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郴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zăi) 恶liè)   歌载舞(zăi) 惟妙惟xiào

    B.sǔn维(xiān)  纤素手(xiān)  摩肩接zhǒng

    C.晒(baò青()   一十寒() 金蝉脱qiào

    D.)   躯劲有力(qiú舻相接(yóu

  • 2、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字普长,北魏地理学家。

    B. 《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

    C. 《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作者朱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D.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盂浩然、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 3、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柳北岸先生笑眯眯地说:“

    ①我买了大量的书,放在地上,任由孩子们看。

    ②隔一段时间,又买进另一批新书,任由他们翻,我从来不逼他们读。

    ③可是,他们见我读得而满屋子的书又触手可及,一个个都成了爱书人。

    ④他们把书翻得乱七八糟,东南西北丢得铺天盖地,我一声不吭地替他们收拾。

    A.①④②③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④③①②

  • 4、武艳同学热爱书法,积累了很多有关书法的知识,但是她并未发现其中一条有错误,请帮她找出来。()

    A. “颜筋柳骨”中的“颜”指颜真卿,“柳”指柳公权。这个成语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

    B. 笔、墨、纸、砚,合称“文房四宝”。

    C.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整篇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

    D. 草书是汉字书法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章法生动、线条优美。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乙】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释】①杜二甫即诗人杜甫。②徂徕(cú lái):山名。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颈联回顾了友人的不幸遭遇,表达了两人相见恨晚之意。

    B.甲诗中“悲”字贯穿全篇,感人至深;乙诗中的“明”字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动感。

    C.乙诗尾联中的“飞蓬”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征蓬”一样,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同是送别诗,甲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而感伤的,乙诗则充满豪放与乐观开朗的情调。

    【2】甲乙两首诗中都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

    (1)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釆桑子》)

    (2)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3)中原乱,______________,几时收?____________________(朱敦儒《相见欢》

    (4)《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的角度描写战斗惊心动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赤壁》中诗人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 抒发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孟子认为“国恒亡”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甲)

    ①他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颤,走向车站。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厉害。

    ②吞噬生命、削弱全队战斗力的伤寒也向(A)进攻了。但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他身上穿着暖和的皮央克,冻坏的双脚套着(B)送给他的毡靴,但这些都救不了他。

    ③每走一步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发黑,周围的树木像旋转的木马一样打转。

    (乙)

    ①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焦急等待的日子开始了。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

    ②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那时候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③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④每次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①选文中A、B两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选文可以看出“他”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品质。

    ③联系整部作品,理解“为了冲破这铁环”中“铁环”的含义,并简要叙述一次他在成长过程中冲破“铁环”的经历。

    “铁环”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冲破“铁环”的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故乡在远方

    张抗抗

    ①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②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我从哪里来?哪儿是我的故园我的家乡?

    ③我不知道。

    ④19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离杭州100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⑤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我长到30岁时,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过广东老家。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上空遮天蔽日,鸟声盈盈。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小鸟天堂。新会县世为葵乡,小河碧绿的水波上,一串串细长的小船满载清香弥漫的葵叶,沉甸甸贴水而行,悠悠远去……

    ⑥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己的根性。

    ⑦梦中常常出现的是江南的荷池莲塘,春天嫩绿的桑树地里透紫酸甜的桑椹儿,秋天金黄璀璨的柚子,冬天过年时挂满厅堂的酱肉粽子、鱼干,还有一锅喷香喷香的煮芋艿……

    ⑧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时许多光屁股的孩子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连着烟波浩淼的洛舍漾,我曾经在桥下淘米,竹编的淘箩湿淋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

    ⑨而外婆早已过世了。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听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不知何年移来德清洛舍;又听说洛舍其名是早年此地曾有一支移民来自洛阳,洛阳人之舍,谓之洛舍。由此看来,外婆外公的祖籍也难以考证,我魂牵梦系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

    ⑩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自然,我喜欢西湖的柔和淡泊,喜欢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欢冬天时满山的翠竹和苍郁的香樟树……但它们只是我摇篮上的饰带和点缀,我欣赏它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属于我。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生人味",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格格不入……

    我究竟来自何方?

    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蓝色的小兴安岭群山。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叮咚欢歌,偶有暖泉顺坡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层下碧玉般的青草。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落在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亮晶晶地披了一肩,是雪女王送你的礼物。若闭上眼睛,能听见雪花亲吻着树叶的声音。那是我21岁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声,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

    那些神秘的森林居民给予我无比的亲切感,曾使我觉得自己也是否应该从此留在这里。小小的脚印沉浮于无边的雪野之上,恰如我们飘泊动荡的青春年华。

    我19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

    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

    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我们总是在走,一边走一边播撒着全世界都能生长的种子。我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我们像一群新时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无归宿的流浪移民。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然而在城市闷热窒息的夏日里,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进了我们青春血汗的土地。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20年的日月就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来。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精神的家园。

    (选自《天地行吟》,有删减)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作者“总觉得自己是个流浪者”,“漂泊不定,浪迹天涯”,从而发出“哪儿是我的故园我的家乡?”的疑问,走上了探寻故乡的心灵之旅。

    B.第⑧段作者回忆了儿时寒暑假在洛舍外婆家的快乐时光,这些快乐时光常常让她魂牵梦萦,然而外婆过世后,作者很少来洛舍,外婆将故乡一并带走了。

    C.作者在文中将寒冷的北大荒和温馨、湿润的杭州城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这样写不仅突出了作者对北大荒的厌恶,同时也表达出了对杭州城强烈的思念之情。

    D.本文与一般的写思念故多的抒情散文不同,作者借助自己对几个故乡的情感体悟,更多的是在表达自己对“故乡”的一种理解,一种对“故乡”的更深意义的探求。

    【2】文中作者共描绘了四个故乡,你认为作者的情感最倾向于哪个故乡?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阐述理由。

    【3】品味下列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作者为何会有“隔膜和猜疑”?)

    (2)我究竟来自何方?(此句单独成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张抗抗在文中提到了自己经历了四个故乡,但在第段中她却说“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请结合全文写出你的理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人的想象有多么丰富,我们的未来世界和生活就有多么精彩。”假如你在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天宫一号上面生存了一段时间,一定会有奇妙的经历。请以“‘天宫’一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