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锦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强迫中国学生举旗上街庆祝他们的胜利,正在读高中的邓稼先怒不可遏,将日本国旗扯碎,踩到脚下。

    B.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

    C.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D.他俩都喜欢的书终于到货了,两人都想抢先拿到,争执之下,一本新书就这样分崩离析,碎成了两半儿。

  •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欣起行             康肃忿

    B.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反溯流逆上矣

    C.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夕日             实是界之仙都

  •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玉龙雪山晶莹夺目,(chù)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炫神迷啊!

    B.那种熙熙(xī)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暮的。

    C.这腰鼓使甜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kàng)奋了。

    D.我们(shè)级而上,穹顶也愈升愈高,最后仿佛独踞苍穹。

  •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茅盾,原名沈德鸿,宁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B.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C.曾被毛泽东赞扬为“宁可饿死,拒领美国的“救济””的现代作家是朱自清,他的散文《春》《背影》《济南的冬天》深受读者青睐。

    D.“五岳”分别指的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长沙过贾谊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①贾谊,又称贾生,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曾向文帝提出革新时政的建议,受权贵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不得大用,抑郁而死,年仅三十三岁。②刘长卿,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被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途经长沙时特寻访贾谊故宅。③栖迟:滞留。④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人。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⑤吊:凭吊,悼念。《史记·贾生列传》记载贾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⑥摇落:草木飘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写“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此”字,点出了“贾谊宅”。一个“悲”字,奠定了全诗凄怆优愤的基调。

    B.颔联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清幽雅致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

    C.“汉文有道恩犹薄”,一个“有道”,一个“犹”字,意思是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这就是所谓“言外之意”。

    D.“湘水无情吊岂知?”写湘水无情人有情,屈原能理解贾谊来到湘水之滨迪吊念自己的心情;西汉的贾谊也能体会刘长卿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心意。诗人由衷地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的心境,刻画得十分真切动人。

    E.“寂寂江山摇落处”写一阵秋风掠过,黄叶纷纷飘落,在枯草上乱舞,这幅荒村日暮图,加重了诗篇的时代气息和感情色彩。

    2首联里的“楚客”指的是谁?“怜君何事到天涯!”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要求填写。

    (1)乡泪客中尽,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2)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3)   ,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4)闭之,则右刻   。(魏学洢《核舟记》)

    (5)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面袍,   _ ,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朱自清《背影》)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隐喻作者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的句子是  

    (7)《长歌行》中阐明人生哲理的一句是        

    (8)《石壕吏》中官吏的残暴与老妇的悲苦形成鲜明对比的诗句是:

    (9)《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10)杜甫《望岳》中的诗句     和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在这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的;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舞你。克里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木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地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以客观的现实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傅雷对儿子的成长倾注满腔心血,《傅雷家书》中处处体现傅雷对儿子“生活的关心”和“读书的教诲”,请各举一事例。(选文中的除外)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探寻5000年前的紫禁城——良渚古城》,完成下面小题。

    探寻5000年前的紫禁城——良渚古城

    单霁翔

    ①良渚的考古发现不仅实证了中华5000年文明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类对于“文明”的定义,把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推进到了5000年前。

    ②考古学中如何区分文明与文化?在考古中,同一时间段的不同地区拥有一些特殊的共同点,如使用同样的工具,具有相同的制造技术等,我们把它称为同一种文化。一种文化往往按考古工作中最初发现它的地点来定名,比如河姆渡文化、林家滩文化、龙山文化。在文化的基础上,还需要一些元素,证明人类开始进入文明时代了。比如,过去国际上有学者认为,文明需要有城市、金属(如青铜器)、文字“三要素”,但实际上不同的文明形成应该有自己的标准。如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和它揭示出的灿烂文化,远远比“三要素”更丰富。

    ③良渚古城遗址,对于文明的补充诠释之一就是功能多样的水利工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良渚水利工程的评语中说“它改写了世界水利工程史 ”。良渚水利工程修建于距今5000-4700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比“大禹治水”的传说还早1000年。

    ④良渚古城的外围水利系统主要包括 。它的功能首先是防洪,借助自然山体,通过高坝围成一个水库区域,下雨时起到积水的作用。如果雨量过大,积水漫过高坝,高坝外围的低坝就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阻止大水蔓延古城。低坝外还有长堤,能进一步防止水患。5000年前的先民们既没有精密的勘测仪器,也没有大型的施工设备,却能通过科学的选择与设计,创造出如此巧妙的水利工程,古老的智慧可见一斑。

    ⑤防洪以外,当然还要实现对自然水资源的利用。良渚人的主食是稻米,考古学家在莫角山东坡发现了大量碳化稻米,估计为1.3万千克,堪称“国家粮仓”。据考,良渚人开掘了一条东西走向的河道,把生活区和稻田区隔开。除了起到蓄水、防洪排水、灌溉作用之外,河水还可以作为日常饮水。可以说,良渚水利工程不仅设计合理、功能多样,而且还考虑了民生细节。良渚古城跟欧洲的威尼斯一样是个水城。古城9个城门中8个都是水城门,需要借助舟楫通行。因此水利工程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通过高坝、低坝调节水量起到运输作用。

    ⑥石坞高坝的对岸就是长堤所在。秋冬季节水位下降,沼泽地的泥土、茅草、芦荻为良渚先民提供了制作草裹泥的原材料。他们用植物杆茎包裹泥土,再用植物条带绑扎固定。制作好的草裹泥被运输到山谷,一层层堆叠在洪水的冲击面,最后在草裹泥上覆盖黄土。依稀可见的草裹泥断面,俨然5000年前的防洪包。

    ⑦良渚古城的水利工程设计范围大概有100平方千米,无人机飞到500米的高度,也只能拍非常小的一个局部。没有现代科技帮助的良渚人,在当时是如何规划这么大一个立体的水利工程体系,也是令人叹服、引人深思的一个问题。

    (选材于2021年32期《百科知识》同题文章,有删改。)

    【1】阅读全文,为什么说良渚古城丰富了人类对“文明”的定义?

    【2】根据文中图表信息,结合上下文,在第④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而完整的内容。

    【3】说说下面的句子作者用什么恰当方法把良渚古城的特点说得清楚明白的?

    良渚古城跟欧洲的威尼斯一样是个水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提示和要求作文。

    在学习与生活中,只要我们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就会发现寻常之中蕴涵精彩,平凡之中不乏美丽,我们身边的人也常会让人钦佩不已。

    请以“ 你令我钦佩”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称谓,如:“妈妈”“老师”“同学”等,将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3)写作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相信你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我手写我心”。(4)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