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朝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振聋发聩的瀑布声把我从沉思中拉回到现实,我不禁惊叹于这大自然的伟力。

    B.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四面山政府因地制宜,大力打造旅游业,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C.老师经常提醒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D.首届教师风采大赛,老师们激情四射、惟妙惟肖的宣讲深深地打动了全场观众。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桥墩 妥帖 抑扬顿挫 震聋发聩

    B.锁屑 篷舟 油光可鉴 摧枯拉朽

    C.洗涤 蔓延 交头接耳 坦荡如砥

    D.萤光 推祟 眼花潦乱 笔耕不缀

  • 3、下列各项中关于文学常识和语文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郦道元所撰写的《水经注》,是对《水经》的补充,其中“注”的意思是注释。

    B.“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中的“三词客”,指的是苏洵、苏轼、苏东坡三父子。

    C.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个部分。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句式整齐划一。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或“长律”。

  •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禁锢 亮(zhènɡ) 和言悦色

    B. 亩(quǎn)   蹒跚 始(chèn)   长途跋涉

    C. (què) 蒙昧 狼()   油光可见

    D. 视(nín) 恩惠 疲力尽(jīn) 抑扬顿挫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白居易的《春题湖上》一诗,完成下列题目。

    湖上春来是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①湖:即杭州西湖。②乱峰:参差不齐的山峰。

    【1】本诗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对这首诗理解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根据诗人所描绘的具体景物,此诗记述的是他春天游览西湖的所见所感。

    B.首句点明地点、季节,表明是鸟瞰西湖春日景色,概括了诗人对西湖春天美好景象的感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C.颔联、颈联四句,诗人以幽丽华美的笔触,用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勾画出西湖的旖旎风光。比喻的精妙,表现在比物与被比事物的密合无间上。

    D.尾联委婉含蓄地抒发了对西湖的赞美、留恋之情。

    【3】这首诗的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为生动形象?请结合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下面这段话是某同学寒假里阅读了《古文观止》中《滕王阁序》后写的读后感,请根据《滕王阁序》内容填空。

    《序》中最有名的就是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那恢宏的气势,让人心为之夺,“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看似朴实无华,却把大自然那股清新、祥和的氛围展露无遗。“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述说着渔人的怡然自得,道不尽自然界的生生不息。“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________”——读起来字字掷地有声,展露着作者的傲骨,抒发着作者的抱负;“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________。”上帝关上了门,但他会给你留一扇窗……如果王勃不英年早逝,他定会与李杜齐名。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课文《老王》讲述了一位三轮车夫——老王的悲惨命运。由此,我们会联想到老舍先生相似题材的一部长篇小说。请你说出这部作品的名称,并概括主人公经历三起三落后的性格特征。

    作品名称:《 》性格特征: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

    隋斌

    ①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形成的知识体系及实践,体现着顺天应时的思想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标识。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立春日盛大开幕,以二十四节气开篇,从“雨水”一路前行迎来“立春”,彰显着一起向未来的美好希望与坚定信心。

    年大不如春大

    ②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四时流转、以春为首。立春意味着冬去春来、万物更生,既是春季节气的起点,也是一年四季的始点。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开端的象征意义。对于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来说,立春不仅是自然时序的开端,也是人们“重启”社会生活时序的开端,既是十分重要的节气,又兼有“节日”身份,民间广泛流传着“春朝大如年朝”“年大不如春大”等说法,充分诠释着立春在中国传统节庆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与重大意义。

    丰富多彩的礼俗文化活动

    ③立春代表着生机,孕育着希望,千百年来流传着丰富多彩的礼俗文化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迎春”。隋唐时期,鞭春牛成为相当普遍的节庆仪式活动。通常,鞭春牛仪式由县衙里的官员执行,春牛多为泥塑牛。牛是传统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立春时节鞭春牛意在鞭打懒惰之气,宣告春耕的开始,包含着规劝农事、策励春耕的寓意,体现了我国古代的重农思想。

    ④民间流传的立春习俗不胜枚举。过去,浙江一带的人们会在立春时节去郊外探春,然后折松柏枝条编成圆圈,戴在小孩头上,俗谓此举可以保证孩子“四季清健”。闽西客家在交春时刻燃放烟花爆竹“接春”的习俗流传至今。

    ⑤立春饮食有尝春、咬春之俗,常见的食物有萝卜、春卷、春饼等,其寓意与“阳”“新”“生”等文化观念相连。汉《四民月令》:“凡立春日,食生菜,不过多取迎新之意而已,及进浆粥,以导和气。”吃生菜,有迎接新春到来之意。人们将生菜、水果、饼、糖等物置于盘内,衍生出吃春盘的习俗。咬春习俗中,最为普遍的是吃萝卜。老北京的“咬春”萝卜为紫萝卜,其味辣,能够驱除春困、补充阳气、提振精神。立春饮食习俗体现了因时而动、顺时养生的节气文化智慧。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识

    ⑥立春习俗是二十四节气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每个中国人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歌谣。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识,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嵌入二十四节气元素,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魅力,演绎着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协奏的春之乐章。

    (节选自《珠江源晚刊》2022年3月10日,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小标题统领相关内容,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更利于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B.立春时节鞭春牛意在鞭打懒惰之气,督促人们在春回大地之际,不误农时赶紧耕种。

    C.“咬春”是老北京立春的特有习俗,人们通过吃紫萝卜来补充阳气、提振精神。

    D.第⑤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多”,使用得当,很好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请你根据文章第②段内容,简要介绍立春这一节气。

    【3】有同学认为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立春这一节气的,你是否认同?请简要阐述理由。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题目:其实我知道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