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一个人喜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 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 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 一意孤行,恕我直言,这样的人简直蠢到了极点!
A.即使 也 尤其 还要 B.假如 却 尤其 还要
C.假如 却 不但 而且 D.虽然 但是 不但 而且
2、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 胡髭(zì) 长髯(rán) 鬈发(quán)
B. 黝黑(yǒu) 滞留(zhì) 穹顶(qióng)
C. 可憎(zēng) 蒙昧(mèi) 酒肆(sì)
D. 掠过(lüè) 颔首(hàn) 锃亮(zèng)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新闻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它具有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B.《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对奖金来源的介绍是消息的主体。
C.以官职相称,自古就有。文题《答谢中书书》中的“谢中书”即是这种称呼。
D.《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4、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卑劣(lüè) 行辈(háng) 糜子(méi) 强词夺理(qiǎng)
B.拙劣(zhuō) 蓦然(mò) 龟裂(guī) 目眩神迷(xuàn)
C.恬静(tián) 连翘(qiáo) 寒噤(jìn) 怒不可遏(è)
D.两栖(qī) 归省(shěng) 苍劲(jìng) 挑拨离间(jiàn)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中的“黄金台”和“玉龙”分别指什么?此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古诗文默写(多字少字错字别字均不得分)。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野望》)
(2)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3) 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赠从弟》)
(4) 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5) 曹操《龟虽寿》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精神。
(6) 《与朱元思书》中,面对奇山异水,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一番感慨“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_____。”这是作者追求功名利禄的一种否定。
7、名著阅读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
……
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
(1)以上文字节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__。
(2)文中“他”是毛泽东,请结合选段,说说在西方记者眼里毛泽东是一个怎样的人。
8、阅读《背影》中的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了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选文第一段两次写到“踌躇”,试揣摩一下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并用父亲的口吻把它写下来。
【2】文章为什么要交待“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这一情况?
【3】谈谈划线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4】生活中,我们在与父辈交流时有时候也并不能完全体会父辈的关心,读完本文后,你有怎样的感想?
9、作文
每逢节时来临人们欢声笑语,处处都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你也一定沉浸在其中吧,
以“我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春节、端午节,也可以写国庆节、劳动节或其它节日,不少于600字。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