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
B. 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
C. 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D. 大赛前夕,教练员喋喋不休地嘱咐参赛选手赛场上的注意事项。
2、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的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者七个字,简称“五律”或者“七律”。
B.《昆明的雨》作者是茅盾。茅盾,原名为沈德鸿。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等。
C.《红星照耀中国》塑造了一批信念坚定、个性鲜明的革命人物。如革命领袖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将领彭德怀、贺龙等。
D.《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3、(题文)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沙滩上的贝壳是俯拾皆是,但是肯把垃圾带走的人却屈指可数。
B.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学校组织的这次捐款赈灾活动,我们应踊跃参加,不应袖手旁观。
C. 阳光明媚的西湖岸边,杨柳吹拂似母亲温柔的双手,落枝嬉戏的画眉鸟“喋喋不休”,似乎在诉说有关春天的故事。
D.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努力攀登科学高峰,不能高山仰止。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年十一假期,前来秦始皇陵兵马俑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B.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C.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D.上海一人工湖惊现巨幅“中国地图”,这一巧妙设计可谓独具匠心。
5、阅读下面的歌谣,回答问题。
卢沟谣
李明基
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
卢沟渡,摆渡船,渡走春秋渡秦汉
金中都,烟云散,留下古桥写江山
元明清,七百年,卢沟晓月照大川
晚清衰,民国乱,列强践踏毁家园
卢沟桥,狮子吼,宛平城头浴血战
中国人,意志坚,重整河山换新天
水清清,月圆圆,万古卢沟佑安澜①
[注释]①安澜:比喻社会安定、太平。
(1)这首歌谣构思顺畅,以 为序,呈现了卢沟桥地区的千年历史画卷。
(2)读完这首歌谣,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你用1—2个词语概括出来。
(3) 《卢沟谣》歌词清新、质朴、韵味十足。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处,品味其语言。
(4)有人提出,卢沟桥可以见证历史,却无法书写江山,因此建议将“留下古桥写江山”一句中的"写”改为“卧”或者“吊”。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
6、填空。
①阳春布德泽, 。(《长歌行》)
②使老有所终, ,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
③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④《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中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 , ”。
⑤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笔力千钧,描绘洞庭湖壮观景象的句子是:“ , 。”
⑥杜甫在《望岳》中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 。”
⑦ 离愁别绪,思乡之情千古以来都是牵动文人墨客浓情的不衰主题。它是杜甫笔下“白头搔更短, ”忧国思乡的白发渐疏;它是孟浩然笔下“我家襄水曲, ”遥望云端的山高路远;它是崔颢笔下“ ?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登楼的烟波浩渺。
7、下面是保尔和祥子的结局,两人都出身于贫困家庭,祥子因为哪些原因而没能像保尔一样拿起武器参加革命?请简要概括。
铁环已经被彻底砸碎,现在他(保尔)拿起新的武器,重返战斗队伍,开始了新的生活。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他(祥子)等着吸那最后的一口气,他是个还有口气的死鬼,个人主义是他的灵魂。这个灵魂将随着他的身体一齐烂化在泥土中。
(选自《骆驼祥子》
8、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
我坐在从徳国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蹑手蹑脚地起身去厕所。座位离厕所比较远,我穿过很多排座位,吃惊地发现,我同时穿过了很多排ipad —— 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
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一杯咖啡、一份报纸、一本书,或者一部 kindle、一台笔记本,安静地阅读或工作。中国乘客中也有阅读和工作的,但不太多——大部分人或者在穿梭购物,或者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在欧洲,火车的速度也许已经没有中国快,火车站的现代化程度也许不再领先,但大部分人是在阅读中度过等待的时间,即使打电话也是轻声细语,生怕吵到了身边乘客宁静的阅读。当然,我知道中国人并不是不读——很多年轻人几乎是每10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或微信,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但微博和微信的太过流行也让我担心,它们会不会塑造出只能阅读片段信息、只会使用网络语言的下一代?
当然,网络侵蚀阅读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并不只是中国才有。但有阅读习惯的人口比例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当中,显得尤其稀少。我其实更想说的是,当下的中国,缺少那种让人独处而不寂寞、与另一个自己——自己的灵魂——对话的空间。生活总是让人疲倦,我们都需要有短暂的“关机”时间,让自己只与自己相处,阅读,写作,发呆,狂想,把灵魂解放出来,再整理好重新放回心里。
链接一(权威调查)
调查一:亚马逊中国“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显示,51%的受访者每天会用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刷微信、看微博或通过电子设备看新闻等),而每天读纸质书超过1个小时的受访者仅占36%。数据还显示,“睡前”“节假日”“工作休息时以及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仍是读者主要的阅读时间,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越来越碎片化。利用“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等零散时间阅读的比例明显上升,2014年利用零散时间阅读的受访者比例达39%,而2013年这一比例仅为29%。
调查二:数字化阅读趋势在亚马逊“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得到了体现,2014年看电子书的受访者比例达78%,相比2013年增长11%。从亚马逊中国销售数据来看,2014年 Kindle书店电子书下载量是2013年的3倍。在电子书阅读介质上, Kindle成为除手机外最受读者欢迎的电子书阅读器。从调查反馈中发现,Kindle使用者80%集中在18~35岁之间, Kindle使用者每次的阅读时长为65分钟左右。读者购买、阅读电子书的主要原因是“电子书携带方便以及更低的价钱”,而读者最看重的电子书阅读器功能前三名为“快速翻书功能”“内置智能词典”“跨设备无间断阅读”。
链接二:
世纪老人巴金曾经说过:“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作家留下的杰作,它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
读文学经典唯一的目的是陶冶我们的性情,开拓我们的精神空间——你坐在小屋里,打开书,就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与千年之远、万里之外的人与生物,宇宙的一切生命进行朋友般的对话,达到心灵的契合,获得精神的真正自由。坚持读下去日积月累地潜移默化,你会发现,你变了,像巴金老人说的那样,“变得更好”了。
名作(经典)的真正魅力要你去发现,通过你的感受、体验、想象而内化为你的精神。一切决定于你自已,年轻的朋友,打开书,请读吧。
(节选自钱理群《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链接三:
德国的父母从孩子出生就开始培养他们对书籍的兴趣。很多孩子人生的第一个玩具就是图书。父母还会在每天睡前为他们读书或和他们一起阅读。德国的小学生每天上课时间并不多,通常中午或下午2点左右就放学了,而图书馆会在课余时间为他们举办各种朗读活动。中学时代老师会布置主题性作业,需要学生大量阅读材料书籍以便完成作业。
(摘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四:
几乎每一个德国家庭,都有书架,或设在书房,或摆放于客厅,似乎成为了家里的一件装饰,但很多德国人的书架上的书,他们几乎全部都阅读过。德国每个家庭平均藏书近300册,人均藏书一百多册。他们认为,“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摘自网络,有删改)
【1】关于“令人忧虑”的现状,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部分国人空闲时间不读书,爱玩手机,受电子科技产品的诱惑。
B.人们往往一杯咖啡、一份报纸、一本书……就能安静地阅读或工作。
C.在全球化大环境下,年轻人受网络阅读,碎片化阅读的侵蚀。
D.人们缺少那种让人独处而不寂寞、与自己灵魂对话的空间和意识。
【2】链接四提到“德国每个家庭平均藏书近300册,人均藏书一百多册。他们认为,‘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这里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至少列举两种说明方法)
【3】阅读链接一:(权威调查)一、二两则材料,分析电子阅读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读者购买、阅读电子书的主要原因是“电子书携带方便以及更低的价钱”。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法国政治家拿破仑说:“最困难之时,就是我们离成功不远之日。”英国作家约翰生说:“许多事情想起来困难,做起来容易。”对于“困难”,我们不能畏惧;对于“容易”,我们不能懈怠。困难与容易的转换全靠我们对待它的态度。
请以“其实不难”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述你在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600字左右。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