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分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 ( )
A.“经典诵读活动”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热爱”“了解”是动词,“更加”是副词。
B.“那簇不起眼的野菊花,绽放在寂寞的悬崖上”。“在寂寞的悬崖上”在句子中作宾语。
C.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空间站对接,开创中国航天新篇章。将“开创”改为“开启”。
D.“不管经历多少磨难,承受多少痛苦,都不要轻易放弃”。这个句子是条件复句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B.春天的森林公园展露出大自然的清新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C.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D.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某老教授在询问对方家人情况时说)令尊身体可好吗?令弟大学毕业分在哪里?令郎小学毕业了吧?
B. (听说朋友要来访)老王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C. (某市长在看望人大代表时说)诸位代表,你们辛苦了,我代表全市人民感谢你们!”
D. (某杂志社在征文通知中写道)凡参加此次征文活动者,我社新出版的诗集《沃土》就任你挑上一本了。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仲裁 绯红 洗涤 惟妙惟肖
B.锁屑 婆娑 蹒跚 不折不饶
C.喧嚣 溺爱 闲熟 坦荡如底
D.峻俏 匿名 推祟 恹恹欲睡
5、听流人水调子①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②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释】①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被贬赴龙标(今湖南黔阳)途中。流人,即流落江湖的艺人。水调子,即《水调歌头》,属乐府商调曲,曲调哀切。②分付:交给,安排。
【1】本诗首句写的意象有孤舟、_______、枫林;营造了_______的气氛。
【2】末句写客“泪痕深”,请简析其流泪的复杂原因。
6、默写。
(1)淮南秋雨夜, 。 (韦应物《闻雁》)
(2) ,泥香带落花。 (葛天民《迎燕》)
(3)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4) ,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5)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
(6) ?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
(7)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8)习近平曾引用“ , ”(孔子《论语》)要求领导干部要培养学习的浓厚兴趣,做到知学、好学、乐学。
7、走进文学名著,沐浴经典阳光。根据提供的材料,填写相应的人物(名字)或故事名称。
(1)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襄里,只做走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这个唤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 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8、母亲米父亲豆
①(甲)面对突然回家的我,瘫坐在沙发上打瞌睡的父亲目光里充满惊喜、疑惑,翕动了良久的嘴唇终于发出声音:“你咋有时间回家?还没吃饭吧?我这就给你盛饭去。”父亲说着挣扎起不久前跌伤的腿,我隐痛,连忙安抚父亲坐下。
②和他拉了会儿家常,他得知我这次纯粹是因外出办事而途经老家,一会儿还要走时,便焦急地说:“你妈还在地里喷农药呢,我这就叫她回来,给你装些东西带回城里。”我想阻止父亲,而他执意来到屋后,对着田地,扯开嗓门,喊着母亲的名字……
③母亲一到家,顾不上换下喷洒农药的雨衣,一边欢愉着,一边埋怨我:“回家咋不事先通知我们一声?”或许在父亲眼中,我的时间比谁都金贵,他抱怨起母亲的唠叨,催促母亲麻利点儿。母亲不甘示弱,手不停的同时,口不饶父亲:“死老头子,你只知道朝我吼,给儿子带东西进城,我前些日子就让你准备好……”一看父母为我进城所带的东西而拌嘴,我赶紧跟他们说:“这次我什么都不带,司机还在路边等着我呢。”“有车呀?”母亲惊讶,父亲自豪!
④“有车更要带些东西进城,省得我们往城里送!”于是他们忙着查自家的米缸,可缸中的米所剩无几,母亲一下子慌了——现在去碾米,我肯定没时间等。母亲一脸难色,脸上的皱纹片刻间变得更加密集。随着父亲的一声:“孩子妈,先跟左邻右舍借些米,隔天我们再碾米还人家,问题不就解决了。”(乙)母亲的脸顿时笑成一朵怒放的菊花。
⑤三袋大米借了回来,母亲一边抱怨邻家的米不够齐整,一边搬出筛子,开始筛起米来。父亲抖抖索索地盛米装袋,怯生生地对母亲说:“孩子妈,这近三百斤的大米,怎么才能运到路边,你们娘儿俩扛着去,肯定不行。”母亲没有理睬父亲的担忧,反而把手中的筛子旋转得更快。
⑥不一会儿,屋后的小河边传来了母亲的喊声,原来母亲要撑舟为我送米。父亲笑了,而我的眼眶却装满了眼泪……
⑦我要撑篙,母亲不让,说怕我弄湿了衣服。端坐舟前的我,仰视着撑篙的母亲,扎篙,弓腰用力,拔篙,再扎篙……渐渐,我的双眼一片模糊。
⑧我和母亲把三袋米抬上岸,父亲不知何时也出现在车旁,他额头冒汗,喘着粗气,显然是急赶来的。我止不住埋怨起来:“爸,你怎么不在家歇着,你的腿还没好利落呢!”我想搀他上小船,他却让我快上车,连声说我的时间要紧。
⑨上车,我摇下车窗,朝默默注视小车的父亲作别。司机劝我别再回首,有时间常回家看看,天下都是可怜父母心!他说,你父亲瘸着腿就是为你送来一小袋新摘的青豆,他还对我玩笑着说,你母亲为你撑船送米,他也要为你送点什么,于是想到他早上新剥的一小袋新青豆粒……
⑩我颤抖着双手,打开副驾驶台上的一只方便袋,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粒粒青翠浑圆的青豆……霎时间,我再也抑制不住,当着司机的面,眼泪一下涌了出来。
【1】随着故事的发展,作者的情感也在不断变化,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我”隐痛→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眼泪一下涌了出来。
【2】第⑥段处写道“父亲笑了,而我的眼眶却装满了眼泪……”,父亲为什么“笑”?“我”为什么“眼眶却装满了眼泪”?
【3】请你从文中画线的(甲)(乙)两处中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4】第⑦段写了什么内容?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
9、作文(任选其一)
(1) 在我记忆中闪光。
把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那一刻,几分甜蜜在心头”为题目,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