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对学校组织的这次为灾区捐款活动,我们应当踊跃参与,不应袖手旁观。
B. 部分西方组织的媒体别出心裁地剪接西藏“3·12”事件的图片,歪曲报道事实真相。
C. 诗人匠心独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D. 部分华人华侨代表在莫斯科举行座谈会,大家义愤填膺,严厉声讨陈水扁的“台独”言行。
2、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并且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B. 渔人甚异之。(捕鱼的人很奇怪。)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D.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
3、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池沼zhǎo 箴言jiǎn 诘问jié 诲人不倦huǐ
B.俯瞰kàn 追溯shù 遒劲jìnɡ 惟妙惟肖xiào
C.荫庇yìn 绮丽qǐ 轩榭xuān 摩肩接踵zhǒnɡ
D.藩篱pán 殷红yīn 田畴chóu 无动于衷zhōng
4、下列关于汉语知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贵阳市正式开通全国首条青少年禁毒教育热线。”句中加点的词依次是动词和名词。
B.“她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她不吵嘴。
C.“贵州平塘‘天眼’位居‘中国首批十大科技旅游基地’榜首。”句中加点的部分是定语。
D.“天舟一号只送货,不载人,被形象地称为‘太空快递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沂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
【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
6、默写。
(1)清晨入古寺,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此地一为别,________。(李白《送友人》)
(4)________,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6)无意苦争春,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7)________ ,如三月兮!(《诗经·郑风》)
(8)是故________,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
(9)《小石潭记》中生动地写出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法国作家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中写道:“人生的意义就蕴含在这两个词语里——希望和等待。”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生平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8、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节选)
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直到如今,住在沙漠中的人们还有相信的。群众把会发出声音的沙地称为“鸣沙”。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名叫鸣沙山,即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这里设有治沙站。站的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一百米,沙坡面南坐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这块沙地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据说,每逢农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鸣沙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这时候沙便发出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1】“据说,每逢农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鸣沙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中加点词“据说”能否去掉?为什么?
【2】选文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文末引用古人的话有什么作用?
9、《越来越______的我》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书写要工整,主题突出。(3)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再进行写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