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屯昌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首篇,全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双声叠韵和重章叠句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B.为了让留学海外的儿子成为一位技艺精湛的艺术家,傅雷先生通过书信的方式主要对其进行艺术技巧方面的指导。这些书信汇编成册,就成了名著《傅雷家书》。

    C.《小石潭记》采用“定点观察”的写法,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D.《社戏》描写作者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本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 2、请选出下面选项中错误的一项(            

    A.红军所采用的游击战术口号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B.在斯诺眼中,周恩来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言谈中如一个狂热分子。

    C.贺龙以前效忠于汪精卫的武汉(国民党)政府,但是后来国民党军阀开始著名的“农民大屠杀”,不仅处决共产党人,而且处决大批农会领袖、工人、学生,这激起贫农出身的贺龙的愤怒,南昌起义后他加入了共产党。

    D.《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它客观的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 3、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B.《诗经》按所配乐的性质分为赋、比、兴三类,主要的表现手法是风、雅、颂。

    C.《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出自《庄子·秋水》。

  • 4、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辐射             帷墓             缄默             人情世故

    B.检讨             瞭望             彷徨             光明正大

    C.弛骋             旷野             枯躁             自圆其说

    D.枷锁             浩劫             抉择             不知所挫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校园诗词大会。设计了“文字线索题”环节。在比赛的筹备过程中,命制试题的同学颇费心思。下面这道文字线索题设定的答案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该题已有三条线索,请你根据此句诗内容编写最后一条线索,能让答题者锁定答案。

    A.该诗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尤长五言。

    B.世人将他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天才、地才、人才”。他精通诗、书、画、音乐等,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此诗是诗人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途中所作。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诗善用比喻,请从诗中选择符合这一特点的诗句,写写你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课文默写填空。

    ①负势竞上,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②相顾无相识,______。(王绩《野望》)

    ③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杜牧《赤壁》)

    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⑤《孟子》中有不少人生哲理,他说:“____________。”(《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告诉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更有利于发展;他说:“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启发我们坦然面对人生的磨难。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它们并没有马上猛扑上去厮咬,而是仍然保持一段距离,最后竟然都一屁股坐在后腿上。这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胸膛免遭对方攻击。它们相互对峙了大概两分钟,毫无疑问,在这期间彼此焕发了斗志。两分钟刚过,几乎同时,两只蜘蛛一跃而起,向对方猛扑过去。”

    以上这段极富特色的文字选自法国科普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籍,有名家说它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还有两位大作家对《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也有类似的评价。①罗斯丹: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和书写。②罗曼•罗兰:法布尔是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请你结合《昆虫记》的具体内容和语言特点,说说你对以上名家评价的理解。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母亲的三句话

    (1)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几十年只在小山村里跟着日升日落忙活。然而,母亲常常能说出一些很有道理的话来。在心中,我牢记着母亲的三句话。

    (2)小时候,每年冬天都要下好大的雪,漫山遍野白雪皑皑。为了让家里养的两头猪能在年前卖个好价钱,母亲每天都要把它们喂得饱饱的。尽管下了雪,母亲也每天都要到白雪覆盖的地里去砍一担白菜回来。有一次我跟母亲到地里去,空旷的田地北风呼啸,刮得皮肤生疼。我们从雪层下扒出白菜,只一下两下,我的手就冷得刺骨,似万箭穿心。偷偷看母亲,却见她一点也没有冷的意思,哗啦哗啦地扒开结冰的雪层,拔出已被冻结的白菜,扔到雪地上去。我又扒了几下,实在忍受不了,便袖手站在一旁,问母亲不冷么。母亲答道,不冷。见我很惊讶的样子,母亲继续说,对自己说不冷不冷,也就不冷了。

    (3)我一下怔在那里,忽然觉得懂得了母亲。我学母亲的样子弯身下去,扒开厚厚的雪,一下,两下,三下,每一下,我都咬着牙对自己说,不冷,不冷。

    (4)从此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记起雪地里母亲的话,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

    (5)读小学时的一个黄昏,我把牛从5里外的邻村牵回家。那时,我只会在前面远远地拉着牛绳走。然而这牛却跟我作对——我牵得紧,牛却偏要走得慢。我用力拉,它使上性子就是不肯迈步。这牛脾气!我只好一边骂牛一边心急。

    (6)眼看着天越来越黑,沿路村庄里昏暗的灯一盏盏都亮了起来。我心一急,就从路旁折了一根荆条,绕到牛屁股后面狠狠地抽了它一下。这下可好,牛一惊,挣脱了牵在我手中的缰绳就向前狂奔起来。当我没命地跑了半个多小时赶上牛的时候,牛正悠闲地在村口的路边吃草。母亲也站在那里等我,当我把牵牛的事一说,母亲反倒笑开了,母亲说,你把绳子牵得太紧,牛鼻子疼了,它当然不会跟你走了。我恍然大悟。

    (7)18岁那年的高考,由于我思想压力太重,平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我竟失利了。后来母亲跟我说,别把考大学看得跟命一样重。想起你小时候牵牛的事了么?绳子牵得太紧,牛反倒不跟你走了。

    (8)第二年的夏天,我终于以优异成绩被江南一所著名大学的中文系录取。离家上学那天,母亲送我到村口,眼睛红红地对我说,你现在长大了,我不能把你永远拴在身边……

    (9)毕业后到一企业里工作,因对工作不很满意,心里觉得很委屈。两个月后的一天,老板批评我整天板着脸孔并要扣我奖金时,我一时火起,跟老板吵了几句,气得他拂袖而去。

    (10)正好那几天母亲到城里来看我,知道这件事后说,孩子,一头牛不可能永远拴在一个桩上,你也不会永远待在一个地方,但是干什么都要尽量干好。你不顺心我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办法,有事儿没事儿时,你就小声唱歌。

    (11)小时候和母亲一起下地,母亲总一边干活一边在嘴里小声地唱歌。在母亲的歌声里,那些繁重而枯燥的农活儿不知不觉被我们一样一样地干完了。

    (12)后来我养成一个习惯,不管是骑车上班,还是工间休息,我都轻轻地哼着歌。尽管我从小缺乏音乐细胞,但我相信,母亲从小教我的那些旋律,定然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

    (13)母亲的话如绵绵春雨,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这,就是母亲给我的财富。

    【1】联系全文,说说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正文部分主要写了三件事,由三件事分别引出三句话,每句话蕴含一个生活道理。

    第一件事写的是拔白菜,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1)____

    第二件事写的是(2)____,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3)____

    第三件事写的是(4)____,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遇到不顺要乐观。

    【3】第(1)段开头写“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其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

    【4】第(4)段“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中“冬季”一词该如何理解?

    【5】第(13)段划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2)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感情,可发表议论。(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要求:不少于600字,体裁不限(诗歌不得少于20行)。作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

    材料一:

    人若看透了自己,便不会小看别人。

    ——老舍

    材料二:

    美能够感受,也能够塑造,但却不能为它下定义。

    ——爱默生

    材料三:

    真正能够影响我们一生的,并不是你在哪里上大学,而是在那里你学到了什么。

    ——理查德·H·肖 

    三则材料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善于反思,能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别人;美是多样的, 每个人都应该去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在哪里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