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面对玉龙雪山扑朔迷离的大雾天气,游客们真是进退两难。
B. 冬天来临,连续几日的强降雪,街道上早已到了万人空巷的程度。
C. 学校的冬运会上,苦练了一个多月的同学们,个个蠢蠢欲动,决心为班集体争光。
D. 我们进入考场后,气氛紧张,大家屏息敛声,等待着监考老师宣读考场规则和注意事项。
2、下列对《三峡》及《与朱元思书》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三峡》一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与朱元思书》一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B. 由《三峡》一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 《三峡》与《与朱元思书》两文中都写到了猿鸣,并且以猿鸣之“哀”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
D. 《三峡》一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与朱元思书》一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语文课上,王老师将《藤野先生》里面的故事讲得惟妙惟肖,同学们都沉浸在其中。
B. 这伙犯罪分子非常嚣张,竟以锐不可当之势冲向善良的群众。
C. 六月的鄱阳湖畔,花红柳绿,碧波荡漾,人们在这里或散步,或跳舞,或垂钓,怡然自得,其乐融融。
D. 小陆真是别有用心,制作的飞机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校园犯罪的行为令人发指,但是事前预防有效制止成为避免这类惨案的不二选择。
B. 一些不法分子明知“洋垃圾”环境危害很大,却依旧苦心孤诣昧着良心走私进口。
C. 临近中考,一些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此时容易自暴自弃,“反正我不行,复习也没用”。
D. 职业学院的师生,要做大国工匠,做大国工匠之师,勋志做高精度加工,精益求精。
5、阅读《兼葭》,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芦苇、霜露、秋水,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也烘托了诗人怅惘的心情。
B.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陡峭、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C.三个诗节第五句至第八句都是对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主人公追寻“伊人”坚定执着的品格。
D.本诗朦胧、含蓄,充满难言的调怅和伤感,历来被誉为情深景真、风情摇曳的好诗。
【2】《蒹葭》巧妙地运用了重章叠登句的形式,请分析这种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6、厚积薄发,准确默写
(1)衣沾不足惜, 。(陶渊明《归园田居》)
(2)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仍怜故乡水, 。(李白《渡荆门送别》)
(4)白头吊古风霜里, 。(陈与义《登岳阳楼》)
(5)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6)谁道人生无再少? !(苏轼《浣溪沙》)
(7)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 ,云外一声鸡。(梅尧臣《鲁山山行》)
(9)郦道元写夏天三峡水势之急时用“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表现三峡的奔放之美。陶弘景则用“ ”赞美秀丽山川真如人间仙境。
7、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小兄弟,我看你挺有出息,所以想跟你说说应该走什么路。我最讨厌那些胆小怕事、低声下气的家伙。现在全世界都燃起了烈火。奴隶们起来造反了,要把旧世界沉到海里去。但是,干这种事,需要的是勇敢坚强的阶级弟兄,而不是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儿;需要的是坚决斗争的钢铁战士,而不是战斗打响就像蟑螂躲亮光那样钻墙缝的软骨头。”
上面这段话是谁说的?他对“小兄弟”有怎样的影响?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目光里的松阳
彭程
①“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诗人王维的诗句给深藏在浙西南群山中的松阳注入了一种悠久厚重的历史感。僻远的地理位置,让松阳有幸保存下众多的古村落,也保存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②这里,蓝天白云是天空的常态,缭绕的云雾是山中的常客;溪水澄碧清亮,茶园舒缓开阔,桂花浓香飘逸。行走于山水间,仿佛置身于一幅立体的水墨长卷中。更为可贵的是,这巨幅山水画中,保留了一百多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这些山水环绕、林木蓊郁的村落,依据地形的不同,或倚靠青山,或襟带绿水,或俯瞰幽谷,散布在县境各处。
③来到村头,或者是一道溪流,溪水汩汩有声,清净见底;或者有一棵甚至几棵高大粗壮的古树,伸展的树冠遮住了一大片地面。再向里走,街巷里大青石铺就的石径弯曲幽深,石径的边沿和墙脚交界处,覆盖着一层湿滑的绿苔;街巷两侧分布着宗祠、水井、水槽、晒谷坛……这些在别处早已经消亡的典型的农村建筑和器具,仿佛一位位耄耋老者,虽历经沧桑却安然无恙。随意推开一扇老旧的门板,走进一座老宅,都会看到曲折的廊道、萦回的天井,地面的方砖大半已经龟裂,纹路纷乱;房屋里外上下,石雕、木雕或彩绘到处可见,构图生动,笔法细腻,堪称精美的艺术品。
④古村落弥漫着传统美学的韵味和情致,同时,在种种美的样貌形态背后,还有丰厚的蕴含。石雕、木雕和彩绘,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或传统典籍,八仙过海、岁寒三友、松下问童子、鲤鱼跳龙门……,笔法精致、细腻、生动,有祝祷的寓意,有教化的作用;“耕读传家”被刻写无数古宅老院的匾额上,并扩展成“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镌刻于楹柱上,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杨家堂村是明代开国第一文臣宋濂后裔聚居地,文风昌盛,绵延不衰,这不能不说是先人的文魂引领的结果。古村落中这些传承数千年的文化价值,滋润着一代代人的灵魂。
⑤仿佛是上天的特意安排,在遥远宁静的群山之间,安放一种古朴传统的美好,让人们真切地领悟到什么才是诗意的生存。今天,这里的人们也没有辜负上苍的厚爱。
⑥西屏街是一条明清老街,长约两公里,青石板的街路两旁,鳞次栉比地排列着下店上宅式的几十家二层木结构店铺。通过设施改建,西屏街既提高了居住舒适度,又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当年的样子,堪称街区“活态传承”的样本。位于半山腰处的平田村,在古村落改造中强调“原真性保护”,二十八幢老屋被改建成不同档次的民宿,以品位不俗、知名度高吸引着大批的游客。
⑦但是,现代化浪潮席卷之处,一应城市乡村都无所逃遁。这样的古村落在不少地方或者被拆除,或者住户被迁走,只留下徒有“古老”外壳、毫无“人气”的所谓的旅游项目。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织就一张无形巨网,让人们灵性窒息,疲惫不堪。相形之下,这里静谧古雅的氛围、诗意的生活方式和浓郁的人文气息,便愈发显得可贵。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开头用王维的诗句引人,为下文介绍松阳的古村落增添了文化气息。
B.文章第④段主要介绍古村落弥漫着传统美学的韵味和情致,让人看到古村落的形态美。
C.文章第⑥⑦段由较为完好保存的西屏街、平田村,自然过渡到其他被拆毁的古村落,两相比较,突出了保护古村落的必要性。
D.第⑦段画线句子把“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比喻为“无形巨网”,使描写对象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2】根据第③段作者的游览顺序,填写下面表格。
地点 | 景物 |
村头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 | 石径、宗祠、水井、水槽等建筑和器具 |
老宅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作者一边记述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目光里的松阳”,你读懂了作者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9、题目:一路芬芳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