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吉安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学生多读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从中断章取义,反复斟酌,就一定能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B.疫情一起,绿色的迷彩再次撑起生命的希望,人民解放军无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C.班主任老师用心记住每一位同学的生日,在同学生日那天送上祝福的话语,真可谓别具匠心

    D.卓文是个自来熟的人,跟谁都能聊得来,在路上遇到隔壁班的侯三,主动跟他打招呼,表现得诚惶诚恐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雾蔼       静穆     褪色       怠慢       消声匿迹

    B.凋凌       斡旋     晦暗       皎洁       嘎然而止

    C.蹁然       怅惘     湉静       眼眶       周而复始

    D.褶皱       渺远     脑畔       撺掇       人情世故

  • 3、学校组织了以“不忘初心,逐梦未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下面是人民日报发布的《给青年的一封信》(节选)。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得天独厚的开阔眼界,让你能够站在历史的塔尖,张望更加遥远的未来;中西古今的比较视野,让你手握丈量世界的工具,观察和理解更为复杂的人和事。也正因此,①知识渊博思想开放、头脑灵活的我们自然也就多了一份使命。

    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宽。在大国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化的视野不仅意味着一种能力,更赋予你们自信、包容、担当的精神气质。如果说百年前,仁人志士走出国门,只为求一纸救国良方,虽有所得,却难掩心中的屈辱和无奈;那么今天,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你的心中早已有了十足的底气,去勾画和塑造整个世界的明天。②中国思考、中国方案、中国行动正跟随着中国青年遍及全球的脚步,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掀起波澜

    A.语段中加点的“知识渊博”“仁人志士”“掀起波澜”三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B.画线句①的主干是:我们多了使命。

    C.画线句②中的“中国思考、中国方案、中国行动”在句中作主语。

    D.语段旨在鼓励我们中国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 4、下列文学常识中哪项是错误的。( )

    A. 《紫藤萝瀑布》一文的作者是宗璞,原名冯钟璞,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女儿,文章通过描写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点明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人生哲理。

    B. 《海燕》这篇散文作者是高尔基,俄国作家,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

    C.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D.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铭,古代写在书本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古诗,完成下列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_,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

    3这首诗的写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古诗文。

    漫步于古典诗歌的殿堂,我们可以欣赏东皋“树树皆秋色,(1)____________”(《野望》)的山野秋景;可以神往《记承天寺夜游》中“(2)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____________”描写月色不着一个月字,却满目月华;可以品王维笔下“大漠孤烟直,(3)____________”(《使至塞上》)的塞外大漠壮丽之美;可以观赏钱塘湖“乱花渐欲迷人眼,(4)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的初春美景;可以跟着郦道元体会夏水的急湍;可以随李白乘舟东下,看那大江在原野中尽情奔腾的磅礴气势“(5)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可以随崔颢于黄鹤楼看晴空下的郁郁草树“(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我们会感受到刘桢借青树的刚劲,明志向之坚贞“(7)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赠从弟》),而老当益壮的曹操则借物喻人向我们传递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8)_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________”(《龟虽寿》)。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它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地,艰难万分地往上滚动那巨大的粪球。它一直是倒退着在推动。我在寻思,它是运用何种稳定神功把这么个庞然大物稳定在斜坡上的。啊!稍一协调不好,它便白忙活半天了:粪球滚落下去,把它连带着掉下去了。然后,它又开始往上爬,不一会儿又掉了下去。它随即又往上爬,这一次走得挺好,艰难路段总算通过了,原来是一个禾本植物的根在作怪,让它摔下去好几次……

    (1)以上文段出自____________(人名)的著作《昆虫记》,他一反常态,用____________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

    (2)选段中的昆虫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自传(选段)

    ①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底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底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②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③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的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选自《鲁迅全集》)

    1文中作者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

    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传记,以时间为顺序叙述鲁迅一生的经历,展现鲁迅思想的几次重大转折, 叙述真实可信 。

    B.文中作者是用轻描淡写的语气来表达对段祺瑞政府及其反动文人的蔑视,也透露出作者无声的控诉。

    C.本文暗含了“4·12”反革命政变。作者认清了蒋介石的反革命本质,不愿在反革命统治区任职,因而毅然决然地“辞职”。

    D.本文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体现了语言简洁、感情含蓄深刻的特点,平淡叙述中蕴含强烈的爱国热情。

    3你从鲁迅对自己人生道路选择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天的新绿、故乡的圆月;“采菊东篱下”的悠闲,“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洒脱;陌路上的相视一笑,危难时的义无反顾……在生活中,美随处可见,需要我们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最美,是美的升华。它令人刻骨铭心、灵魂震撼,令人心驰神往。

    你一定有心中的“最美”,关于“最美”,你一定也有感悟,请自拟一个包含“最美”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