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宜兰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qiáo) 要(sài)    气(fēn)    精竭虑(dān)

    B. 蓝(zhàn)  紧(bēng) 杆(wēi)   眼花乱(liáo)

    C. 战(dū)   发(bān)   退(kuì)   然不惊(qiāo)

    D. 灭(jiān)  刻(juān) 空(líng) 息敛声(píng)

  • 2、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答谢中书书》中“自康乐以来”的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

    B.《龟虽寿》中“烈士暮年”的烈士是指有气节有壮志的人。

    C.《使至塞上》中“属国过居延”属国是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物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D.俞文豹《吹剑续录》称:“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学士即翰林学士苏轼,唐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词开豪放一派。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睨(pì 齿niè 默(jiān 脂粉(lián)

    B.家(pēi)  shì (zhì 绉绉zhōu

    C.(dì (qiè (juǎn) 首低眉(hàn

    D.酬(hè  (lái)   (shěn) 即物起(xīng)

     

  •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20168月呼和浩特市成功举办了昭君旅游文化节,使昭君文化节的名声响彻云霄

    B.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相反地,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

    C.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D.玉树地震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待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渡荆门送别,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的“随”“入”二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和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B.颈联承接上联,变换视角,通过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来展现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

    C.尾联“送”字用得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万里的深情。

    D.全诗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既写出诗人初次离家的新鲜、欣喜的体验又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名句填空

    (1)淮南秋雨夜  

    (2) ,不下旧帘遮。

    (3)低头乍恐丹砂落,

    (4)转觉鸬鹚毛色下,

    (5)   ,相伴过年华。

    (6)临风一唳思何事,

    (7)   ,泥香带落花。

    (8)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9)食不饱,力不足,

    (10)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你(傅聪)的中文还是比英文强,别灰心,多写信,多看中文书,就不会失去用中文思考的习惯。你的英文基础不够,看书太少,句型未免单调。

    任何艺术品都有一部分含蓄的东西,在文学上叫做言有尽而意无穷,西方人所谓between lings【弦外之音】。作者不可能把心中的感受写尽,他给人的启示往往有些还出乎他自己的意想之外。绘画、雕塑、戏剧等等都有此潜在的境界。不过音乐所表现的最是飘忽,最是空灵,最难捉摸,最难肯定,弦外之音似乎比别的艺术更丰富,更神秘。因此一般人也就懒于探索,甚至根本感觉不到有什么弦外之音。其实真正的演奏家应当努力去体会这个潜在的境界(即淮南子所谓“听无音之音者聪”,无音之音不是指这个潜藏的意境又是指什么呢?)而把它表现出来,虽然他的体会不一定都正确。能否体会与民族性无关。从哪一个角度去体会,能体会作品中哪一些隐藏的东西,则多半取决于各个民族的性格及其文化传统。甲民族所体会的和乙民族所体会的,既有正确不正确的分别,也有种类的不同,程度深浅的不同。我猜想你和岳父的默契在于彼此都是东方人,感受事物的方式不无共同之处。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往往相似。你和董氏兄弟初次合作就觉得心心相印,也是这个缘故。大家都是中国人,感情方面的共同点自然就多了。

    ①《傅雷家书》中傅雷给儿子提出的建议涉及很多方面。在选文中,傅雷主要与儿子讨论了哪类话题?请再从原著中举出一类傅雷与儿子探讨的话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合选文,试分析写信者傅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章中林《父亲的背影》,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①和父亲不相见已是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目视前方,脊背有些凸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时,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应该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儿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不会对他竖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⑧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

    ⑨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弯曲的背影。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有删改)

    1文中具体描写了哪几次父亲的背影?请分别概括。

    2请从人物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

    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3下面两个句子都描写了父亲的背影,哪一个背影对你触动更深?请说出理由。

    (1)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目视前方,脊背有些凸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章中林《父亲的背影》)

    (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轨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轨,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

    4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在内容和主题上有何相似之处?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          方向                                 灯塔

    邵建航                              王柏龙

    人生就像小溪                      海上的光

    我们都有自己的方向               若隐若现

    我们会在春天遇见                 却依然明亮

    就像树会长大                         就像成长

    草要发芽                  总会找到前进的方向

    (上面两首诗歌均选自《大山里的小诗人》,人民日报出版社)

    请以“我们都有自己的方向”或“总会找到前进的方向”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作文不少于600字,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