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大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帷幕   暄嚷   踊跃   周而复始

    B.腐蚀   弥漫   流逝   消声匿迹

    C.迁徙   福射   悬殊   人情世故

    D.静穆   怠慢   沙砾   海枯石烂

  • 2、下列哪句名句不是出自《傅雷家书》(     

    A.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

    B.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C.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

    D.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

  •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可以抄一点。”

    B. 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

    C. 我们三个天天在一起玩水、打枣、捉知了、摸虾,不见不散,一天也不间断。

    D. 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坚韧而有耐心。

     

  • 4、下列句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劳动。(这个句子的主干是:特点是不曾脱离劳动。)

    B.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这个句子的状语是“确实亲眼”,补语是“过”,定语是“倒挂着”“还能开花的”)

    C.句子“《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和“历史,不可能被忘却!”分别是陈述句和祈使句。

    D.“旁逸斜出、连绵不断、因地制宜、交头接耳、沧海桑田、油光可鉴、南京大屠杀”这一组短语类型完全相同。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章台夜思

    唐·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①章台:即章华台,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是楚灵王修建的离宫,因规模宏大被誉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台”,后毁于兵乱。韦庄,唐末诗人。②楚角:楚地的角声。③殊:犹,还。

    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借清瑟以写怀。古诗中,瑟常出现在羁旅、边塞诗中,表现别离之悲,例如在本诗中“瑟”就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寄居他乡的孤独和悲凉。

    B.全诗虽未现一个“思”字,却选取了一系列引人“思”情的意象,如颔联中的“孤灯”“楚角”“残月”“章台”蹭蹭渲染,突出“夜思”之苦。

    C.颈联间接描写“思”的内容,将自己的无限愁思,等候友人到来的苦楚展现在读者面前。

    D.“芳草”在古诗词中多指代春天、美好的青春等,本诗却用“芳草”喻指美好时光。联系诗人的身世经历,应当说全诗除了乡思之外,作者还是有其他感慨的。

    E.这首诗层次清晰,章法严密。前两联写景,景中寓情;后两联议论,论中寄慨。

    2“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三日不绝。(《列子·汤问》)

    (2)蓬莱文章建安骨,________________。(《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蒹葭》)

    (4)青青子佩,______________。(《子衿》)

    (5)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大道之行也》)

    (7)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最美的花绽放在唐诗宋词里。“五月榴花照眼明,_______________”(韩愈《榴花》)那是五月里石榴花开时的繁茂烂漫;“_______________,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那是牡丹花的诱人魅力。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有同学发现,读《昆虫记》就像从显微镜中看微观世界,读《红星照耀中国》就像从平面镜中看客观世界,请你仿照以下示例,说说该同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示例: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就像从显微镜中看微观世界。因为作者通过细节描写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有趣的昆虫世界。例如,作者在记述蝉幼虫脱壳的过程时,细致地描写了蝉的动作,让读者看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昆虫世界。

    读《红星照耀中国》就像从平面镜中看客观世界。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忆中那一扇柴门

    风凝

    ①记忆中,总有一扇虚掩的柴门。

    ②柴门简陋,由零碎的木条钉成,推拉时“吱吱呀呀”,那是木头与木头摩擦发出的声音,像一首绵软的歌,将日子拉得悠远、漫长。

    ③清早,柴门内有淡淡的晨雾,有袅袅的炊烟,薄雾轻烟笼罩下的小院儿,诗意盎然,成了村庄最美的风景。是的,我喜欢这有人情味的烟与雾,它们让这闲居的日子充满了情趣。小院里的草木、菜蔬懒洋洋地向你招手:大葱、茄子、豆角,还有我最爱的小辣椒。当然,还有缠绵的牵牛花藤,和那上面一个个张开的摇曳生姿的小喇叭,都湮没在烟雾之中。

    ④牵牛花是最守时的。晨光微露,晓风乍起,初绽的花朵便吹起玲珑的小喇叭:淡紫的,高贵典雅;浅蓝的,宁静纯粹;桃红的,娇羞妩媚;绯红的,热情似火。它吹薄了烟雾,吹醒了露珠,在叶间对着你巧笑嫣然。它的叶子,密密匝匝地挤在一起,仿佛一湾秋水,在晨风中荡起涟漪。那蜿蜒盘曲的藤蔓,又宛若一条弯弯曲曲的乡间小径,通向幽谧的远方。藤条连着碧绿的叶,绿叶衬着斑斓的花,一片接着一片,一朵挨着一朵,和农村过大年时敲锣打鼓一样的热闹非凡。蝴蝶飞来,告诉你扬起的喇叭有多美;蜻蜓飞来,告诉你滚动的露水有多甜!

    ⑤最爱的,还是柴门内老梨树上的那一株牵牛花。远远望去,一支支小喇叭像一颗颗钻石镶嵌在上面,煞是好看!儿时顽皮,会央求奶奶为我编一个牵牛花环戴在头上,在院子里学那斑斓的蝶儿,翩翩起舞。长大之后,少有童心,也不忍摘取,只是静静地观赏。风起时,它无所畏惧,用藤蔓紧紧地缠绕在树干上;雨坠时,它将根深深地扎进泥土里。这样,它迎风斗雨,誓死不休。谁言草木无心?不过是草木心清,没有人心芜杂。我想,万物皆有灵,植物和植物的缠绕、和大地的拥抱,或许也有着前世今生无可言说的因缘。沉思间,自己仿佛也成了一支小喇叭,奏响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歌。我想,这牵牛花的美,我也是懂的。

    ⑥柴门内的“荆山”,是触及灵魂的温暖。每至初秋,爷爷总会把镰刀磨得锃亮,催促我们赶在晨露将干未干就出门,找一处离家近又长势旺的地儿。我总是将镰刀扛在肩头,大踏步地朝前走,那耀武扬威的劲儿,逗得奶奶那一脸的皱纹更深了。开镰了,左手拽一把荆条往身后一带,握看镰刀的右手贴着地皮,“唰”的一声,荆条就倒下了。我们尽情地挥舞看手中的镰刀,一下,又一下,荆条也是一片,又一片地倒下。累了就席地而坐,奶奶一边给我讲故事,一边随手指一两种药草让我认识,还会用荆条编一顶花环给我戴。那花环香香的,常常能引来美丽的花蝴蝶呢。我总觉得荆条的香,不在于它的花,它的香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

    ⑦雨后就是另外一种美了,这种美是很接地气的,这样的日子,奶奶会和我一起采蘑菇、捡地瓜皮。松蘑、草蘑,常常簇拥在一起,一大片一大片的,没带篮子也不要紧,可以用草秆穿起来。地瓜皮嘛,是我们老家的叫法,学名是什么我也不清楚,是类似于木耳的一种菌类。捡回去,一遍又一遍地用清水冲洗,在大铁锅内,加入油、盐、酱、醋,配上小葱、大酱,就是一盘不错的下饭菜了。

    ⑧几天下来,手磨出了薄茧,小腿也满是纵横交错的划痕。冲凉的时候可遭罪了,划过的每一道痕迹,都是又疼又痒的。不过令人欣喜的是,秋天将尽时,柴门之内便堆出一座荆山,我知道,这个冬天又可以趴热炕头上写寒假作业了。

    ⑨有道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排榜首,家家户户,一日三餐,一年四季,生火做饭,周而复始,柴草就成为生活的必需品,柴草垛也就成为日子红火的一个标志。而荆条经灶膛燃烧,在屋顶腾起的袅袅炊烟,又为乡村生活增添了无穷的诗情画意。如今想来,当年割荆条纯属为了生活的无奈之举,却因有了爷爷、奶奶的陪伴而充满了无限的快乐。

    ⑩柴门乾坤大,柴门日月长。光阴在柴门小院里慢慢地溜走,那一道柴门也永远封存在记忆之中。但我深信:柴门内的旧时光,定将成为一辈子的温暖。

    (摘自《人民周刊》2021年第3期,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请简要概括作者难忘那扇柴门的原因。

    【2】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词句。

    (1)淡紫的,高贵典雅;浅蓝的,宁静纯粹;桃红的,娇羞妩媚;绯红的,热情似火。(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2)开镰了,左手拽一把荆条往身后一带,握着镰刀的右手贴着地皮,“喇”的一声,荆条就倒下了。(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

    【3】“我想,这牵牛花的美,我也是懂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4】联系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5】校园广播站在开展主题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回忆乡村动人故事”的征稿活动,请为本文写一段推荐语,阐释作品与主题的关系,不少于100字。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从小到大,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看到各种各样的风景。这之中,总有一些人或风景会给你留下美好的记忆,给予你成长的力量。请唤醒你铭刻心底的记忆,以“细说那个人”或“细说那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定立意;符合文体。(2)不少于600字。(3)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4)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