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C.日光下澈 澈:清澈。
D.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导游提醒大家,接着是一段嶙峋的山路,要格外留意脚下以免滑倒。
B. 作为传统的中国医药,龟苓膏总是因其普遍的滋补功效而受到推崇。
C. 那些面对着苦难的画面仍然无动于衷的人,那些看到了违法犯罪现象却不会愤然而起的人,他们是否还有资格坐在地方官员的太师椅上?
D. 这名口技大师用口技模仿火车开动的声音真是惟妙惟肖,让人叹服!
3、活动一:经典诵读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古老的国土
——这国土
养育了为我所爱的
世界上最艰苦
与最古老的种族
——艾青《北方》
情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区别,你该用怎样的情感诵读所节选的诗歌呢?请你选出判断有误的一项( )
A.诗歌抒写了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所以“悲哀”“最艰苦”要重读。
B.诗歌传达出极为深厚的爱国之情,所以“爱”要重读,读得真挚而深情。
C.诗歌具有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所以要读得深沉凝重,语速要缓。
D.诗歌形式自由,不注重诗句的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所以不需要读出节奏感。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对于疫苗来说,安全性和有效性缺一不可。
②接种疫苗,就是给健康人体内输入无毒或弱毒的“病原体”,以此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免受疾病侵袭。
③大量实践证明,我国疫苗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④人类与疾病斗争,疫苗功不可没。
⑤如果因为担心疫苗安全性而拒绝接种,无异于因噎废食,只会增加患病风险。
A. ④②①③⑤ B. ②①③⑤④ C. ④①②⑤③ D. ②①⑤③④
5、阅读《关雎》,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关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写出男子无意中看到采摘荇菜的女子,产生了爱慕之情,从而产生追求的想法。
B.“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写出男子求之不得,夜不能寐,有所失望的心情。
C.“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写出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幻想结婚时的热闹场面,表达他寤寐求之的愿望。
D.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形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增强诗歌的节奏感,深化意境,渲染气氛,突出男子对心上人的热烈追求。
【2】《关雎》是《诗经》首篇,短小的诗篇典雅美好。请你阅读画线诗句,发挥想象,描写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3】《诗经》经常使用兴的手法。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请你阅读《关雎》,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作者如何运用兴这种手法的。
6、名句积累与运用
1.是亦不可以已乎? □□□□□□□。(孟子《鱼我所欲也》)
2.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既表现了自己闲适心境,又表达了其自嘲,自慰心情的句子是:□□□□□□□□□□。
3.□□□□,在河之洲。(《诗经》)
4.蒹葭凄凄,□□□□。(《诗经》)
5.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作者以春花喻冬雪,写出塞外独特雪景的句子是:□□□□□□□,□□□□□□□。
6.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了作者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奉献精神的诗句是:□□!□□□□□□□□□,□□□□□□□□□。
7.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乐此不疲地描写了一副月夜归耕图的诗句是:□□□□□,□□□□□。
8.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写出了将士征战在外,归家无望,借酒消愁的诗句是:□□□□□□□,□□□□□□□。
9.苏轼《水调歌头》中借明月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希望、祝福,表现了其乐观情怀的句子是:□□□□□,□□□□□。
7、交流阅读成果。请从下面“专题探究”中选择一个专题,结合作品的情节(或一处细节),交流你的读书心得。
专题一 感悟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专题二 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
专题三 跟法布尔学观察
专题四 跟法布尔学探究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滚烫的土地
①秋阳很毒,像针,扎在爹的脊背上。
②娘抬头看了看天,说:“歇一会儿吧,这日头忒毒,晒得人脱层皮。”
③爹没有言语,只是把镐头抢得更高了些,然后再使劲儿地落下。坚硬的山土在他的镐头下只是蹦出了一个亮晃晃的镐印,几块细碎的土坷垃蹦在他裸着的胸膛和脸上,和脸上的汗珠混合在一起,变成浑浊的小溪淌下来。娘便生了气,说:“咱家的粮食也不是不够吃,你费那么大劲儿刨这点儿地有啥用!乐意干你干!”
④爹头也没抬,只是把手里的镐头更加用力地刨下去。
⑤我心里是极不愿意爹到处“开荒”的行为,但是我不敢反抗。
⑥爹的工作在县上,机关里一个科室的科长,是村里人人羡慕的“公家人”。
⑦周六回家,爹换上一身旧衣裳,扛了镐头就往山里走,娘阻拦不住。
⑧为这,爹和娘吵了一架。娘没有去地里,爹也没有喊我,一个人扛着镐头下了地。
⑨娘并没有想象中的清闲,反而在家里走来走去,并且时不时地扒着后门,一遍又一遍地望着爹去干活的山沟沟。
⑩到了中午,爹还是没有回来,娘让我去地里看看,喊爹回来吃饭。我有些不情愿,又不敢违拗娘的意思,只能慢腾腾地向着那山沟走去。
⑪太阳火辣辣地悬在正空,不知名的虫儿有气无力地嘶鸣着,连风都是热的。我心里暗暗气着,这么热的天,不好好在家待着,拐带得我也跟着遭罪,刨了那点儿山边子,还能富了?
⑫气归气,还得去,这么热的天,爹要是中暑了,那可就糟了。
⑬我到了山沟处,远远地就看见爹抡着镐头,高高地举起,重重地落下。镐头落下的时候,他的身体弯成了一把苍劲的弓,站起身抡镐头的时候,身体微微向后仰着,和手里的镐头成了一个别样的剪影,像山崖上一棵虬枝百结的老松。阳光从他的背上洒下来,在爹重复的动作里,纷纷地跳跃不停。
⑭我心头一热,赶紧走到爹的跟前,喊了一声,把手里的一瓶水递给他。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咕嘟咕嘟”一口气就把一瓶水喝了个干干净净,嘟囔出一句话:“这天,真要命。咦?你咋来了?”
⑮“娘让你回去吃饭。”
⑯“不急,我先把这块儿刨完了再回。”
⑰我靠在一棵树的树荫下,懒洋洋地看着两只蚂蚁爬来爬去。爹抹了一把嘴,又拿起了那把镐头。
⑱“别刨了,就那点儿山边子地,种啥也长不出好庄稼来。”放羊的张老歪抱着一条鞭子,从山的另一边赶着羊群过来,蹲在离我爹不远的一块石头上说。
⑲“你是白当了一辈子的庄稼人。地是通人性的,你懒了,地也懒了;你勤了,地就勤,它不亏待你,你得信着这理。”
⑳张老歪点点头又摇摇头说:“话虽在理,不过你看,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那几块地都撂荒了,你还开荒!你信不信,等将来你不在了,刨出来的地还得撂荒。图个啥!”
㉑“人哪,是地养着呢,就是死了,也得埋地里,还能给你悬到半空去?人不在了,地还在,人都在地里呢。他们还能在外漂泊一辈子?早晚得回来,这里是根儿!”
㉒“儿子说要接我去城里享福,恐怕我老了那天也回不来喽。”张老歪的神色似乎有些黯然地说,狠狠地甩了一下鞭子,把羊惊得回头冲着他“咩咩”地叫了几声。
㉓“那你就去呗。”
㉔“要不我能去哪儿?”张老歪硬撅撅地撂下这句话,转身就去追跑散的羊去了,“你脚下瓷实,刨吧,我的脚底下可就空喽……”
㉕风里隐隐传来张老歪的话,瞬间就被阳光炙烤得没了踪影。
㉖爹没说话,低下头,看着脚下褐色的土地,又把镐头高高地抡起。
㉗爹和镐头已经浑然一体,山野间回响着镐头撞击大地的闷响。娘扛着镐头出现在弯弯曲曲的土路上,我久久地站着,看了一眼娘,又看了看爹的背影。
㉘脚下的土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那股热气源源不断地传入我的四肢百骸,让我的心也变得通透起来。
㉙我走过去,把镐头从爹的手里拿过来,也像爹一样,将镐头高高地抡起。
【1】文中画横线处的语言镜头感强,极具表现力。学习小组想据此制作一幅宣传画。请你为画中的“父亲”形象选择合适的景别,并从景别的角度,为这幅宣传画写几句赏析性文字。100字左右。
景别 | 特点 | 景别与赏析 |
远景 | 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以及开阔的场景和场面,常用来展示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规模和气氛。 | 我选择使用____(景别)。这幅宣传画________________(赏析画面) |
中景 | 人物的形体、动作、表情、衣着等都得到清晰的展示,同时又不与周围环境脱节,适合表现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 | |
近景 | 与中景相比,在近景画面中,人物的面部表情成为画面表达的重点,因此这种景别特别适合刻画人物性格。 |
【2】“镐头”是刨土用的工具,和“土地”不可分离。文中多次出现“镐头”,请多角度分析“镐头”在小说中的作用。
【3】小山认为《滚烫的土地》如果改成“父亲”的视角,即以“父亲”为第一人称来写更好。你认同小山的看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4】小说主要写父亲,为什么还要写张老歪这一人物?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9、请以“这也是成功”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