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大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她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B.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撩乱中反映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

    C. 如梦初醒的观众用振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D.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嬴得了金牌。

     

  • 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全国各地陆续发生的多起校车特大交通事故,实在令人饮泣吞声。

    B. 在中秋晚会上,大家听了歌唱家李谷一演唱的《乡恋》,不由得触目伤怀。

    C. 在同桌的循循善诱下,小明渐渐迷上了电脑游戏。

    D. 古代诗人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到今天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巷子的两边都是高高的院墙,墙上爬满了常春藤,紫藤;间或有缀满花朵的树枝从墙上探出头来。

    C.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

    D.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先生讲课时,他就在一旁正襟危坐地坐着,静静地听着。

    B.写文章的最高境界是妙手偶得,自然天成。

    C.站在崂顶向远处望去,只见重峦叠嶂,生意盎然。

    D.国学公园内春光明媚,桃红柳绿,游客络绎不绝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溪居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溪居:诗人贬谪永州后,曾居冉溪。②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此指官职。③山林客:山林间的隐士。④榜(bàng):船桨,此指划船。⑤楚天:这里指永州的天空。

    请描绘诗中画直线句呈现的景象,并简析全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题文)古诗词名句填写。

    (1)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2)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3)____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4)兴尽晚回舟,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5)《赤壁》诗中作者通过所见之物来评价赤壁之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同学们走上讲台当小老师,这样的课能让学习更有趣。小薇同学要给全班上一节名著阅读展示课,下面是他设计的一张幻灯片。

    “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余下来的一百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里。”

    ——《红星照耀中国》

    这些数字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概括?你从中可以得出什么感悟?

    (1)请你把小薇同学在上面幻灯片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填写出来。

    (2)本书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根据其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写成的,这本书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及许多共产党领袖的情况。

    下面是书中对____________(填人名)的描写,请你根据此书再补写一条关于他的描写内容。

    他的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但因为是湖南人,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他甚至用辣椒夹着馒头吃。

    我的补充: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乖孩子的劣迹

    周国平

    ①我从小好静不好动,也不善于交往。这一点像母亲,她非常静,可以一整天不出。一整天没有一点声音,父亲是喜欢交往的,时常带着我去亲戚、朋友、同事那里走动,还经常主办朋友间的聚餐。聚餐一般在我家,由父亲掌勺,他有一手好厨艺。因为是凑份子,母亲和我们都不能上桌,所以我不喜欢父亲办聚餐的日子。

    ②小时候去做客,大人们常常夸我乖。我真是够乖的。我的乖一开始可能源于怕羞,因为怕羞,只好约束自己,后来却更多是受大人们夸奖的约束了,竭力要保持他们眼中的乖孩子形象。大约还是父亲在新新公司的时候,我才四五岁吧,父亲带我参加一个同事的婚礼,新娘披着婚纱,叔叔阿姨们朝她身上抛五颜六色的纸屑,撒得满地都是。我心里惋惜极了,这么漂亮的纸屑给我玩多好,我很想对他们说,可就是不敢。后来,父亲又带我参加我的一个远房堂兄的婚礼,新郎新娘很喜欢我,把我带进新房,抱到一张椅子上,给我吃糖。有一颗糖滚到角落里去了,我多么想去捡啊,可是,我双脚悬空坐在椅子上,听着新郎新娘的赞美,就是没好意思下地。有一年冬天,母亲用她自己的一件红绸棉袄给我改做了一件小棉袄,我不肯穿。有一次终于还是穿上了,跟着父亲去大伯父家。我知道一个男孩子穿大红色衣服是可羞的,便躲在父亲的背后,于是愈加受到大伯父和堂兄的取笑。

    ③我想我生性还是比较老实的,在跟父亲做客的经历中,有一个很小的事例。那是在他工作的税务局里,他的一个同事也带来了自己的孩子,一个伯伯给我们每人一小包白糖,我们俩就躲在职工宿舍的一间空屋里玩起了过家家。结果,我的那一份白糖基本上都转移到了他的手中,被他吞进了肚里。

    ④在家里,我比哥哥受宠得多,同时也比他心眼多得多,坏得多。他从小非常忠厚,而我却比较自私。有一回,他向我提一个问题:如果愿望可以随意满足,你最想要什么?我立刻回答说:钱。我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有了钱,我想要什么都可以买到了。他的回答是睡觉,因为睡着了就可以忘记一切苦恼。这个回答使我十分不解,我心想:你想睡觉现在就可以睡,用得着作为特别的愿望提出来吗?也许他是从某一本书中读来的,我不得而知,但至少我的回答证明了我当时的境界之平庸。

    ⑤还有一件事是我终身难忘的。有一回,我和哥哥都养金鱼,每人两条,各养在一只小碗里。不几天,我的金鱼都死了,再去买两条,又都死了,而他的两条始终活泼。强烈的嫉妒使我失去自制,干下了可耻的勾当。趁没有人时,我走近他的小碗,心脏怦怦乱跳,捞起那两条鱼,紧紧握在手心里,估计它们死了,才放回碗中、没想到它们翻了几个筋斗,又游了起来。一不做,二不休,我把它们放进开水,再放回碗中。哥哥当然做梦也不会想到事情的真相,他发现他的金鱼也死了,只是叹息了一声,又出去玩了。现在他肯定早忘记小时候养金鱼这回事了,但我永远记得他的那两条金鱼,一条是红的,一条是黑的。这件事使我领教了嫉妒的可怕力量,它甚至会驱使一个孩子做出疯狂的事。

    ⑥上小学时,我还偷过同学的东西,共有两次。一个男生把一件玩具带到教室里,是一只上了发条会跳的青蛙。看着他玩,我羡慕极了,我从来不曾有过这样可爱的玩具。我想象如果我有这一只青蛙,我该多么幸福。这个想象使我激动万分,终于在一天课后,我从那个男生的课桌里偷走了这一只青蛙。回家后,我只能藏着偷偷玩,不久就把它玩坏了。另一次是偷书,班上的同学把自己的图书凑起来,放在一只箱子里,办起了一个小小图书馆。我从中借了一本题为《铁木的故事》的书,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喜欢恶作剧的男孩,诸如把苍蝇包到包子里给人吃之类。我一边看,一边笑个不停。我实在太想拥有这本有趣的书了,还掉后就又把它偷了出来。

    ⑦现在我交代自己童年时的这些罪行,并不是要忏悔。我不认为这些罪行具有道德含义。我是在分析童年的我的内在状态。作为一个内向的孩子,我的发展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可能性。如果一个孩子足够天真,他做坏事的心情是很单纯的,兴奋点无可救药地聚焦在那件事上,心情当然紧张,但没有罪恶感。我庆幸我的偶尔不轨未被发现,否则几乎必然会遭到某种打击和屈辱,给我的成长造成阴影。这就好像一个偶尔犯梦游症的人,本来他的病完全可以自愈,可是如果叫醒他就会发生严重后果。

    (有删改)

    1作者年少时的“乖”和“劣迹”分别表现在哪两件事中?请简要概括。

    2联系上下文,分析下面句子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有一次终于还是穿上了,跟着父亲去大伯父家。

    3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走近他的小碗,心脏怦怦乱跳捞起那两条鱼,紧紧握在手心里,估计它们死了,才放回碗中。

    4文中第⑥段写作者“还掉后就又把它偷了出来”,说说你如何理解这一举动。

    5文中写道:“现在我交代自己童年时的这些‘罪行’,并不是要忏悔”,作者有无忏悔之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初心从未有改变,百年只不过是考验,美好生活目标不断实现。这个世纪少年,使命永远放心间,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

    年少无惜空流逝,逝流空惜无少年,悟醒方恨成白头,头白成恨方醒悟。

    少年是歌,少年是诗,少年更是远方……

    请以“少年”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姓名;(5)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