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南昌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改革的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旧的司法鉴定制度时,我国司法鉴定的一个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B.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

    C. 小明同学长着一张普通的脸,无论他走到哪个地方,都会给人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D. 纪录片《大国工匠》呈现了工人师傅对技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

  •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副,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1iú)里流气的。

    B.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hèng)下去的!

    C.最使我仿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mái)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D.青少年开始为呆板而复杂的教育枷锁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厉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说教以及(zhuó)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束缚

  • 3、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翩翩起舞   娓娓道来   历历在目   千山之巅(这四个短语结构相同)

    B.为什么我国近年来的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呢?(这是祈使句)

    C.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揽子“硬核”举措,将“六保”作为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让海内外看到了中国战胜困难的实招。(这句话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很多人都说现在孩子娇生惯养,真是有点冤,像我的自理能力就很强,做起事来基本不用大人操心。(这句话没有用到比喻的修辞)

  • 4、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从决定战争胜负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三者之中最重要的是人和,并因此提出了“施仁政”的必要性。

    B.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由个人成才谈到国家的治理,其中重点是谈到国家治理问题,一层深入一层,推理严密。

    D.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古诗词阅读

    戏题盘石

    王维

    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注释)①可怜:可爱

    1适当想象,描绘一、二两句的画面。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文中从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峡》一文中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描绘富春江水流之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列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⑴现在,他的身体彻底垮了,归队已经无望。他应当如何处置自己呢?现在,他身体彻底垮了,失去了重新归队的希望,他该怎样对待自己呢?他终于使巴扎诺娃吐露了真情……怎么办?这个恼人的问题就摆在面前,逼着他解决。

    ⑵既然他已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A在今天,在凄凉的明天,他用什么来证明自己不是在虚度光阴呢?用什么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呢?光是吃、喝呼吸吗?仅仅作为一名无能为力的旁观者,看着同志们战斗前进吗?就这样成为这个队伍的累赘?该不该毁掉这个已经背叛了他的肉体?只是朝心口打一枪,一切难题都解决了!过去能够生活得不错,现在就应当能够及时结束这个生命。一个生死的战士不愿再痛苦挣扎,有谁能指责他呢?

    ⑶他的手在口袋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

    ⑷“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

    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保尔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B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1】请联系小说的内容,说说第⑴段加点的“真情”指什么?

    【2】选文的心理描写非常出色,请结合选段分析其作用。

    【3】小明认为第⑸画线句子“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语序错误,应该改为“他的眼睛轻蔑地望着枪口”。请你陈述一下你的理解,帮小明纠正错误的理解。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现代文阅读,完成小题。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的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2】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3】“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么意思?

    【4】文段中下划线的词语“惟一”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5】你认为,我们今天的教育,应该如何做到培养实验的精神?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级等。

    (1)“挥手自兹去”出自李白《送友人》,意思是“挥挥手,从此离开”。粗读,平淡无奇;细品,意蕴丰厚。《孤独之旅》中,杜小康战胜孤独,走向成熟,告别原来的自己,挥手自兹去;《最后一课》里,小弗朗士幡然醒悟,悄然蜕变,远离过往的生活,挥手自兹去…… “挥挥手,从此离开”的,也许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段时光;“挥挥手,从此离开”时,或许有一点无奈、一丝洒脱、一份期待……

    请以“挥手自兹去”为题,写一篇文章。 

    (2)“和谐”有和睦协调的意思,和谐就是美。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的价值观,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念。人与人的和谐需要诸多美好的品德来构建,生活中的和谐之美无处不在。人们的心灵因和谐而美丽,人们的生活因和谐而幸福! 

    请以“和谐之美,美在 ____________ ”为题,写一篇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