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黄冈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

    【甲】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下面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中通过“单车”“征蓬”“归雁”等意象传达出诗人孤寂和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B.乙诗中用“秋色”“燕脂”“夜紫”三个词,意在写出天气的寒冷,暗指战场深秋的美丽。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视野开阔,意境雄浑,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表现了形势危急和我军将士的英雄气概。

    D.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甲诗突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和悲伤之情,以及对自然风光的赞美;而乙诗则强调了将士们的英勇和忠诚,以及战争场面的悲壮惨烈。

  • 2、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C.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3、吃年糕的风俗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伍子胥

    B.范蠡

    C.屈原

    D.苏东坡

  •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推(sǎng) 寒 (jìn)       而至(zhǒng)

    B.抉择(jué)   褓(qiǎng)   暴风雨(zhòu)

    C.望 (liào)怀 (miǎn) ##dot## 词夺理(qiǎng)

    D.裂(guī) 蛮(héng)     挑拨离(jiàn)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张子容的《送孟浩然归襄阳》,完成题目。

    送孟浩然归襄阳

    张子容

    东越相逢地,西亭送别津。

    风潮看解缆,云海去愁人。

    乡在桃林岸,山连枫树春。

    因怀故园意,归与孟家邻。

    【注】①张子容,唐襄阳(今属湖北)人,先天元年(712)举进士,与孟浩然同隐鹿门山,为生死交。写作此诗时为乐城尉,与孟浩然十几年未见。

    (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呈现的画面。

    (2)从总体上看,张子容的诗歌“笔意清微淡远,没有藻绘的痕迹”,充满着情思。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填空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

    (4) 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6)烈士暮年,_____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7)花中寄寓着作者无限的情感,杜甫的《春望》中触景生情,移情于花鸟,表达了感时伤怀的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八年级(一)班举行了名著中的名言专题交流会,请认真阅读以下几条名言,并回答问题。

    ①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②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会落伍。

    ③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名言①和②出自名著《________》。这部名著主要讲________

    (2)名言③出自名著《________》,书中的主人公________遇到过很多“选择”的难题,请结合名著内容,具体阐述他的某一次选择对其人生造成的影响: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二月惊蛰抱蚕子

    李彦荣

    惊蛰之后不久,几声春雷如约而至,震醒了有些睡眼惺忪的春天,一场细雨过后,春,浓了起来,深了起来:树儿绿得更透更亮,花儿开得更多更艳,春风也更加温暖和煦。惊蛰里的雷声,又像是冬眠的虫儿定的闹钟,轰隆隆几声,便叫醒了蛰伏的虫儿,而同样被叫醒的,还有那沉睡的记忆。

    民谚有“二月惊蛰抱蚕子”的说法,是说惊蛰开始,便可以准备孵化蚕卵了,而待到春风时节,树叶新绿渐成浓荫时,蚕儿刚好孵出。记忆中,每年惊蛰过后,村里的孩童总会弄到一些蚕种——一页纸上密密麻麻布满了蚕子,小心翼翼地将其撕成碎片,装在巴掌大铁盒子里,再用棉花布片包起来,概念中认为孵化蚕子也是需要增加温度的——像母鸡孵小鸡需要保暖一样。而最令人惊喜的事情,莫过于某天清晨被大人唤醒后,说,蚕出来了。

    于是也顾不得穿衣服,急忙钻出被窝去察看。但等接近铁盒时,却又变得小心翼翼起来。轻轻拿起铁盒,慢慢打开盒盖,只见盒子里,一团小如针尖,黑黝黝如蚂蚁的小东西在蠕动。那一刻,满怀激动却又屏息静气,生怕粗重的呼吸将这些小东西吹得不见了踪影。那端详的神情,那静穆的气氛,也许比叩拜神灵、拜祭祖先时还要圣洁得多。而大人早已弄来了榆树叶子,撒在铁盒中,只见它们已经津津有味地大吃起来。

    是的,那时养蚕不都是喂桑叶的。在村里,只有一户人家有棵桑树,而且树高攀摘艰难。即便如此,蚕的食材却从来不成问题,随处可见的榆钱树叶子可摘,满地蔓延的苜蓿新芽也可采。于是,养蚕的时节里,经常都会看到有小孩子拉低一枝榆树,挑拣鲜嫩的树叶摘,也能看见放学后的两三孩童蹲坐在苜蓿地里,掐采苜蓿芽儿。他们挑得仔细,采得认真,那种神情,那份耐心,俨然一个个最合格的劳动者。

    可不正是这样?就像大人们尽心尽力地打理农事一样,孩子们全心全意地打理蚕事。

    清晨起床,急匆匆洗漱完毕,来不及吃饭,便开始清理蚕粪、残叶,摘新叶喂蚕。晚饭饭桌上,会一边看着蚕儿咀嚼叶片,一边也有滋有味地嚼着饭。甚至于有些时候因为蚕的事而忘了看书,但相比逮蛐蛐斗蚂蚱的贪玩,父母对养蚕的事儿从不真正生恼,顶多笑骂几句。晚上睡觉前,还得再添点新叶,生怕饿着了蚕。养蚕的时间里,侍奉蚕儿几乎成为了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也成了晚上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情。

    课堂间,趁着老师板书的时间,偷偷掏出藏在书包里的铁盒,轻轻打开,悄悄瞄两眼蚕儿,那情状,仿佛一个母亲惦念孩子一般,要时刻关注着才行。待蚕儿大些的时候,铁盒子就光荣地退居二线,交由文具盒接班了。虽然这时可以光明正大地将其放在课桌上,但马总有失蹄时,终于有一天,被老师“人蚕并获”,“一盒端”掉了。结果心怀惴惴,念念不安,再无心思听讲。待到放学时,踌躇一阵,便硬着头皮去找老师讨要。令人心安的是,老师不仅没有将蚕丢掉,而且还新添了榆树叶子。也正因如此,对老师愈发恭敬起来。

    小伙伴之间,也经常会聚起一堆儿,各自拿出自己的蚕,相互展示,品头论足。当然,可以用自己的两条小蚕换人家一条大的,关系好的兴许还会送你一两条。不知不觉中,因着蚕这个纽带,友谊的种子在小小的心田开出花,酿出了香甜的花蜜。

    那时候,农村物质还不富足,小孩子没有几人能有像样的玩具,养蚕无疑极大地丰富了童年的生活。此外,要说还能从养蚕中得到什么的话,想来一定是蜕变与成长。蚕的一生,要蜕皮,要成蛹,还要化蛹成蛾。这对蚕来说是蜕变,而对孩童来说,应该是成长,是由粗野到细腻的升华,是由顽劣到温柔的纯化,小小的蚕儿,能让那个撵过狗,捕过鸟,逐过鸡,逮过青蛙的顽童,变得谨慎、温柔、细腻,变得充满爱心和仁慈。

    甚而在今天想来,那一种生命之于另一生命的问候和启发,远是冷硬的工业玩具无法替代的,因为它能让你叩开天堂之门,沐浴到上帝的光芒。

    1文章围绕“小小的蚕儿”,写了哪些童年往事?

    2分别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课堂间,趁着老师板书的时间,偷偷掏出藏在书包里的铁盒,轻轻打开,悄悄瞄两眼蚕儿,那情状,仿佛一个母亲惦念孩子一般,要时刻关注着才行。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不知不觉中,因着蚕这个纽带,友谊的种子在小小的心田开出花,酿出了香甜的花蜜。

    4下列对文章的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①节对春天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画面,引出下文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B. 第③节通过对孩子察看蚕子时动作和神情的描写,逼真地写出了孩子们对蚕的呵护与喜爱。

    C. 第⑥节写到“父母对养蚕的事儿从不真正生恼”,是因为大人们也十分喜欢蚕,并呼应前文。

    D. 第⑨节提到儿时其他的一些游戏活动,主要目的是强调孩提时有趣活动远远不止养蚕这一项。

    5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拒绝可以让我们把时间精力花在正确的事情上,而避免无意义的消耗。

    请根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自拟标题,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