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威海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与原文衔接紧密的一项是(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他的学生樊迟请教他如何种庄稼,孔子就老老实实地承认:“吾不懂,不如老农。”又请教他如何种菜,答曰:“吾不懂,不如老圃。”

    A. 不仅孔老夫子这样教诲学生,而且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B. 孔老夫子不仅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而且这样教诲学生

    C. 孔老夫子不仅这样教诲学生,而且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D. 不仅孔老夫子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而且这样教诲学生

  •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见渔人,大惊   不知有汉

    B.盖简桃核修狭者   不足外人道也

    C.启窗   乃记之

    D.其境过清   径寸之木为宫室

  •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可是最美逆行者的背影依然历历在目

    B.为了尽快实现高铁通车,技术调试人员以一丝不苟的精神严格把好最后的质量关。

    C.鲁迅先生的许多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对当时中国的社会问题入木三分的进行了揭示。

    D.百亿企业“权健”经媒体曝光后,卫健委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其内幕真是危言耸听

  • 4、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

    我(  )和小珍约好了,( )应该在家里等她。( )我去伯伯家,小珍来了(  )见不到我了。

    A. 既然  就   如果 就   B. 不是 而是  既然  就

    C. 因为  所以  无论 都   D. 既然 就   虽然  但是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古诗阅读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第二联)和颈联(第三联)往往是一首律诗中最出彩的部分。《山居秋暝》中的颔联和颈联就描绘了富有诗意的山居秋暝。请你从下面三个角度中选其一,欣赏《山居秋暝》的颔联和颈联。

    A动与静 B.人与物 C.情与景

    我选__________(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下列句子。

    ①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郑风》)

    ③表现男子因追求不到心仪的女子而痛苦难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请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任选一首默写全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大序》说明诗的教化作用,这种作用似乎建立在风、雅、颂、 ,所谓六义上。《大序》只解释了风、雅、颂。说风是风化(感化)、讽刺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颂是形容盛德的意思。这都是按着教化作用解释的。照近人的研究,这三个字大概都从音乐得名。风是各地方的乐调,《国风》便是各国土乐的意思。雅就是字,似乎描写这种乐的呜呜之音。雅也就是字,古代乐章叫作的很多,也许原是地名或族名。雅又分《大雅》《小雅》,大约也是乐调不同的缘故。颂就是字,就是样子;这种乐连歌带舞,舞就有种种样子了。

    (节选自《经典常谈——诗经》

    【1】在选段的横线处将《诗经》的 “六义”补写完整。

    【2】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祖父·节气》完成小题

    祖父·节气

    ①春天,回了趟老家。打开西厢房,祖父曾用过的农具一个个蓬头垢面地挤在时间的一角;生锈的镰刀嵌入了土墙斑驳的肌体,豁了牙的锄头老态龙钟地歪躺在地上,那把曾被祖父粗糙的大手打磨得锃亮的䦆头黯然无光。看见它们,我仿佛看见多年前从农田里干活归来未来得及洗把脸的祖父。

    ②雨天,农家小院的廊檐下,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依偎在一位老人身旁。老人说一句,小女孩鹦鹉学舌地跟一句: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打记事起,祖父就开始教我诵读《二十四节气歌》,跟着祖父念得遍数多了,就背了下来,但并不明其义,渐渐长大,在祖父的潜移默化下,对其才有所了解,祖父说,关于二十四节气,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节,什么是气。节代表一段时间,表示一个节点,比如立春这个节就是表示春天开始了,立夏就是夏天开始了。气表示气候,比如春分代表着寒冷结束,昼夜均而寒暑平,气温会越来越高,也就到了该种菜的时候了……

    ③祖父说,他这一辈子从没有与命抗争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老了的祖父还说,他离不开土地,他这一辈子注定是土命。但祖父并非一出生就是土命,他亲近土地是典型的半路出家,而这丝毫不影响他成为一名侍弄庄稼的好把式。

    ④祖父在土地革命前是地主家的四少爷,寸土不沾身。土地革命时家里的大部分土地分给了农民,长工短工辞去,祖父才脱下丝绸长衫换上粗布短衣,开始下田劳作。与土地一牵手,祖父就与土地相亲相爱相知相守了一辈子。年滚着年,月滚着月,祖父埋头在黄土地上耕种,不疲,不倦,不厌,不休……在那个农耕文明的时代,也许年轻时的祖父最初并没有太在意节气对农作物的影响,也许为此而使庄稼歉收,全家饿过肚子。渐渐地,祖父掂量出了节气对耕种的厚重分量,由此,祖父对节气开始敬若神明。祖父带着对土地迷醉与敬重,穿梭在节气与节气之间,握着锄头镰刀,扶着犁铧,迎东南的风,冒西北的雪,在土地上任劳任怨地消耗着一生中的一天又一天。

    ⑤祖父是一辈子用农历计算日子的人。祖父人生的日历,不仅仅是挂在堂屋南墙上的一页页纸张,更是怀揣着一个个节气,扑在黄土地上劳作的一帧帧画像。

    ⑥祖父说,节气不等人,误时没收成。

    ⑦祖父说,春分风多雨水少,冬麦返青把水浇。

    ⑧祖父说,立夏地里拔根草,秋后就能吃个饱。

    ⑨祖父说,头伏萝卜二伏菜,临秋末伏撒白菜。

    ⑩祖父说……

    祖父有关节气的话语,和他脚下耕种的黄土地一样朴实厚重。祖父依着节气的节律和土地的脾性播种生活,他对节气和土地的熟悉,胜过熟悉自己的孩子。

    对醉心于土地的祖父来说,一天不下田,就像生了病一样萎靡不振。老了的祖父仍不肯让自己劳动惯了的手脚闲下来:清晨的微光中,步履蹒跚的祖父拎着水桶摇摇晃晃走向菜园;傍晚的霞光里,满头银丝的祖父低着头蹲在地里拔草……祖父说,看着庄稼蔬菜一天一个样地生长,即使累得浑身酸痛也是快乐的。土地是医治祖父病痛的灵丹妙药,劳作已嵌入了祖父的皮肉和灵魂!

    岁月的黑洞吞噬了祖父的青年、壮年和暮年,如镰刀的月牙一月月割去了祖父的白发,如同祖父收割土地上的一茬茬庄稼。最后,祖父气定神闲地任岁月收割了自己。踩着节气的鼓点在黄土地上劳作了一辈子的祖父,像把犁都耕坏了的老牛一样,再也迈不动那双衰朽的老腿,在2003年寒露即将来临,正是播种小麦的时节,卸掉了生活沉重的轭,融入了泥土——安顿祖父身体和灵魂的最好的归宿——血和肉成为了他所热爱的土地的一部分。

    (选自《阅读时代》2023年第4期。作者:魏霞。有删改)

    【1】文章写了关于祖父的哪些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文中的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文学社准备在校报上刊登这篇文章,编辑们在审定稿件时,有两个备选结尾,你认为用本文的结尾好,还是用下面这段材料作为结尾好?请说明理由。

    祖父坐在廊檐下,教我诵读《二十四节气歌》的声音,一直响在我的生命里。每每想起他,日子就不仅仅是日历上冰冷的数字,而是带有他老人家温情般的温暖。祖父已把节气的霓裳披在了我的身上,让我步履笃定地走在他曾耕种过的黄土地上。人会一代代老去,节气无限循环不止,土地永远年轻。我的骨子里流淌着祖父的血液,我不会忘记:祖父,土地,还有节气。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根据要求作文。

    风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可是在生活中总有一些地方被遗忘,感觉风景无存。实际上,只要你认真观察,用心去体会,风景就在你身边。

    请以“这里也有风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①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