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英国在香港长达156年的殖民统治宣告_____________。
②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令人_________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
③_______你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_________坐在书桌旁,也可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A.破灭 焦躁 如果 即使
B.破灭 燥热 虽然 但是
C.终结 燥热 虽然 但是
D.终结 焦躁 如果 即使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少“背包客”喜欢单枪匹马挑战荒山野岭,其人身安全令人担心。
B. 春天的水上森林景区,各种花争妍斗艳,引得游人纷纷拍照留念。
C. 最近雾霾严重,高楼大厦变得模糊不清,简直就是海市蜃楼。
D. 读到《口技》中宾客们信以为真,准备抢先逃跑的语句时,大家都忍俊不禁,觉得太好玩了。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消息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B.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篇通讯,表达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捍卫和平的强烈愿望。
C. 《藤野先生》主要记叙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表达了作者的一腔爱国之情。
D. 《回忆我的母亲》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在母亲去世后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抒发了自己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
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团体操表演中,他的动作总比别人慢半拍,显得鹤立鸡群。
B. 国庆小长假期间,各景区都使尽浑身解数来招揽八方游客。
C. 郎平教练呕心沥血.,终于带领中国女排夺得里约奧运会冠军 。
D. 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就是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真正带领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请自选角度,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蒹葭》)
(2)关关雎鸠,____________。窈窕淑女,____________。(《关雎》)
(3)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中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句即可)
(4)《小石潭记》一文中,描写小石潭周围景色给人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小题。
【1】蟋蟀对自己的住宅要求极高,它挑选家庭住址有哪些条件?
【2】甲虫妈妈为了小宝宝能够顺利地孵化、成长,做了哪些细致周到的工作呢?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鼓神
王雁
①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陕西省略阳县。这里地处秦岭腹地,山高坡陡民穷,是李白为之嗟吁的蜀道第一关。我流连在这里,贩点山货,倒点野味,甚是凄惶可怜,甚至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做归乡的打算。
②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鞭炮声、锣鼓声从街巷小院传来,听得人心烦意乱,我裹掖着衣服离开县城走向一个熟悉的小山村。这里也在操练锣鼓做春节上街的准备。既然躲不掉就留下来听听吧。于是我就混在一帮老头婆姨姑娘小孩子中间看着坝中十来个中青年汉子把锣鼓敲得震天价响。
③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这气氛使我这个异乡人感到更加凄惶悲哀,孤零孑孑。我准备悄悄地离开。正在这时,敲打大鼓的壮汉把双槌一收,抹一下额上的汗水,用眼光把人群扫了一遍,最后目光定在我身边的一个瘦老头身上,说:“张伯,你来玩一把。”“别,别……”这个叫张伯的老头既瘦弱又邋遢,穿着一件破旧的黑布棉袄,双手操在袖筒中甚是羞怯地直往后退。我感到他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但姑娘媳妇们却揪住他往前推搡,说:“鼓神,来一个!”打鼓的汉子一脸虔诚地把有如婴儿手臂粗的双槌直往他面前送,那些打小鼓、腰鼓、铜锣、铜钹的后生们也满脸殷殷地望着他。
④我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出什么花样来。我等着往下看。他感到是再也推辞不掉了。布满皱纹和胡茬的脸上突然焕发出一股豪气,只见他把棉袄脱下来扔到一旁。走到大鼓前。就在他将双槌握在手中的时候,一个我不敢相信的奇迹出现了。一个在黄土中长大的像黄土一般平凡的汉子忽然间像天神似的顶天立地般站在了大家面前。他的眼睛充满光辉,脸上透出神圣,手臂像钢棍一样坚强起来,在轻轻地敲打了鼓沿几下后,双臂猛一挥,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响倏地刺进了我的耳膜和心脏,接着小鼓、铜锣一起轰鸣,一股原始混沌的神秘冲动和古老意念的混乱音符猛地从地底蹿出来通过双脚直抵进了我的心中,使我有了一种脱胎换骨的剧痛的快感。
⑤我像被魔语诅咒了似的,双目紧盯着他,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⑥就在敲击出的声声鼓鸣中,我似乎听到了天庭的意志、大地的精神、男人的粗犷、女人的娇娉,还有生命,婴儿落地开始的生命、老人撒手西去的生命。这些奇妙的幻象在锣鼓声交织而成的音韵的罗网中不断地冲突、纠缠、呼啸、狂乱……它们似在演绎着生命,似在点拨着生命,似在操纵着人类奔向精神将要达及的终点。
⑦我站在这群肃立的山民之间,观看眼前出现的不可思议的奇迹,大鼓在响,小鼓在响,铜锣铜钹铿铿锵锵,而指挥这支创造奇迹的鼓队的老人他已不再是一个蔫耷汉,而是一个飘逸的精灵!一串神秘的符号!一团无形的罡气!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人在其中。而他,这个人中的英杰此时就代表着人类在立地顶天!我惊愕了,世上竟有着这样的声音。我醒悟了,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我从人群中慢慢地退了出来,充满敬意地望着他们。我想我该回家过年了。
(选自《首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我”的处境,自然地引出下文故事的发生。
B.张伯觉得自己鼓技高超,不想在人前展示。可众人热情的邀请使他无奈地敲起鼓来。
C.本文和《安塞腰鼓》一样,都从听觉的角度展现了陕北高原气势磅礴的地域文化。
D.文中两次提到鼓神的表演是“奇迹”,可见“我”对鼓神技艺的惊叹和折服。
【2】本文在写鼓神奇迹般的表演之前做了多处铺垫。请参考示例,再指出其中两处并简要分析。
示例:文章前面对中青年汉子们威风表演的描写,从正面衬托了鼓神。
①
②
【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1)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赏析句中加点词语)
(2)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赏析句子)
【4】文章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5】文章结尾说“我醒悟了,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我”为什么有此感悟?请根据全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9、请以“ 二三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