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拉萨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关于语法、修辞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凄凄芳草,踏之何忍,用手去轻轻地触摸吧,仿佛婴儿皮肤般细腻,一丝丝在手掌心划过,若干纤小的生命韵律从手传递到心。不由人不在心中感叹:如此细弱的植物竟然有这样顽强的生命,硬生生率先回应春风,引来了桃红柳绿,蜂飞蝶舞,春光明媚

    A.文中加点的“芳草”、“细腻、“传递”、词性依次是名词、形容词、动词。

    B.文中加点的短语“轻轻地触摸”、“顽强的生命”、“春光明媚”都是偏正短语。

    C.文中“仿佛婴儿皮肤般细腻”一句的修辞方法是比喻。

    D.文中“引来了桃红柳绿,蜂飞蝶舞,春光明媚”一句的主语是“植物”。

  •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科技发明和人力资本会推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国家经济的健康。

    B.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音乐是一位好老师,它会将你的心灵从冗杂的事务中带出,使你那烦躁的心平静下来。

    B.由于司机的快速反应,高速行驶的汽车在悬崖边戛然而止,避免了灾难的发生。

    C.动物不似人类有太多感情与文化的羁绊,它们拥有的是天堂般纯洁的挚爱。

    D.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 4、以下选项中,对诗歌的理解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酬赠诗,诗中白居易饱含真情地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 表示了同情和不平。

    B. 《赤壁》是咏史诗,借赤壁之战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并通过反向假设显示出 诗人的乐观旷达情怀。

    C. 《过零丁洋》是抒怀诗,颈联运用巧妙的双关修辞,写出了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形势 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 《山坡羊 潼关怀古》也是咏史诗,首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暗示它 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诗歌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本诗从题材上看属于______诗,全诗以______为中心,反复咏歌,却不单调。从弟的意思是______

    【2】三、四两句诗中的“一何”表达上各有不同,你怎么理解?

    【3】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④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__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⑥月色入户,__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默写李白《渡荆门送别》的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两个小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甲)因为如果这鱼没有改变航向,我能在几个小时内一直看得见灯火。不知今天棒球联赛的结果怎样,他想。干这行有台收音机才幸福呢。接着他想,老是惦记这些事情可不行,还是想想正在干的事情吧,别再干蠢事了。

    然后他说出声来:“如果那孩子在就好了。”

    (乙)“如果孩子在这儿该多好。”他说出声来,把身子倚上船头边缘的圆木。通过勒在肩头的钓索,老人能感受到这条大鱼的力量,它正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向稳稳游动。

    ——海明威《老人与海》

    书中多次提及“如果那孩子在就好了”,作者为何多次这样说?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新闻,回答问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文中的第①段是这篇消息的____部分,第一段的黑体字是新闻的电头,作用是____。时间精确到“时”暗示____

    2文中“至发电时止”,其作用是____

    3新闻一般以记叙为主,要求用事实说话,但也可以适当地穿插一点议论。选文即从①____;②____等两方面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

    4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以“自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600字左右。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