那纤细的比例和巨大的薄纱般的翅膀,使她成为蚱蜢族中最精美的一种。 《绿蚱蜢》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它们的信条,每一条毛毛虫都尽力地吐着丝,使果增大增厚,不管那是自己的果还是别人的……多么幸福的松毛虫啊,它们不知道什么私有财产和一切争斗的根源。 (《松毛虫的故事》) |
8、月光糖果
张成磊
⑴一轮凝月,升在山顶。山顶下是我姥姥的两间茅草房。茅草房前的板栗树,迎风生长。
⑵姥姥喜欢在月光下做糖果。直到现在,我仍然还记得姥姥做糖果时的情景。只要回想,那软软甜甜的感觉立即像月光一般填满心间。
⑶姥姥做糖果的第一步是洗糯米。糯米是在山脚河畔的水田里种的,品质非常纯正。姥姥把糯米用木桶盛着,去山涧用泉水洗净,铁锅用几块白色石块支在砂砾地上,石块之间是烧柴火的“灶间”。山风吹来钻进“灶间”,柞柴火苗虽乱却旺,犹如一副吹不散的剪影。
⑷半个时辰后揭开板栗木锅盖,锅里顿时升腾起白雾般的热气。热气散尽,一锅糯米像世间的珍珠,在月光下晶莹透亮。姥姥趁热把蒸熟的糯米倒入石臼,拿过一根椴木杵,一下一下的舂着。待舂烂的糯米已经凉透,就在清澈的山风干成了米糍。
⑸放在藤条笸箩里,摇上几圈,滚上白糖。等全部滚完,月亮已经升到山顶,散发出的光辉仿佛姥姥无限慈爱的目光。那一笸箩的糖果通体雪白晶莹,好似可爱极了。姥姥把自己做的糖果叫“月光糖果”。
⑹那时候,我们这群乡村孩子的四季除了秸秆草与飞蠓,就没有别的“零食”了。可是,姥姥的糖果却为我们的童年送来了香甜。
⑺姥姥把她精心做的“月光糖果”馈赠给我们这群小孩子。姥姥这么做,是因为我们这群小孩子曾帮助她在暴雨来临之前把晾晒的粮食收起。姥姥说,如果没有我们帮助,那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会把一年的收成冲掉。姥姥这么做,是因为看见我们太缺乏营养,她说小孩子应该有该有的香甜。如果童年太过于苦涩,长大后就会没有记忆。
⑻姥姥是一个朴实的人,她说她拿不出什么好东西给我们。所以她做了她擅长的“月光糖果”分发给我们。看到小伙伴们吃着姥姥做的“月光糖果”高兴的样子,我内心总会升起些小小的自豪,她也看着我们咧着嘴笑。姥姥笑起来很好看,被山风吹成紫色的脸庞像山坡上那块开裂的“笑脸石”。
⑼小唐是外村的孩子,母亲早逝。听说姥姥这里有糖果可吃,也跟着我们走过山坡。姥姥非常疼爱她,总是多分给她两块“月光糖果”,我着实有点吃醋的意味。可能因为小唐也感受到了我的心思或是她本身就格外害羞,她只来过几次就不来了。那个年代,白糖也非常稀罕,没有白糖,姥姥的“月光糖果”就做不出。
⑽曾经有一段时间,姥姥没有做“月光糖果”,但姥姥始终记挂念着那个山草一样飘摇的小唐,把最后五块“月光糖果”用竹篮装了,挂在板栗树上,特意给小唐留着。可是,我嘴特别馋。在夜里我偷偷爬上板栗树,拿走了四块。次日姥姥知道了,把我训斥了一番。姥姥说,小唐是个孤单的孩子,你怎么能偷吃我给她留的糖果?我向姥姥承认了错误,非常后悔自己的行为。姥姥抚摸着小唐的头,把仅有的一块“月光糖果”给了小唐。我看见有泪从小唐脸上流了下来。那眼泪,又清又亮,像极了这夜的月光。
⑾再过了半年,姥姥走了,她的魂魄隐入了身后的大山里。没有了姥姥,世上也就没有“月光糖果”了。我们站在板栗树下,满怀悲伤。
⑿如果说,月亮用光辉照亮夜空久封的心灵,春天用嫩芽融化冬天冰雪的心灵,那么,姥姥用她的善良触动了我们这群小孩子一生的心灵。姥姥的“月光糖果”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上划下了永恒的爱的痕迹。时光阡陌是静美,岁月深处是成长。以后我长大,每每回山探望板栗树下那孤独的坟,已经成了诗人的小唐也会跟着一起去。她说,姥姥的“月光糖果”香甜了她的一生,她永远都不会忘记。小唐说这话的时候,热泪盈满了她的眼眶。
⒀不懈的风从山下水田走过,留下了粼粼波纹。慈爱的月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了缕缕印迹。月光中,我仿佛又看到了姥姥在茅草房前做糖果的身影。那身影,慈祥善良,仿佛本就不曾离开。
【1】阅读全文,参照格式,填写下表。
情节 | “我”的心理或感受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感到自豪 |
姥姥总是多留两块糖果给小唐 | ②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非常后悔 |
姥姥离开人世 | ④______________ |
【2】仔细研读第⑧段划线句,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姥姥笑起来很好看,被山风吹成紫色的脸庞像山坡上那块开裂的“笑脸石”。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⑺段以插叙的方式介绍了当年孩子们帮助姥姥收粮食的往事,交代了姥姥为我们做“月光糖果”的原因,使叙事更加清晰完整。
B.本文的故事,发生在物资匮乏的平凡年代,姥姥用她的巧手为我们苦涩的生活调味,旨在告诉我们要乐观地面对生活。
C.文章的标题“月光糖果”,点明了写作对象,并且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既体现了糖果的晶莹剔透,又赞美了姥姥若月光般美好的心灵。
D.文章的结尾,再次进行了环境描写,与标题和首段形成照应,同时升华了主旨,突出了“我”对姥姥的怀念。
【4】文中的姥姥和材料中的网红,谁的做法才是真正的善举?请谈谈你的看法和感悟。
【链接材料】某网红在贫困乡村的资助大会上,现场直播,与每一位受资助者合影留念,并将捐赠的爱心款项亲手送到了村民手中。村民们也欢欣鼓舞,热情的对该网红表示感谢。随后,该网红在网上获得一片好评,粉丝成倍增长。可是,后来被新闻曝光,该网红在直播完之后,立刻把爱心款项又要了回去,引来舆论一片哗然。
9、成长路上,有花团锦簇,也有断壁残垣:有星月满天,电也有狂风骤……这一道道风景让你历经得意与失意,喜悦与悲伤,泪水与汗水……但每经万一处风景,你就会拥有一份宝贵的人生阅历,人生将会多一分精彩。
请以“路上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内容具体充实,表达真情实感。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