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周口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 军乐团奏响《检阅进行曲》,万众瞩目的阅兵分列式开始了。

    B. 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校草的热门人选。

    C. 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D. 照片中她身穿深色西服套装,或是正襟危坐,或是嘟嘴卖萌,优雅俊美。

     

  • 2、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通过平凡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充分揭露了主人公的心灵美。(这句话是病句,病因是用词不当。)

    B.人要变成野兽,比变成圣徒要容易千万倍。自古以来,变成野兽的人多如牛毛,但变成圣徒的人却寥寥无几。(这句话中的加点词可用“寥若晨星”替换。)

    C.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这句话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

    D.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借景抒情,全篇流露出作者快乐的心情,以及对大自然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B.文章开头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绘潭的概貌。

    C.第二段写潭中之景,着意描写游鱼和潭水,动静结合。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 4、找出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A.旅游旺季,开往名胜景点的车辆络绎不绝

    B.他说起话来惟妙惟肖,办起事来头头是道。

    C.面对集体财产遭到大火的威胁,我们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D.我们要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不要盲目发展。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归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幽美平静的田园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B.三、四句采用设问,点明诗人虽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原因,表现其超尘脱俗的境界追求。

    C.五至八句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表现作者悠闲自得的心情。

    D.九、十句直陈心境,面对如此的田园美景,诗人陶醉其中,难用语言精细描绘,表现其率真品性。

    【2】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轼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轼的这段话?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④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__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⑥月色入户,__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默写李白《渡荆门送别》的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1】《红星照耀中国》一共分12篇,分别是:①探寻红色中国,②去红都的道路,③在保安,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⑥__________,⑦去前线的路上,⑧同红军在一起,⑨同红军在一起(续),⑩ __________回到保安,又是白色世界。

    【2】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湿地

    ①平静的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成群的野鸭在水面上玩耍,各种水鸟在欢娱地歌唱……这就是湿地的真实写照。像这样濒临江河湖海的地带,长期受水浸泡而形成的滩涂、沼泽、湿草甸、泥炭地、红树林以及潮落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都是湿地。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

    ②湿地是如何形成的呢?

    ③当泥沙丰富的流水流近湖泊之时,由于水域变阔而流速变缓、泥沙下落沉积而成浅水滩。湖泊,不单是五彩云霞的梳妆镜,更是水生植物的乐园。浅水湖区,芦花飞荡,香蒲拂摇;次深湖区,睡莲、浮萍悬浮、飘摆于水面上;深水湖区,墨绿色的绸缎般的波浪时起时伏,那些生长于水中的水草繁杂而茂盛。春来夏往,秋隐冬藏,植物生活于湖泊,总会有生有死,有死有生。那些腐烂的残体日积月累,最终多默默地、叠加式地沉积于湖底,经由水涨水落的浸泡,经由日月轮转的沧桑,终成泥炭,于是,湖底慢慢抬升,湿地也就逐渐形成了。

     

    ④湿地调节着地球的水循环。那些河边的森林、湖边的漫滩,一直在进行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换。洪涝之时,湿地总能够缓冲、储蓄和吸收洪水;倘遇干旱季节,又能够将水分“解放”出来。湿地上的植被摇荡起伏,减轻或减缓了水体对海岸线、河湾及湖岸的侵蚀。

    ⑤湿地被科学家誉为地球之“肾”。自然界生物链的完整、优化,离不开湿地。湿地既吸收营养物质,又促进地球的新陈代谢,是“天然的过滤器”。

    ⑥植物在湿地繁衍,动物在湿地蹒跚游弋、跳跃爬行和栖息。即使晴空排云而上的仙鹤,声鸣于天,也是清晨从湿地出发,黄昏则次第归来,在湿地降落,喝水照影;翩翩起舞的大雁会呈“一”字、“人”字形排列,从广阔的天空降落于湿地之上。鸟类依赖湿地就像影子依赖光,翅膀依赖空气一样。湿地是生命的家园,是文明的摇篮和温床。

    ⑦人类本应与湿地和谐相处,本应悉心地呵护湿地。

    ⑧但是长期以来,人类对湿地究竟贡献过多少关爱呢?古典诗词中那些拍打碣石的咆哮海水,朝天际奔流的滚滚江水,秀比西子的杭州西湖等,姑且算是反映人类对湿地的关爱吧,却也仅仅是蜻蜓点水般人文情怀的附加点缀。空灵、超脱的中国画亦有描绘苍茫烟水的画作,民间音乐尽管也有表现湖月照影,流泉叮咚的乐曲,然而,谁又能说其着力表现的只是湿地呢?

    ⑨令人忧虑的是,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膨胀,湿地的现状不容乐观,湿地面积减少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就我国来说,从科学家们绘制的湿地分布遥感图即可看出,中国的湿地总面积l0年间已减少了5万多平方公里。由于人类盲目围垦和过度开发,天然湿地面积不断消减,功能不断下降,造成湿地生物多样性衰退,威胁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还造成湿地降解污染能力的下降,导致水质不断恶化,许多河流因被污染失去了饮用的功能。比如,目前我国大型河流61%的河段已被污染,不可饮用。另外,又致使其缓冲、储蓄和吸收洪水的能力下降,直接给调蓄防洪带来极大的隐患。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不能不说与湿地面积的锐减有着一定的关系。不讲“土地伦理”(【美】利奥波德:《土地伦理》)成了自蒸汽机诞生以来世界性的不可逆转的黑色潮流,湿地的命运岌岌可危……

    ⑩保护湿地已经成了人类刻不容缓的行动。国际《湿地公约》的诞生,引起了人类对保护湿地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了缔约国的行列。迄今为止,《湿地公约》缔约国已逾百个,每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都会有一个宣传主题。可以说,保护湿地目前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相信随着人类对湿地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化,湿地的命运定然会出现转机。

    1第①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文章开头部分指出“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请根据具体内容说说“湿地的多种独特功能”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3文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阅读文章第⑨段文字,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湿地不断消减、功能不断下降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5说明文语言有准确性的特点,也有生动性的特点。请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生动性特点的例句,并做出分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处处需要智慧。学习很累时,寻找高效的方法是智慧;有压力心烦时,适当放松是智慧;求而不得时,放弃也是一种智慧……生活处处有智慧。

    请以“有一种智慧叫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后作文;②文体自选;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⑤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