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面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A.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B.这首诗直抒胸臆,表达了劳役者夜以继日劳作、有家不能回的怨言和不平。
C.这首诗句式上有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有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D.此诗体现了《诗经》的常见风致:内容丰富,运用重章叠句、抒发复杂幽深的情感。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B.《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C.《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D.昇茅以,字唐臣,桥梁专家、教育家,著有《桥梁史话》。
3、下列句子中语气表达最强烈的一项是( )
A. 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
B. 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
C. 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的。
D. 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恐怕要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
4、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吹嘘(xū) 溃退(kuì) 粗糙(cāo) 锐不可当(dāng)
B.黝黑(yōu) 凛冽(lǐn) 崎岖(qū) 屏息敛声(bǐng)
C.禁锢(gù) 翘首(qiáo) 锃亮(zhèng) 藏污纳垢(gòu)
D.胆怯(què) 桅杆(wéi) 默契(qì) 殚精竭虑(dān)
5、阅读《诗经·郑风》中的一首诗歌,完成小文与小语的对话。
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①, 既见君子。云②胡不夷③?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④?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注释】①喈喈:鸣呼伴的叫声,下文“胶胶”同。②云:语气助词;③夷:指心情从焦虑到平静:④瘳(chōu):病愈。 |
6、名句及常识填空。
(1)求剑若此, 。
(2)念天地之悠悠, 。
(3)梅须逊雪三分白, 。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 ,是 代著名文学家,号 。词中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 , , ”;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 , ”。
(5)“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7、《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
【1】填空题。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题目中“红星”象征着_______。
【2】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语段所叙述的战役和结果。
8、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仙堂戏院
林清玄
①仙堂戏院建成有三十多年了,它的传统还没有被忘记。那就是每场电影散戏的前十五分钟,看门的小姐会打开两扇木头大门,让那些原本只能在戏院门口探头探脑的小鬼一拥而入,看一部电影的结局。
②有时候回乡,我会情不自禁地散步到仙堂戏院那一带去。戏院附近本来有许多酒家和茶室,由于经济情况改变均已萧条不堪,唯独仙堂戏院的盛况不减当年。所谓盛况,指的不是它的卖座,戏院内的人往往三三两两,根本坐不满两排椅子,而指的是戏院外等着捡戏尾的小学生。他们或坐或站,聆听戏院深处传来的响声,等待那看门的小姐推开咿呀作响的老旧木门。门一开,他们就像麻雀飞入稻米成熟的田中,那么急切而聒噪。
③接着,展露在他们眼前的是电影的结局,大部分的结局是男女主角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得偿所愿;或者侠客们终于报了滔天的大仇,骑着白马离开田野;或者离乡多年的游子事业有成,终于返回家乡……许多时候结局是千篇一律的,但不管多么类似,对小学生来说,总像是历经寒苦的书生中了状元,象征着人世的完满。
④等戏院的灯亮就不好玩了,看门的小姐会进来清理场地,把那些还流连不走的学生扫地出门。因为常常有躲在厕所里的、躲在椅子下的,甚至躲在银幕后面的小孩子,希望看下一场电影的开场和过程。但这种“阴谋”往往不能得逞,不管他们躲在哪里,看门小姐都能找到,并且拎起他们的衣领说:“散戏了,你们还在这里干什么?下一场再来。”
⑤问题是,下一场的结局仍然相同,有时,一个结局要看上三五次。
⑥纵然电视有再大的能耐,电影的魅力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从那些每天放学不直接回家,要看过戏尾才觉得真正放学的孩子脸上,就知道电影不会被取代。
⑦那时我已经是仙堂戏院的常客,天天去捡戏尾不在话下,有时贪看电影,还会在戏院前拉拉陌生人的裤角,央求着:“阿伯,拜托带我进场。”
⑧那时戏院没有儿童票,小孩只要有大人拉着就免费入场。碰到凶巴巴的大人难免让我自尊心受损,但我身经百战,锲而不舍,要看的电影往往没有看不成的。偶尔运气特别坏,碰不到一个好大人,就向看门的小姐撒娇,“阿姨、婶婶”不绝于口,有时也能达到目的。如今我想起来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有那么厚的脸皮,如果有人带我看戏,叫我唤一声阿公也是情愿的。
⑨那时的我爱看电影,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时常到仙堂戏院门口去偷撕海报。有时月黑风高,也能偷到几张剧照,后来看楚浮的自传性电影,知道他也有偷海报、剧照的癖好,长大后才成为世界一级的大导演。想想当年一起偷海报的好友,如今能偶尔看看电影已经不错,不禁大有沧海桑田之叹。
⑩好景总是不常,有一阵子电影不知为何没落,仙堂戏院开始“绑”给戏班子演歌仔戏和布袋戏。这些戏班一绑就是一个月,遇到好戏也有连演三个月的,一直演到看腻为止,但我是不挑戏的,不管是歌仔戏、布袋戏,或是新兴的新剧,我仍然日日报到,从不缺席。有时到了紧要关头,譬如岳飞要回朝,平贵要会王宝钏了,祝英台要死了,孔明要斩马谡了,那是生死关头不能不看,还常常逃课前往。最惨的一次是学校月考也没有参加,结果比岳飞挨斩还要惨,屁股被打得肿到一星期坐不上椅子,但还是每天站在最后一排,看完了《岳飞传》。
⑪歌仔戏、布袋戏虽好,然而仙堂戏院不再播电影总是美中不足的事,世界为之单调不少。
⑫到我上初中的时候,是仙堂戏院最没落的时期,这时电视有了彩色,而且颇有家家买电视的趋势。乡人要看的歌仔戏、布袋戏,电视里都有;要看的电影还不如连续剧吸引人;何况电视还是免费的——最后这一点对勤俭的乡下人最重要。为此,仙堂戏院失去了它的观众,戏院的售票小姐常闲得捉苍蝇打架,老板只好另谋出路。
⑬到我离开小镇的时候,仙堂戏院一直是过着惨淡的时光,幸而几年以后,观众发现电视的千篇一律其实也和歌舞团差不多,又纷纷回到仙堂戏院的座位上看“奥斯卡金像奖”或“金马奖”的得奖电影——对仙堂戏院来说,也算是天无绝人之路。到这时,捡戏尾的小学生才有机会重进戏院。
⑭三十几年过去了,仙堂戏院外貌变了,竹做的长板条被沙发椅取代,洋铁皮屋顶成了钢筋水泥,铁铸大门代替嘶哑的木门,到处都改变了它的历史痕迹。最好的两个传统被留了下来,一是容许小孩子去捡戏尾;二是失窃海报、剧照不予追究。
⑮三十年过去了,人情味还留着芬芳。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儿时“我”嘴巴甜,总能达到进仙台戏院的目的。
B.彩色电视的出现加剧了仙堂戏院的没落。
C.三十多年的历史变更,仙台戏院外貌变了,人情味还在。
D.文章语言平实朴素、自然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脉脉温情。
(2)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我爱看电影,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请简要说明。
(3)结合语境,根据提示,赏析下面语句。
①门一开,他们就像麻雀飞入稻米成熟的田中,那么急切而聒噪。(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碰到凶巴巴的大人难免让我自尊心受损,但我身经百战,锲而不舍,要看的电影往往没有看不成的。(赏析加点词语)
(4)选文以在仙堂戏院看电影为主线,有人认为第⑩—⑫段写歌仔戏和布袋戏纯属多余,应该删去。你认为呢?请简要分析理由。
(5)作者在文中说道:“有时候回乡,我会情不自禁地散步到仙堂戏院那一带去。”请结合文本,谈谈仙堂戏院承载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9、题目:这一刻,永记心头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班级。(3)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