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在百家坪见到了毛泽东,然后在毛泽东的安排下,在苏区临时首都采访了周恩来,并搜集了相关资料。
B.《红星照耀中国》中,1929年,作者第一次在沈阳见到张学良,当时张学良是全世界最年轻的独裁者,后来他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了著名的“七七事变”。
C.许云峰在新生市场内的茶馆与川东特委李敬原会面,由于陈松林的叛变,许云峰为了掩护李敬原离开,不幸被捕。
D.华子良是《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最后越狱,带领解放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燥热(zào) 不辍(chuò) 悄然(qiǎo) 殚精竭虑(dān)
B.娴熟(xián) 镌刻(juàn) 教悔(huì) 横柯上蔽(kē)
C.轻盈(yínɡ) 炽热(zhì) 急湍(tuān) 锐不可当(dānɡ)
D.翘首(qiào) 屏息(bǐnɡ) 曦月(xī) 颔首低眉(hàn)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 倔强jué 侏儒rǔ 正襟危坐jīn 任劳任怨yuàn
B. 默契qì 虬枝qíu 蔚为壮观wèi 藏污纳垢gòu
C. 禁锢 gù 匀称chèng 惟妙惟肖xiāo 诚惶诚恐 huáng
D. 遏制é 濒临bīn 坦荡如砥dǐ 锐不可当dāng
4、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
②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③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
④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做“砾岩”。
⑤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石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
A.①②④⑤③
B.④①⑤③②
C.④⑤①③②
D.①⑤③④②
5、古诗词阅读
黄鹤楼
(唐)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句中有两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及作用有何不同。
【2】细读全诗,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颈联呈现的画面并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6、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作者是________(国名)著名____________作家____________。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7、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一点的机会。
【1】文段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________》,作者是美国记者 ________________ 。在见到毛泽东之前, 作者见到了红军另一位重要的领导人__________。
【2】作者在那一刹那间对毛泽东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全文作者对毛泽东还进行过其它评价,请说说作者对毛泽东的其他印象。
8、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③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1】第②③④段说明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哪两条?其依据分别是什么?
【2】第②段中加点的“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9、作文。
伯克曾说:“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生命的美好,也许潜藏在大自然有丰富的语言里——大雁归来,带来春的讯息,带来了野性的生命之歌;生命的多彩,也许映射在江南水乡那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年的看戏旅程中;生命的勃发,也许表现在黄土高原上那群元气淋漓的腰鼓表演者的变幻舞姿中……最美人间四月天,俯拾即是生命。
生活中,你一定对“生命”有比较深切的感悟或思考,请以“生命的 ”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