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所周知,香港岛的景象是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行人熙来攘往,霓虹灯五光十色。
B.今天下午,我去参观了工艺美术品展览会,有些作品真的是别具匠心,巧夺天工,过目难忘。
C.对于他的无理取闹,我们早已司空见惯。
D.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因地制宜。
2、下列加点字书写和读音全都无误的一项是( )
A.蓦然(mù) 缄默(jiān) 震憾(hàn) 草长莺飞(yīng)
B.褶皱(zhě) 迁徒(xǐ)##dot## 凫水(fú) 黄发垂髫(tāo)
C.枯燥(zào) 怡然(yí) 眼眶(kuàng) 垂珠联珑(lóng)
D.踊跃(yǒng) 若篷(ruò) 欺侮(wǔ) 犬牙参互(cēn)
3、某同学在编辑《诗说中国》这个板块时,引用了余秋雨在《中国文脉》中论述《诗经》的一段文字,但他不小心打乱了顺序,请你帮忙排序( )
①那些叠章反复,让人立即想到,这不仅仅是文学,还是音乐,还是舞蹈。
②终于由时间定格,疑为经典。
③一切动作感涨满期间,却又毫不鲁莽,优雅地引发乡间村乐,咏之于江边白鹭,舞之于月下乔木。
④在艺术上,那些充满力度又不失典雅的四字句,一句句排下来,成了中国文学起跑点的砖砌路基。
A.④①②③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滋润土地、养育百姓的母亲河被人们深眷恋,成为重要的故乡记忆的载体。
B.东坡文化节于5月3日开幕,来自全区10多个学校的学生和作品前来参与。
C.刚毕业的小欣想创业,是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家乡县城,她对此的态度很坚决。
D.近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将与天和核心舱实现自主交会对接。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欸āi乃:象声词,摇橹声。
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1】请描述:“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这两句画面。
【2】“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为全诗精华所在,这不禁使人想起王安石的著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两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请分析柳诗精华句的妙处。
6、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句、作者或作品。
(1)蒹葭萋萋,白露未晞。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__________》)
(3)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
(4)《大道之行》中“大道”的内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请写出本册教材古诗文中表现“人民情怀”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学期,两部书信体名著走进了我们的阅读视野,一部是体现父子情深的《_______》,一部是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专门写给中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中的孙少平不因生活的苦难自甘堕落,始终奋勇挣扎,收获了精神的富足。阅读经典,你在人生路上会“有些力量”。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傍晚收工后,人们都向车站走去。冬妮娅的丈夫抢在前面,到车厢里去占位子。冬妮娅站住脚,让工人们先过去。走在最后的是保尔。他拄着锨,已经非常疲乏。冬妮娅等他过来,和他并排走着,说:“你好,帕沙卢夫!坦白地说,我没想到你会弄成这个样子。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弄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早就当上了委员,或者委员一类的首长呢。你的生活怎么这样不顺心呀……”
保尔站住了,用惊奇的目光打量着冬妮娅。
“我也没想到你会变得这么……酸臭。”保尔想了想,才找到这个比较温和的字眼。
冬妮娅的脸一直红到耳根。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傍晚收工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这段文字看,保尔与冬妮娅矛盾冲突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①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②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字子才)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 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③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④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⑤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1】关于文本,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从名声、特点和习俗三个方面介绍了“我”故乡的鸭蛋。
B.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句话文白夹杂,有一种淡淡的幽默。
C. 选文中第②段中写“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淡淡的幽默包含着对他乡咸鸭蛋的不屑和对家乡咸鸭蛋的自豪。
D. 作者提及袁枚的《腌蛋》原文,意在表现袁枚很有才,且喜美食。
【2】仔细揣摩划横线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⑴“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揣摩居中加点字“吱”,分析其表达效果。
⑵“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有人认为这里的“肃然起敬”用得不妥,你认为呢?
【3】“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作者对家乡咸鸭蛋满怀深情,但为何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请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4】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本文记叙的是最普通不过的“端午的鸭蛋”,但却让人回味无穷。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一枝一叶总关情,在你的家乡,有没有一物也是溢满情味,令你也念念不忘。也请你细细描摩,娓娓道来,写出它的特点,道出其中的深情。
9、题一:
城市名片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有人认为,白水寺、桃花、酸浆面是枣阳的名片;有人认为,豪爽义气、百强经济、秀美风光是枣阳的名片。在你看来,什么可以作为枣阳的城市名片?请说明理由。
请以“ ,枣阳的名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③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