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湖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新闻的结构有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最主要的三个部分。

    B. 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还有超前夸张。

    C. 律师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有八句,每句有五个字或七个字。

    D. 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描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在说明文中不会出现。

  •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祭祀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祖先或者神灵的崇拜,体现了“天人合一”和“慎终追远”的理念,同时也起到汇集人心、提振气势和凝聚向心力的社会作用。

    B.“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意思是说君子态度庄重而不与人争执,能够合群而不与人勾结。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每首八句,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D.古代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垂髫”指童年,“加冠”表示男子年已十八,“花甲”指人六十岁,“耄耋”指人七八十岁。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B.新中国的航天事业是白手起家的,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现在已取得了辉煌成绩。

    C.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与批判可谓入木三分,力透纸背。

    D.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

  •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掇(cuān)旋(wó)  (chàng) 大气磅(bó)

    B. 育(yùn)   连(qiáo)  雨(choù)   天衣无(fèng)

    C. 然(mò)  (xī)猎(shoù) 一叶舟(piān)

    D. 默(jiān)   (sù) (xǐ)   草连天(shuāi)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分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的作用。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古诗文。

    (1)烽火连三月,________。(杜甫《春望》)

    (2)________,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5)请把杜牧的《赤壁》默写完整。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________________

    (6)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诗人王维《使至塞上》的“________________”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风光的壮丽之美;陶渊明《饮酒(其五)》的“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夕阳照耀下山中不可名状的自然之美;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的“晓雾将歇,________;夕日欲颓,________”展示蓬勃生命气息的灵动之美。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从《红星照耀中国》中摘录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摘录一:当我们走过一棵野杏树时,队伍突然散开。每一个人的袋里装满了杏子,杏树好像受了一阵狂风的吹打,于是他们归队,迅速开步走。可是,当我们走过私人的果园时,没有人采摘一颗果子。我们沿路所吃的饭和菜,都照价付钱。

    (第二章   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

    摘录二:红军自己宣称,他们是向着抗日前线前进的,而且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心理要素。它帮助他们把一种可能成为颓败的撤退,转变成为一种有精神的胜利的前进。

    (第五章   长征)

    【1】红军说到上面摘录文字中“有精神的胜利的前进”时,一般称之为什么?这是从哪个省份的最远点直到陕北道路的终点而言的?

    【2】四个月的旅行,使斯诺对中国共产党及红军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请结合上面摘录文字及整本书内容,简要概括发生变化的原因。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两个梦

    袁隆平

    ①时光如白驹过隙,一转眼,90年过去,我成了正儿八经的“90后”。我大半辈子都在与水稻打交道,至今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已有55个年头。我最关心的,就是与水稻和粮食相关的事。

    ②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华大地上到处灾荒战乱,人民生活颠沛流离,少年时我就被迫从一个城市辗转到另一个城市,虽然少不更事,但每当看到沿路举家逃难、面如菜色的同胞,看到荒芜的田野和满目疮痍的土地,我的内心总会泛起一阵阵痛楚。报考大学时,我就对父母说,我要学农。母亲听了,吓一跳,说:“傻孩子,学农多苦啊,你以为好玩儿呢?”但我是真正爱上了农业,死活要学,还摆出大道理:吃饭可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最后,父母尊重我的选择。

    ③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安江农校地处偏远,临行前,学校的领导告诉我,那里很偏僻,“一盏孤灯照终身”,你可要做好思想准备。当时我想,能传播农业科学知识,也是为用家做前献!没想到;去了不久,就碰上困难时期。我当时想,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我要为让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

    ④一天,我看到一些农民从高山上兑了种子,担回来种,就问他们,为什么跑到那么高的山上去换种呢?他们说,山上的种子质量好一些,产得多些。他们接着还说了一句话,叫做“施肥不如勤换种”。这对我有很大启发:农业上增产的途径有很多,但其中良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⑤从此以后,我开始自己的杂交水稻研究之路。一路走来,有汗水和辛酸,也有丰收和喜悦。科学探索无止境,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⑥禾下来凉梦,我是真做过。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其实我这个梦想的实质,就是水稻高产梦,让人们吃上更多的米饭,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

    ⑦做梦容易,但要把梦变成现实,则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和努力。我清楚地记得,那是1961年7月的一天,我到安江农校的试验田选种。突然,我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穗大,颗粒饱满。我随手挑了一穗,竟有230粒之多!当时以为,选到了优良品种,岂不是可以增产无数粮食?

    ⑧第二年春天,我把种子播下,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一眼望去,高的高,矮的矮,没有一株赶得上最初的那株水稻。我不甘心,开始反复琢磨其中的奥秘,研究那一片试验田的稻株比例,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水稻是有杂交优势的,那株鹤立鸡群的水稻,就是天然的杂交水稻。既然天然杂交稻具有这样强的优势,那么人工杂交稻,也一定有优势。当时,遗传学理论一直否定自花授粉作物有杂交优势。我对此理论提出质疑。随后,我又拜访专家,翻找资料,最终得出结论,既然自然界存在杂交稻,那么人工杂交水稻也一定可以利用。而要想利用这一优势,首先需要找到“天然的雄性不育水稻”。

    ⑨于是,我又走上曲折的寻找之旅。

    ⑩其中,最令人刻骨铭心的是,在海南岛找到天然雄性不育野生稻“野败”并加以利用的过程。那是1970年11月,我和助手李必潮、尹华驻宁在海南岛崖县南红衣场,在当地寻找野生稻。在那里,有一位农专毕业的冯克珊,是南红良种繁育场的技术员,经常跑来听我讲课。冯克珊联想到农场附近有一种名叫“假禾”的草,很可能就是我要找的野生。11月23日,他找到李必湖,来到南红农场铁路涵洞附近的水塘边,到那片正在开花的野生稻中察看。他们发现了三个雄花异常的野生稻穗,野生稻穗的花药细廋,色浅水渍状,不开裂散粉。这三个稻穗生长于同一禾蔸,是从一粒种子长出、匍匐于水面的分蘖。他们立即把这蔸野生稻连泥挖起,放在铁桶里拉回去,然后移裁到试验田里,等待鉴定。当时,我正在北京开会,收到助手们从海南发来的电报,连夜赶火车奔回海南岛。经过仔细检验,我们最终确认这是一株十分难得的天然雄性不育株野生稻,我给它命名为“野败”。

    这真是大海捞针啊!

    ……

    追求高产更高产,是我们永恒的目标。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我们开始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大面积示范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目标。近5年又突破每公顷16吨、17吨的目标。2017年,世界水平均每公顷产量仅4.61吨,而我国杂交水稻平均产量每公顷达7.5吨,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不可否认,上个世纪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所以杂交水稻把产量摆在优先地位。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所以,我们也改变思路,提出既要高产,又要优质。但是必须说清楚,虽然要满足市场对优质大米的需求,但我们仍然坚持一条,即不能以牺牲产量来求优质。我始终觉得,粮食安全问题必须时刻警惕。历史也无数次告诫我们,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提高水稻的产量。

    科学探索永无止境,我的另一个梦,就是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覆盖全球梦。世界上超过一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却是,全球现有1.6亿公顷稻田中,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还不到15%。发展杂交水稻不仅有广阔的舞台,更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倘若全球有一半稻田种上杂交稻,按每公顷比常规水稻增产2吨计算,则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4亿——5亿人口。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不仅能提升全球水稻产量,造福人类,还能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为了实现这个梦,我们一直在努力。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们坚持开办杂交水稻技国际培训班,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技术人才,我还受邀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水稻。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越南、菲律宾、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美国、巴西等国实现大面积种植。今年6月,在长沙举行的中非经贸博览会上,来了不少非洲国家农业界的朋友,看到他们对杂交水稻充满感激和期待,更坚定了我们将杂交水稻推向世界的信心与决心。

    新中国杂交水稻事业能够取得丰硕成果,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同时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已经90岁了,但“老骥伏杨,志在千里”,我要力争让我们的团队早日完成每公顷18吨的高产攻关,做好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的生产应用。我希望最终能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两大心愿。

    《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3日20版)

    【1】请你说说文章第②—④自然段的叙写与题目“我的两个梦”有何关系?

    【2】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自选角度对文中第⑥自然段画线句做一条批注。

    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3】文中第自然段段用了大量的数据,请说出这些数据的作用。

    【4】为什么“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杂交水稻育种却“滔滔不绝”?

    【5】袁隆平一生就在完成他的两个梦,他的人生经历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说说你的看法。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作文

    十二岁,告别了鲜艳的红领巾,在记忆的宝库里,既有师长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有自主意识的觉醒;既有同学间真诚的友谊,也有偶尔发生的“摩擦”;既有无忧无虑的欢乐,也有难以排解的烦恼。

    从上述内容中选取一条,以“那年我十二岁”为题,写一篇文章。选材、立意有新意,表达生动,有感染力,书写漂亮,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