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站在今天的太和殿前,仍然能感受到它昔日垂珠联珑的奢华。
B.现在很多选秀新人过于急功近利,最终都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C.日本公然宣称将把核泄漏废水排放到大海,其荒谬程度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D.缺乏理性思维的人很容易被一些键盘侠撺掇着散布一些不实言论。
2、《小王子》中,“我”在六岁时画了自己的第一幅图,是一条蟒蛇正在消化大象;可大人们看了,都说“我”画的是( )
A. 一座小山 B. 一个篮子 C. 怪模怪样的东西 D. 一顶帽子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这些故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D.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
4、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错误的一组 ( )
A. 绯(fēi)红 锃(zènɡ) 迁徙(xǐ) 颔(hàn)首低眉
B. 搓(cuō)捻 炽(zhì)热 迸(bènɡ)射 千山万壑(hè)
C. 胆怯(qiè) 荷戟(jǐ) 鬈(quán)发 鞺鞺(鞳鞳(tà)
D. 稽(qǐ)首 禁锢(ɡù) 深恶(wù)痛疾 眷(juàn)念
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蒌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用“________”形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_________。
(2)《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6、班级举行以“青春•中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小题。
[阅读积累]颂美好情思,赏壮丽河山
古诗文里有美好的情趣与哲思,渗透在我们血脉里,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请根据提示,填写以下表格。
主题 | 古诗文 | 作者与出处 |
两情相悦,雅趣相投 | (1)_____,琴瑟友之。 | 《诗经•关雎》 |
真挚友情,超越时空 | (2)_____,_____。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禅意悠悠,俗念皆空 | (3)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_____,_____。 _____,_____。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傲骨铮铮,矢志不渝 | (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_____,_____。 | 陆游《卜算子•咏梅》 |
悲悯苍生,甘愿奉献 | (5)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大同社会,推己及人 | (6)_____,_____。 | 《礼记•大道之行也》 |
7、名著阅读
(1)填空:《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一部________性作品、全书共12篇,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_______。
(2)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后,你一定从中获得了精神营养,写出书中你最敬佩(喜欢)的一个人,并简要说说理由。
8、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蓝天白云话风筝
风筝是一种极受孩子们喜爱的玩具。从历史上看,除布娃娃外,没有哪一种玩具,在世界各地流行的时间有它那么长。
风筝的起源现在还不清楚。世界上大多数航空史学家们都承认,风筝最早诞生于中国,已经有2600多年的历史。据古书记载,最早发现的风筝是作战工具。公元549年,当时梁武帝被侯景的兵围困在建康(今南京)的台城中,他命人在城里放风筝,想用风筝送出诏书,搬救兵。可惜他的风筝飞不高,被敌兵射下,求救行动失败了。
飞机发明以前,载人的大风筝曾在东方流行。1906年日本有人放起来的一具风筝重达2720千克,尾长146米。载人风筝曾用于各种目的,包括到敌区上空侦察和向被围困的城中运兵。
欧洲第一具风筝是在1326年或1327年出现的。正像古代中国的风筝一样,这具风筝显然是作为武器而设计的。一份欧洲古代资料上画有用风筝向敌区投放火焰炸弹的情形,但欧洲风筝的起源大家也不清楚。
从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的风筝曾是细长的三角形物体,做得像条龙。到16世纪末,由于受英国、荷兰和葡萄牙水手们从东印度群岛带回来的那些风筝的影响,欧洲风筝的尺寸变得像现在小孩玩的那么小。
历史上首次成功的风筝载人飞行,也是出于中国。公元559年,南北朝时期北齐天保十年,文宣帝高洋要杀尽姓元的,命元姓死囚都抓住风筝从金凤台上跳下去,结果除一人外,其余都摔死了。这一名侥幸活着的人叫元黄头,他抓住风筝从金凤台飞到紫陌,安然着陆。这段历史,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陈纪一》中有记载。
在19世纪以前,欧洲没有人想用风筝载人。后来,英国一位教师,名叫乔治·波科克,他制造了一个大型风筝,用一辆马车拖着,快速驶过乡村。风筝载着他的女儿飞上天空。
澳大利亚人劳伦斯·哈格雷夫曾做过许多种风筝。1893年,他制作了一种简单的箱式风筝。这种风筝具有较大的升力,稳定性也比较好。从1905年水上滑翔机开始,欧洲早期的许多飞机和滑翔机都采用了哈格雷夫设计的箱式风筝作为机翼,用以产生升力。
飞机出现后风筝的发展并未停止。风筝继续在为各种目的而使用着。气象学把箱式风筝作为一种比较便宜而有效的运载工具,把仪器送上千米的高空。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潜艇曾用风筝载人升到相当高的空中,侦察敌方舰船的动向。
近20年来,风筝已发展成为软式翼伞。美国研制出来的非硬式风筝,是非常好的翼伞,呈弧线翼形,其上下两层伞面都是尼龙布做的,前缘和后缘都有洞口,能在风压作用下鼓胀起来,伞弦使两层伞面保持平行。这种箱式翼伞型的风筝的效能非常好,几乎可垂直升空,所以它已被用来在山顶上空进行气象观测。
风筝作为业余文娱活动的器具,仍广泛流行。例如,用风筝钓鱼,用风筝滑水……
【1】下列关于“风筝”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风筝的起源现在还不清楚。世界上大多数航空史学家们都承认,风筝最早诞生于中国。
B. 最早发现的风筝是作战工具。
C. 历史上首次成功的风筝载人飞行出于欧洲。
D. 从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的风筝曾是细长的三角形物体,做得像条龙。
【2】下列关于中外风筝的比较,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外风筝的起源目前都没有明确的说法。
B. 从古到今,中外风筝都具有较大的升力和较好的稳定性。
C. 飞机发明以前,中外风筝都有成功载人飞行的记录。
D. 中国最早发现的风筝和欧洲第一具风筝是作为作战工具或武器而设计的。
【3】文章写到了风筝的很多用途,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箱式翼伞型的风筝几乎可以垂直升空,也可以载人跨越大洋。
B. 载人风筝可以载人到敌区上空侦察和向被围困的城中运兵。
C. 气象学家用箱式风筝把仪器送上千米的高空进行气象观测。
D. 风筝作为业余文娱活动的器具,可以用来钓鱼、滑水。
9、作文。
花是敢于绽放的生命,花是美和希望的隐喻,花是一个城市的符号,花是万千之中被叫好的那个角色……
请以“寻花”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