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的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簌簌 蹒跚 颓唐 富闲
B. 主宰 婆娑 虬枝 伟岸
C. 兴味 卑微 消逝 繁殖
D. 格调 暮年 情味 深渊
2、下面句子中关联词语填充正确的一项是 ( )
① 我( )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 )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
②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 )不写,我( )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③ 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 )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 )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
A.①虽然… …但… … ②不但… …而且… … ③如果… …就..........
B.①不仅… …而且… … ②因为……所以… … ③虽然… …但… …
C.①如果… …就.......... ②因为… …所以… … ③虽然… …但… …
D.①因为… …所以… … ②如果… …就… … ③虽然… …但…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今天期末考试成绩下来了,我数学居然不及格,想到晚上要回家面对父母,我心里感到诚惶诚恐。
B.除了为满洲贵族拍摄正襟危坐的传统肖像,汤姆森还在街上辛苦行走,为英国好奇的公众拍摄中国的异域风土人情。
C.当福楼拜激情演说完之后,左拉就抑扬顿挫地开始说话,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
D.作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应该令行禁止,表里如一,不能有八面玲珑的性格。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匀称(chēng) 洨河(xiáo) 序幕(mù) 长虹饮涧(jiàn)
B. 轩榭(xuān) 镂空(lǚ) 涂墁(màn) 俯仰生姿(fǔ)
C. 罅隙(xià) 拯救(zhěng) 金蜣(qiāng) 不怀好意(huái)
D. 桅杆(wéi) 岔道(chà) 簇拥(cù) 摩肩接踵(zhòng)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句诗最能体现出来?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
(2)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就是佐证。
(3)《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色彩绚丽,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7、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是 (国别)著名记者 (名字)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 (年份)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2)《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
8、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来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请简要概括导致“我”的“意见”发生变化的两件事。
【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的表达方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既然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为什么“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4】“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5】“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当时身为弱国国民的鲁迅先生靠实力靠诚信维护了尊严,“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你写出两条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9、作文
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炎热夏季的告别,雨季是干旱的告别,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每一次的告别,都有一个故事,或激情燃烧,或凄美动人,或惊心动魄。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朗读者》七期卷首语)
请以“告别”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