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太效应说的是:已经得到的,要一个劲得到,多多益善;不能得到的,永远不能得到。
B.他虽是风烛残年、行将就木之人,但仍葆有一颗赤子之心。
C.走近壶口,便能听见震耳欲聋的黄河咆哮。黄河的水流,似万马奔腾,势不可挡。
D.广安新桥化工园区内有个天鹅湖,每次去化工园区采访的小分队都会袖手旁观。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防御 绯红 器宇轩昂 不缀劳作
B.序暮 畸形 正襟危坐 惨绝人寰
C.妥帖 磅礴 不折不挠 殚精竭虑
D.脸颊 溃退 重峦叠嶂 眼花潦乱
3、诗的下句与上句衔接,顺序完全正确的是( )
上句:落红不是无情物 我寄愁心与明月 商女不知亡国恨 不畏浮云遮望眼
下句:①随君直到夜郎西 ②休将白发唱黄鸡 ③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隔江犹唱后庭花
⑤尚思为国戍轮台 ⑥化作春泥更护花 ⑦却话巴山夜雨时 ⑧自缘身在最高层
A. ⑥⑦⑧② B. ⑥①④⑧ C. ③①⑤⑦ D. ③②④⑤
4、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谋生 举目无亲 苦涩(shè) 难以下咽(yàn)
B. 禁止 穷得够沧 倾注(qīng) 唾手可得(tuò)
C. 高粱 龙肝凤胆 奔丧(sàng) 寄人篱下(lí)
D. 清晰 懵懵懂懂 轮廓(kuò) 立锥之地(zhuī)
5、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李清照是_____________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2】本词被评论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诗句,分析本首词的意境和风格。
【3】词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1)冬天过去了,窗外已春意盎然。他动完了最后一次手术,总算死里逃生,但已毫无血色。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待在医院里了……医生建议他再做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填人名),文中“他”决定做的“别的事”是指______。
(2)有人说,苦难能锻炼一个人;也有人说,苦难能毁灭一个人。你赞同哪一种说法?请从以下备选人物中选择其中一个,并结合他的相关故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A.祥子(《骆驼祥子》) B.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8、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那么,大陆为什么会移动呢?科学研究证明,原因在地球的内部。
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的厚度在海洋下约为7.2公里,在陆地大约为40公里。地壳下面是地幔,其厚度大约为2865公里,地幔下面是地核——2270公里厚的熔铁外核和直径大约为2400公里的内核。内核温度虽高,但压力巨大,所以仍呈现固态。
到目前为此,大部分人仍认为,地球上大陆移动(也称大陆漂移)的原因在于地幔上部产生的热对流,而热源是由地幔中的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的。但是最新研究成果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通过使用金刚石和钻枪模拟地核压力的实验,并用钻石、红宝石、激光束和特殊子弹时铁加压和升温,模拟确定铁在地核压力下的熔点,得出结论认为:地核温度为6880℃,不仅较以前人们认为的2700~3700℃要高几千度,而且较太阳的表层温度5760℃还高。而以前对地核温度的估计,是根据对地幔的熔岩进行温度测量后使用类推法而得出的。新的实验说明,形成被称作大陆漂移或板块构造的地表滑动的热源是地核,而不是地核上面的地幔。这就是说,使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来源于地核。这给我们研究地球运动的规律提供了新的线索。
新计算的地核温度说明,地幔和外核的中间地带的作用就像一个压力锅,它使绝大部分地核热量不能释放出来,但却又允许少量热量溢出,使地幔在称作热对流的过程中缓慢沸腾,在沸腾时热岩石上升,冷岩石下沉,从而引起地壳的运动,造成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的爆发。也就是说,地球上大陆移动的原因是由于整个地幔的对流。新计算出的地核温度还说明,这个高温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而是46亿年前地球形成时由气体、尘埃和大块物质的碰撞而产生的,这些物质组成了早期的太阳系。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解词。
地幔:
地核:
蜕变:
【2】美国科学家在测定地核的温度时,为什么选用铁来进行实验?
【3】“大陆移动”、“大陆漂移”在第四段中还有一种说法,是什么?
【4】第五段中画线的词“沸腾”,通常是指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的现象,在本文中特指什么现象?
【5】对地核温度的断定,文中有两个数据,一个是2700~3700℃,一个是6880℃,哪一个可信度高?为什么?
【6】关于大陆移动的原因,新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理论有许多不同之处,下面几项理论不存在争议的一项是( )
A. 只有地幔上部才有热对流。
B. 使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来源于地核。
C. 地核的高温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
D. 地核的内核温度虽高,但压力巨大,所以仍呈固态。
【7】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9、按要求写作文。
生活中总是有着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很多时候这些意外往往对于我们来说有着别样的意义。
请以“万万没想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等相关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