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字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先人,擅(shàn)长做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
B.一树烂漫就呈现在眼前,一点殷(yān)红静默于枝头
C.队员们不畏艰难险阻,奋勇争先,犹如百舸(gě)争流,千帆竞渡。
D.戏剧的魅力来自一种不断诘(zé)问与思忖的姿态。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C.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D.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磅礴 宽敞 潜兹暗长 触目伤怀
B.滞留 洋溢 交头接耳 和颜悦色
C.晶莹 蹒姗 长途跋涉 巧妙绝伦
D.潇洒 清晰 因地治宜 自出心裁
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位艺术家,他有种不服输的倔(juè)强性格,他创作的作品自出新裁,独一无二,别有一番风味,受到众多人的推崇(chóng)。
B.当汽车在无边无垠,坦荡如底的高原上奔驰,乍(zhà)看是一条黄绿错综的大毯子;可看久了,眼睛有些倦怠,闭了眼,另一种味儿在你的心头潜(qiǎn)滋暗长——单调!
C.自习课上,同学们有的互相打闹,有的交头接耳,毫无顾忌;突然“啪”的一声,书、本子、笔等掉了一地,一片狼藉(jí),同学们纷纷侧头看,身为班长的他却无动于衷(zhōng)。
D.绳金塔庙会拉开了序慕,平日宁静的绳金塔景区喧嚣(xiāo)了起来,现场人流已是摩肩接踵(zhòng),从各方赶来的人还络绎不绝。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宴 词
唐·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①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②,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①畎:quǎn ,田间小沟。②棹:船桨。
(1)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6、古诗文默写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3)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
(5)李清照的《渔家傲》中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海天一色的画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丽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严寒已经战胜,木材已经运出,亲爱的保尔却去了!这时我才发现,保尔对我比原先想的更亲、更宝贵。”
(1)他们刚刚完成了什么任务才能成功运出木材?在执行这个任务期间,丽达为何会认为保尔“去了”?
(2)保尔一生共经历了三段恋情,请简要概括除与丽达之外的另外两次。(需交代出每段感情的结果)
(3)保尔一生经历了四次死里逃生。丽达的这篇日记是在保尔第四次死里逃生时所写,请你概括出另外三次。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穿过风雪的音乐盒
张翔
①那一年,他去西藏八宿的一个小乡村支教。支教两年后,他就可以回城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初入校门的那一天,白雪飘飘,孩子们在学校的操场上排成两排,向他敬礼。他留了下来,教他们语文、数学、自然,教他们认识山外的山、山外的城。
②孩子们来自不同的村落,近的就住在乡里,有的孩子来上学甚至要翻过一座海拔三千米的雪山。那个住得最远的孩子,名字叫也措,黑黑的小脸,还有两团高原红。据说,他家里只有一匹马,是整个家唯一的生活来源,为他们家负着生活的重担,春天来的时候,偶尔还能接上几个观光客。【A】也措平日里非常沉默,但是眼神很特别,有点怯怯的忧郁,忧郁中透着惶恐,惶恐中又露着一丝坚定。在这个偏僻的小乡村里,老人孩子的眼神都一样,单一而纯净,唯独这个孩子,眼中似乎有很多内容。
③雪大的时候,白茫茫一片,淹没了路。有几个家远的孩子只能留下来,住在老师的宿舍里。那个晚上,孩子们在翻看老师的东西,并抱着他的吉他乱弹。只有那个忧郁的小也措,在翻看着一个小小的音乐盒——那是他的初恋女友大一时送的生日礼物。大学毕业前他和女友已经分手,但他一直保存着这个音乐盒。来西藏之后的日子,他总是不停地打开它,听着那首熟悉的《致爱丽丝》,他泪眼模糊,直到有一天发条崩坏。
④也措抚摸着音乐盒,眼神还是淡淡的忧郁。他走过去,问也措:“你知道它叫什么吗?”“不。”也措的话总是很少。“它叫音乐盒,一翻开盖就会唱歌。”“是谁送给你的?”也措问。“是妈妈在我生日的时候送给我的。但是现在坏了,要不然就可以让你听一听了。”对着孩子,他还是撒了谎。也措看了他一眼,就低着头不说话了。那一夜的雪很大,学校后山的树木被雪折断发出可怕的声音。等他第二天醒来的时候,远方除了雪还是雪,除了白还是白。不知道为什么,他的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
⑤第二天晚上,也措便开始想家了,听到半夜风雪沙沙的声音就哭了,他不由得把也措搂在怀里问:“想妈妈了,是吗?”“我要见阿妈。”也措一开口,泪水又掉了一串。他鼓励孩子:“也措,老师的妈妈在很远的地方,老师一年只能见一次妈妈,老师也很想妈妈,但是老师都不哭,你也不哭了好吗?”也措看着他,停止了哭泣。
⑥第三天黄昏,也措的母亲骑着马来到宿舍门口,接走了也措。那一年的冬天,雪一直很大,过年的时候,雪已经封了路,他很想家,却没能回去。
⑦到了第二年春天,雪少了,阳光有了暖意,他听说不远的镇子开始有了稀少的游客。路,看来是通了,他却没有时间回家,因为孩子们已经开学了。
⑧【B】也措也来了,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眼神,不再是淡淡的忧郁,而是有种说不出的欢快,看着他,总忍不住想笑。也措依旧不爱说话,总是偷偷地看他。
⑨四月初,到了生日那天,他孤单地为自己点燃了蜡烛。三天后,他收到了一个邮包,是从北京寄来的,拆开来,竟然是一个音乐盒,比他原来那个还要漂亮。音乐盒里放了一封信,他看着,心就像春天的雪一般融化了……这是一个陌生人寄来的,信中说,他在一个月前来了西藏八宿,碰到了一个叫也措的小孩,小孩牵着家里的马送他进山,却没有收他一分钱。这个小男孩只有一个心愿:请他回去之后,给老师寄一个音乐盒当作生日礼物。老师的音乐盒坏了,是老师的妈妈送的,老师已经很久没有见着妈妈了。
⑩原本,他只需在西藏支教两年,但是他整整待了六年才回去。走的时候,他把那个珍贵的、曾经穿过风雪来陪伴他的音乐盒送给了也措——他已经是个大孩子了,一个善良勇敢的大孩子。
(选自《读者》2022年第8期,有删改)
【1】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情节 | “他”的表现 |
(1) | 泪眼模糊 |
等他第二天醒来的时候,看着远方的白雪 | (2) |
那一年冬天雪一直很大,过年时雪已封路 | (3) |
(4) | 心就像春天的雪一般融化了 |
【2】文中【A】【B】两处的划线句子描写也措的眼神,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请结合文段内容作分析 。
【3】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4】文章以“穿过风雪的音乐盒”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
材料二:尊老爱幼,家庭和睦;亲仁善邻、社会和谐。
材料三: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
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立意自选;②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