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道教理论、组织日臻完善,民众宗教情绪潜滋暗长,为大规模宗教运动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B.经过老师深恶痛疾的一番教导,他下定决心改正错误,争取用好成绩回报父母。
C.因为有他殚精竭虑地研究,我国在防疫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终于引起国际上广泛的关注。
D.年轻的城市需要青春活力,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
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杳无消息 鹤立鸡群(hè ) 深恶痛疾(è) 浩翰
B.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cuò) 粗制乱造 教诲(huǐ)
C.正襟危坐(jīng) 藏污纳垢 广袤无垠(yín) 躁热
D.窒息 炽热(chì) 滞留 锃亮(zè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风、朔雪、冰冻络绎不绝,天气越来越冷,冰层越结越厚,一连串冰川期降临的预兆。
B.泰山悠久的历史背景、深邃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朝山览胜。
C.盛夏时节,该村的百亩荷塘新荷绽放,美不胜收,吸引了不少游人观荷赏景。
D.五彩的纸张被切割成各种形状,精妙的细节和鲜艳的色彩令人目眩神迷。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在古诗词曲中,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可见,譬如陶渊明的《时运》“有风自由,翼彼新苗”,《读〈山海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______。再就写景来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______,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______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______。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A.心旷神怡 活灵活现 轻描淡写 有板有眼
B.神思恍惚 活灵活现 浓墨涂抹 栩栩如生
C.心旷神怡 惟妙惟肖 轻描淡写 栩栩如生
D.神思恍惚 惟妙惟肖 浓墨涂抹 有板有眼
5、
【1】品析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词。
(1)黑云压城城欲摧
(2)半卷红旗临易水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的战事。
B. 全诗运用色彩斑斓的词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奇特的意境,衬托了悲壮的英雄气概。
C.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前句从听觉的角度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后半句从视觉上表现边塞风光的秀美。
D. 尾联诗人选用“玉龙”和“黄金台”,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宛然在目,表现了主将不惜为国捐躯的志气。
6、下面这段话是某同学寒假里阅读了《古文观止》中《滕王阁序》后写的读后感,请根据《滕王阁序》内容填空。
《序》中最有名的就是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那恢宏的气势,让人心为之夺,“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看似朴实无华,却把大自然那股清新、祥和的氛围展露无遗。“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述说着渔人的怡然自得,道不尽自然界的生生不息。“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________”——读起来字字掷地有声,展露着作者的傲骨,抒发着作者的抱负;“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________。”上帝关上了门,但他会给你留一扇窗……如果王勃不英年早逝,他定会与李杜齐名。
7、名著阅读
(1)①朱赫来一边想事情,一边把短烟斗从嘴里抽出来,小心地用手指按一按里面的烟灰。烟斗灭了。
……
②省党委的会议已经开了将近两个钟头。那秃头的家伙是铁路林木委员会的主席。
③他用敏捷的手指头翻弄着一叠文件,高谈阔论地说:“……大家看,就是这些客观原因使得省委和铁路管理局的决议不可能实现。我再说一遍,甚至再过一个月,我们也还是不能供应比四百立方米更多的木材……”
……
④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行列。
选文①②③节选自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第二部第2章。此章节写的是叛乱平息后,朱赫来等人此时不得不面对的另一种艰难处境: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④中说保尔“选择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书中的故事取材于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亲身经历,这部人物传记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B.《筑路》这一节中描绘出秋雨、泥泞、萧瑟、寒冷的环境,既突出了劳动环境的恶劣,也反衬出筑路者们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C.《生命的意义》这一节,写了保尔在大病初愈后,仍然坚持来到烈士陵园,缅怀逝去的战友,在沉思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D.作品刻画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全书洋溢着共产主义的理想和激情。
8、血色黄昏
(1)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2)日军56师团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国军接火.中日双方几十万部队摆开了决战架势。
(3)怒江不保。昆明危在旦夕。整个大后方已感触到战争的迫近。
(4)距惠通桥不到50公里的泥泞公路上,开来5辆重型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少校制服的大胡子。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这里。国军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到一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4天没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24小时,不惜一兵一卒。
(5)惠通桥不保,怒江防线必毁于一旦。后果将不堪设想。
(6)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作为带队长官,他明白迟到一个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7)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4辆卡车也被迫停下来。前面的路面都布满炮弹坑。
(8)押车官兵全部下了车,奔跑着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四野里聚集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白馍!顿时.四野里的饥民打了强心针般振奋起来,呼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来!
(9)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滴血,一咬牙将枪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一片哗哗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10)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尾.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骇人地撑着肉皮,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只馒头,遮住了半张瘦脸,双眼惊骇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11)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同鬼子拼命的国军兄弟;一边.是手无寸铁娥得只剩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面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4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
(12)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人如石雕一般。
(13)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然后取下嘴里的馒头也递上去:“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馍馍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馍馍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好吗?”
(14)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一个劲点头。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你叫什么名字?”
(15)小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我叫尤小翠。”
(16)大胡子颤声说道:“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鬼子,我一定要让你吃上白馍。一定让你吃饱好吗?”
(17)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
(18)所有的饥民们此时都将拿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然后用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弹坑的石头……
(19)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方向冲去……
(20)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耿师长手里也有一个馒头,一个发黄的有一个缺口的白馍。他们找一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
(21)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老大娘说:“她家7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她在3天前饿死了!”
(22)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
(23)凄厉的枪声伴了一声嚎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会为你报仇!——小日本,中国人是不会死绝的!”
(24)34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死前拿出一个有缺口且发黄的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小青年们……听。”
【1】这是一篇小说,读过以后,你能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出它的情节吗?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2】文中写到两次“跪”,它们分别包含着怎样的心理或情感?
(1)大胡子少校面对饥民“跪”:
(2)少校和师长在新坟前“跪”:
【3】最后一段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文中的“尤小翠”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有什么感想。
9、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根据一项针对中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成功人生”关键词有:不怕失败、马云、比尔·盖茨、理想大学、做自己喜欢的事、高薪工作、健康、家庭、出国留学、美好情感、父母、改变世界。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