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宜兰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当敌人冲进大厅的时候,只见他正襟危坐,那副处变不惊、视死如归的气节真让人敬佩!

    B. 广州恒大诚邀“银狐”里皮出任新帅。据悉,里皮与恒大俱乐部的合同期为3年,团队年薪约为1200万欧元。乖乖,真够让人长吁短叹的。

    C. 全球地震频仍,日本海啸和核危机又起,让所有的科幻电影中的恐怖镜头都相形见绌

    D. 是老太太冤枉小伙骑车撞到了自己,还是小伙子所坚称的好心帮扶老太太? 一时间,双方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引起了很多过路人的围观。

  • 2、下面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石潭记》——刘禹锡——唐朝——诗人

    B.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演讲词——诗人

    C. 《登勃朗峰》——马克·吐温——游记——美国

    D. 《回延安》——贺敬之——诗歌——诗人、剧作家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对那些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我们深恶痛绝,恨不能把他们全部扫地出门。

    B.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C.国庆节凌晨,各高速公路上汽车摩肩接踵,迎来了拥堵高峰。

    D.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虽然有些城市已经开启跨境电子商务试点,但跨境电子商务要实现发展,重在打破制度壁垒是关键。

    B.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快速迭代以及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使智慧城市建设正逐步进入落地应用,迎来新的发展高潮。

    C.不少地方生态环境部门逐步应用新的数字技术,探索环境治理模式,创新环境监管手段,拓展污染防治方式。

    D.“以和为贵”与“竞争意识”就如同柔和刚,只有两者兼有,适当运用,一个国家才能繁荣昌盛,一个人才能立足社会。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各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唐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②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③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之情。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语双关,不仅表现作者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而且表现他盼望战乱频繁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祸中解脱出来。

    C.“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2】“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杜甫早年便立下的宏伟志愿。即使存于乱世,他始终心怀天下。“家国情怀”从未在他的心中褪去。请结合此诗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杜甫的“家国情怀”的理解。

    【链接材料】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答: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名句默写。

    (1)《三峡》用“重岩叠嶂,_____”和“自非亭午夜分,_____”分别从正面和侧面描绘了三峡山势的挺拔险峻。

    (2)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写道“千里江陵一日还”,《三峡》中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

    (3)《三峡》中写夏水浩荡,凶险万分的句子是:__________

    (4)《三峡》中总写春冬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小松最近在读《傅雷家书》,他发现在这本书中,傅雷曾用长篇文字和傅聪探讨中国古代诗词和诗人。有两个问题小松想和你一起探究。

    七月二十七日深夜——二十八日午夜

    你车上的信写得很有趣,可见只要有实情、实事,不会写不好信。你说到李、杜的分别,的确如此。写实正如其他的宗派一样,有长处也有短处。短处就是雕琢太甚,缺少天然和灵动的韵致。但杜也有极浑成的诗,例如“风急天高狼啸哀,渚清沙白乌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那首胸襟意境都与李白相仿佛。还有《梦李白》《天末怀李白》几首,也是缠绵悱恻,至情至性,非常动人的。但比起苏、李的离别诗来,似乎还缺少一些浑厚古朴。这是时代使然,无法可想的。汉魏人的胸怀比较更近原始,味道浓,苍茫一片,千古之下,犹令人缅想不已。杜甫有许多田园诗,虽然受渊明影响,但比较之下,似乎也“隔”(王国维语)了一层。回过来说:写实可学,浪漫底克不可学;故杜可学,李不可学;国人谈诗的尊杜的多于尊李的,也是这个缘故。

    (选自《傅雷家书》)

    (1)傅雷认为李白与杜甫的诗谁更胜一筹?结合语段说说你的理解。

    (2)除了文学艺术的交流,傅雷在《傅雷家书》中给傅聪哪些做人方面的指导?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背影/朱自清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有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③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到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④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⑤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⑥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⑦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阅读全文,根据文意填空。

    内容

    心情

    (1)

    难过的泪

    (2)

    (3)

    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惜别的泪

    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4)

     

     

    2第⑥段最后一句“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好,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明理由。

    3品味下列加粗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4生活中,我们在与父辈交流时有时候也并不能完全体会父辈的关心,读完本文后,你有怎样的感想?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巧克力香甜的味道让人满足;香茗甘醇的味道让人宁静;母亲的味道让人安心;友谊的味道让人愉悦……对你而言,世间一定有某个人或物或情埋藏在记忆深处,散发着它独特的幽香。

    请以“ 的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