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桅杆(wéi) 要塞(sài) 仲裁(zhòng) 为富不仁(wèi)
B.佃农(diàn) 解剖(pōu) 窒息 (zhì) 筋疲力尽(jīng)
C.周济(jì) 翘首(qiáo) 粗糙(cāo) 正襟危坐(jīn)
D.黝黑(yǒu) 炽热(zhì) 猝至(cù) 不辍劳作(chuò)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要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B.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使兰州市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C.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干预和处理机制,保障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地成长。
D.各种各样的“抢红包”活动吸引成千上万民众疯狂参与的原因是由于其玩法新鲜、刺激。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濒临(bīn) 畸形(jī) 踌躇(zhú) 坦荡如砥(dǐ)
B. 镌刻(juàn) 佃农(diàn) 遏制(è) 杳无消息(yǎo)
C. 溃退(kuì) 炽热(chì) 悄然(qiāo) 殚精竭力(dān)
D. 要塞(sài) 滞留(zhì) 秀颀(qí) 屏息敛声(bǐng)
4、下面黑体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真谛(dì) 犀利(xī) 执拗(ǎo) 憔悴(jiāo)
B.积淀(diàn) 旸谷(yáng) 稽首(jī) 诘责(jié)
C.折戟(jǐ) 绮户(qǐ) 匿名(nì) 眼翳(yì)
D.衔觞赋诗(shāng) 经纶(lún) 呻吟(shēng) 屏障(píng)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自然现象,提醒最高统治者要关注民生。
B.颔联描写了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不得已寄身荒野。
C.颈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海边人民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
D.尾联中的“翔”指自在的行走,凸显出家园荒芜的场景。
【2】本诗语言朴素简练,不重词藻修饰,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6、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 ,病树前头万木春。
(2)海内存知己, 。
(3)浮光跃金, 。
(4)长风破浪会有时, 。
(5)《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动荡不安的痛苦的诗句 , 。
(6)对于不少普通老百姓来说,“中国梦”就是安居梦,就是杜甫曾经追求过“ , ”的梦想。(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
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保尔和达雅到了莫斯科,在一个机关的档案库里住了几天。这个机关的首长又帮助保尔住进了一所专科医院。
②现在保尔才明白,当一个人身体健康,充满青春活力的时候,坚强是比较简单和容易做到的事,只有生活像铁环那样把你紧紧箍住的时候,坚强才是光荣的业绩。
③从保尔住进档案库那个晚上到现在,已经一年半了。这十八个月里他遭受的痛苦是难以形容的。
④在医院里,阿韦尔巴赫教授坦率地告诉保尔,恢复视力是不可能的。如果将来有一天炎症能够消失,可以试着给他做做瞳孔手术。建议他目前先进行外科治疗,消除炎症。
⑤他们征求保尔的意见,保尔表示,只要医生认为是必要的,他都同意。
⑥当保尔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割开颈部,切除一侧甲状旁腺的时候,死神的黑翅膀曾经先后三次触到他身上。然而,保尔的生命力十分顽强。达雅在外面提心吊胆地守候,手术过后,她看见丈夫虽然像死人一样惨白,但是仍然很有生气,并且像平常一样,温柔而安详。
⑦“你放心好了,小姑娘。要我进棺材不那么容易。我还要活下去,而且要大干一场,偏要跟那些医学权威的结论捣捣乱。他们对我的病情做的诊断都正确,但是硬说我已经百分之百地丧失了劳动力,那是完全错误的。咱们还是走着瞧吧。”
⑧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行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
【1】选文最后一段所说的保尔坚定地选择的“一条道路”是什么路?
【2】从文段中可以看出保尔是个怎样的人?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红灯笼蜿蜒在乡间
王梦乔
①我的母亲,曾在一个偏远的山村小学里教过好一阵子书。说是小学,其实整个学校就只有一个老师和三间土坯房子。学生有二十七八个,小的七八岁,大的十三四岁,一到六年级都有。母亲采用的是复式教学,如一二三年级都在一个教室里,中间有廊柱隔开,常常是她给三年级的几个孩子讲课时,其他孩子就在一边默写或默读。
②山里的学生,大多住得很分散,家离学校又很远,他们大都有几十里的山路要走。中午,孩子们就在学校里应付一餐。母亲除了教课,还要当厨师,负责给孩子们做午饭。下午,母亲又要接着上课,晚上还得备第二天的课,一刻也闲不下来,一天到晚地忙。
③山里的天,黑得特别早,特别是到了冬天,一擦黑就得放学,否则孩子们就得被黑夜笼罩在半路上,那是很危险的。孩子们的家与学校离得远,山路又崎岖,母亲不放心他们的安全,于是,便每天都提着一盏红灯笼,将他们一一送到家门口。直到天黑透了,母亲才提着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回到学校来。
④红灯笼是母亲自己亲手做的,将红绸布裹在一圈竹笼篾条上,笼子中间,用铁丝弯成一个夹,用来夹住小半截松脂。我每天就是这样望着,母亲行色匆匆地提着灯笼领着孩子们上路,我又倚门盼着,母亲疲惫不堪地回来。而每个夜晚,母亲做的最后一件事,便是将第二天要用的半截松脂放在红灯笼里。
⑤母亲的红灯笼,仿佛变成了母亲的化身。站在门口等孩子的家长,一看到红灯笼出现,就知道是自己的孩子回来了。赶路的乡亲们,一见到红灯笼,就知道是孩子们放学了。所有路上的人就忙着让道,并朝着红灯笼大声喊:“艾老师,辛苦了!”
⑥一天,夜深了,我还没看见母亲回来,更没看见红灯笼,心里不禁有些发毛。就在这时,听见前面人声鼎沸,一大群人举着火把,正朝我家奔来。到了跟前,我才看清,是村民们用睡椅抬着母亲,而母亲此时,已是昏迷不醒了。大家将母亲安置在床上,又叫两个小伙子抬着睡椅,火速请来邻村的医生。原来,母亲送完学生回来时,灯笼里点燃的松脂,被一阵大风吹灭,母亲因看不清路,而跌进路边的深沟里。幸亏被路过的村民发现,叫来大伙儿,才将母亲救起。
⑦第二天傍晚,母亲便要挣扎着下床。她刚从床上站起来,就发现了什么似的,大声喊我:“娃,快起来!”我顺着母亲手指的方向,朝窗外望去,只见上百只灯笼,排成了一条长龙,静静地移动着。那是我有生以来见过的一个最壮观的场景。
⑧我听到了越来越近的脚步声。这只长龙停在我家门口。母亲颤抖着手打开门,只见村支书手里提着一只明亮的红灯笼。他走上前,把灯笼双手呈送到我母亲的手里,说:“艾老师,我们村里每家每户,都给您赶制了一只红灯笼,都是用山里最好的材料做的,保证再大的风也吹不灭它。”母亲的眼眶湿润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一个劲儿地向聚在门前的乡亲们招手。
【1】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③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结合上下文,根据提示品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①我每天就是这样望着,母亲行色匆匆地提着灯笼领着孩子们上路,我又倚门盼着,母亲疲惫不堪地回来。(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②所有路上的人就忙着让道,并朝着红灯笼大声喊:“艾老师,辛苦了!”(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品析句子)
【3】第⑦段写道“那是我有生以来见过的一个最壮观的场景”,联系上下文,揣摩我的心理活动,写一段30字左右的独白。
【4】联系全文理解,试分析文中的“红灯笼”有着怎样的象征意义。
9、请以“这是最好的选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立意自定;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⑶不少于600字;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