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昌都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pāo)  一liǔ)  刻(juān)  难以下

    B.空(lòu)  琐xiè)  见(piē) 坦荡如

    C.齿(jiù)  那(chà)  土(nián)  长途涉(

    D.光(yíng黑(yǒu)  映chèn)  面目可zēng

  • 2、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初夏时节,每逄晴日,银杏树头枝繁叶茂,绿树、红房、蓝天相映成趣,多彩多姿。

    ②一入深秋,银杏叶便迫不及待地翩翩起舞,亲吻泥土,满地金黄散播浓浓秋意,整条大道如诗如画。

    ③银杏大道被誉为“湘一校园最美大道”,它到底美在何处呢?

    ④春意生发之时,一片片嫩叶在枝头萌发,绿色在银杏大道渐渐点染开来。

    ⑤近观,银杏枝叶的颜色随着季节更迭而不断变化。

    ⑥远望,二十六棵笔挺的银杏像士兵-般守卫着这条校园主干道。

    A.③②④①⑥⑤

    B.⑥⑤③①②④

    C.③⑥⑤④①②

    D.②④⑥⑤③①

  • 3、下列选项中,对选段整体语意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随着汉字听写大会如火如荼地进行,很多处于“冬眠期”的汉字开始焕发生机。解冻后的冰封汉字真的能够华丽转身、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吗?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副技授冉启斌认为,冰封词汇有热用的可能,但从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黄鸣奋认为,冰封字(词)走进日常生活的前提是吻合当下的社会需要。语言文字领域一向是实用智慧占上风,为了普及教育、提高信息处理效率,要求简化汉字、推行拼音、淘汰冷僻词汇等。

    A.冰封字(词)开始焕发生机。

    B.冰封字(词)走进日常生活还很难。

    C.从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冰封字(词)有热用的可能。

    D.冰封字(词)走进日常生活吻合当下社会需要。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苏州园林的墙壁上有镂空的砖砌各式图案,实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B.春风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C.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D.什么样的钹声能够响亮到足以歌颂可怜的蝉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关雎《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桃夭《诗经·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zhēn)蓁:叶子茂盛的样子。

    【1】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关雎》开篇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_________;《桃夭》三章都以桃树起兴,以嫩红的桃花、________、茂盛的桃叶比喻新娘的年轻娇美、多子多福、兴旺发达,表达了对新娘的美好祝福。

    【2】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巧妙地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富有节奏感,而“关关”“夭夭”“灼灼”“蓁蓁”等叠词的运用,也增强了音乐性。

    B.《关雎》中“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美好的姿态;《桃夭》中反复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

    C.《桃夭》中有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关雎》最后八句也写了小伙子想象中与意中人热恋和结婚的美好时光。

    D.《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表现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求之不得的惆怅与伤感,意境含蓄而朦胧。《桃夭》则是一首贺婚诗,格调明朗欢快。

    【3】关关雎鸠的画面,使得《关雎》整首诗蕴含着一种美好的和谐之美。阅读下列诗句,选出借助鸟的意象表达美好和谐之美的一项(     

    ①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②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⑤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刘桢)

    (2)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王维)

    (5)人生在世不称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6)《酬乐天杨周处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杜牧《赤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是古典诗歌中颇为精彩的议论。

    (8)《送东阳马升序》一文中以细袍敝衣处在富家子弟之间却略无慕艳意,表明其原因的一句是: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昆虫记》的魅力源于高超的写作技巧。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请结合下面的语段,分析这一特点。

    四月过完,蟋蟀开始歌唱,先是一只两只,羞答答地在独鸣,不久便响起交响乐来,每个草丛里都有一只在歌唱。地上的蟋蟀虽歌声单调,缺乏艺术修养,但其淳朴的声音与万象更新的质朴欢快又是多么和谐呀!它那是万物复苏的赞歌,是萌芽的种子和嫩绿的小草能听懂的歌。在这二重唱中,优胜奖将授予谁?我将把它授于蟋蟀。它以歌手之多和歌声不断占了上风。当田野里青蓝色的薰衣草如同散发青烟的香炉,在迎风摇曳时,百灵鸟就不再歌唱了,人们只能听见蟋蟀仍在继续低声地唱着,仍在庄重地歌颂着。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极光的绚丽色彩从何而来?小小粒子有贡献

    王铮

    ①美国女航天员克里斯蒂娜·H·科赫是单次在太空滞留时间最长的女性。近日,她在社交媒体公布的一张照片受到颇多关注——在国际空间站上拍摄的星轨照片。这并非克里斯蒂娜·H·科赫第一次公布在空间站创作的摄影作品。今年6月,她在国际空间站拍摄的极光照片也吸粉无数。

    ②极光通常出现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夜间的高空中。它自古就因为绚丽多彩而被留意、观察和记录。克里斯蒂娜·H·科赫拍摄的极光照片呈现出绿色的光芒。人们也曾观测到红色、蓝色等其他颜色的极光,甚至同时夹杂不同的颜色。

    ③那么,极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颜色背后又是什么不同的物理过程?

    ④通常认为,极光是太空(太阳风或地球磁层)中的高能带电粒子进入极区附近的高层大气引发的自然现象。它因为集中出现在两极附近被称为极光。出现在南极的被称为南极光,出现在北极的被称为北极光。极光常常呈带状、弧状、幕状、放射状。这些形状有时稳定,有时连续在变化。

    ⑤简单地说,分子(也包括原子等)可以吸收或发射特定波长的光来改变能量状态。我们地球的大气,越往高空越稀薄,高空的分子、原子等吸收能量和释放能量的过程可以发光,就会产生极光。而光的颜色与光波长有关,故而极光的颜色会与这种过程有关。

    ⑥这就涉及到大气的电离和复合过程。在太阳紫外线、宇宙射线等的作用下,有些空气分子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成为正离子;有些分子获得电子而带负电,成为负离子。这种中性大气分子获得电荷的过程,称为大气电离。这些离子、电子等带电粒子又可能在碰撞后重新变成中性,这种过程叫做复合。

    ⑦随着海拔高度增高,大气逐渐稀薄,甚至不同成分分离,出现以氧分子(O2)甚至氧原子(O)、氮氧化物分子(NO)为主的高度。再通过这些电离等过程,出现一些带电粒子,包括氧离子(O+)、羟基自由基(OH-)等。

    ⑧在最高海拔处,以原子氧为主,受激发的原子氧(O)跃迁时常发射波长为630纳米的光,呈现红色,极光的颜色就会呈现出红色。由于原子氧浓度很低,而人眼对这个波长的光的灵敏度低,所以只有在太阳活动很强烈的时期,才能看到红色的极光。

    ⑨当海拔高度较低时,粒子碰撞频繁,抑制了形成红光的过程,受激发的分子氮(N2)通过碰撞将能量传递给氧原子(O),此时微观粒子的跃迁会发射波长为555.7纳米的光,极光主要呈现出绿色。而当在这种情况下微观粒子跃迁较为平缓时,发射出的光波长仅为428纳米,呈现出的就是蓝色。更为罕见的粉红色或黄色的极光是由绿光和红光的过程按一定比例混合,共同作用而成。由于红色、绿色和蓝色是颜色加性合成的主要颜色,所以上述这些过程结合之后,理论上有可能出现几乎任何颜色的极光。不过以上几个颜色是主要的。另外,极光也包含红外线和紫外线,不过它们都不是我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了。

    【1】本文题目在句式上有何特点?有什么好处?

    【2】文章第一小节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根据文章内容选择填空。

    极光产生的颜色与高空中______的波长有关;在最高海拔处,人眼很少能观察到____色的极光;而在较低海拔处,发出绿色还是蓝色极光取决于______;其他任何可能颜色的极光来自于不同极光______________

    A.红色 B. 光波 C.按一定比例混合,共同作用 D.微观粒子的跃迁

    【4】文中第⑨段画线句中的“几乎”能否删去?请简要回答。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作文。

    如图,这一组像素代表了一个最遥远(也最早)的已知星系的光。我们看到了这束光也意味着看到了过去的那个星系。但看到过去,也可以看到未来。

    请你以“探寻过去,看向未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暗示或出现真实姓名或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