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纤细(qiān)匀称(yún)伎俩(jì)笨拙(zhuō)
B. 着眼(zhuó)憧憬(chōng)癖好( pì ) 愧怍(zuò )
C. 星宿(xiù )琐屑 (suǒ)祈盼(qǐ )掳去(lǔ )
D. 文绉绉(zhōu) 涎水( xián )嫉妒(jí )拂晓(fú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滞笨 渴慕 号啕大哭 自出新裁
B.粗笨 杀戮 张惶失措 错综相连
C.瓦砾 抱怨 转弯莫角 迥然不同
D.烦躁 笼统 荡然无存 因地制宜
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往事:过去发生的事。 (《孙权劝学》)
B.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形:形体、躯体 。 (《陋室铭》刘禹锡)
C.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市:买。 (《木兰诗》)
D.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求:寻找。 (《河中石兽》纪昀)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下、太多的书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令想读书的人,面对书海,颇感挠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好书和坏书,读了再判断;糟粕与精华,读后再定夺;予取和予弃,读过再把握
②其实,不去其糟粕,何来精华
③如果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因噎废食,糟粕固然没了,精华也随之而去
④王辟之所说“开卷有益”这四个字,就是在真切、睿智的抉择之中,得到文化的补给、精神的充实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5、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蒹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章起始两句写秋天的景象。这是从怀念者眼中写出:他的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青苍苍的芦苇,早晨的露水已经成霜,于是引起了他对伊人的怀念。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
C.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八句,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完全一样,但是感情均与前一章进了一步,情境也有了一些变化。
D.全诗一唱三叹,委婉深入,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怀念之情。
【2】下列对《蒹葭》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B.“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洲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蒹葭》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然而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无边的痴情和求之不得的焦灼。
6、根据提示填空。
(1)《十五从军征》中写老兵遥望家园看到的情景是:
, 。
(2)关河梦断何处? 。(陆游《诉衷情》)
(3)官船来往乱如麻,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登京口北固亭怀》
(5)树欲静而风不止,
(6) ?尘暗旧貂裘。(陆游《诉衷情》)
7、名著阅读
(1)胡愈之评价一部书时说:“它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直到作者去世后,它仍然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要通俗读物。它在全世界有亿万的读者这是并不奇怪的。它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这句话描述的著作是______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题目中“红星”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人物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提到的——“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指的是________;“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谦虚。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指的是________;“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的是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燃烧的木棉花
①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如一位淸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金沙江在高山峡谷里穿行。湍急时,江水激荡岸石,雷霆万钧,滚泻奔腾,形成了虎跳峡等壮美的奇观;平缓时,江水波澜不惊,莹碧如玉,悠悠徐行,衍生了金江古渡等柔和的景致。在一疾一缓之间,具有神性和自由意味的金沙江,让滇西北高原具有了重叠的层次和流动的质感。
②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wēi( )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木棉花树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
③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花”的称谓。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天里绽放的火红与希望。有了木棉花娇艳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在金沙江的穿行路线图里,始终有木棉花若隐若现的身影。
④除了金沙江边的干热河谷地带,在滇西北的一个个村庄,木棉花树依然有着挺拔不凡的气度。在乡村,一只只在花朵旁驻足的小鸟,一只只在硕大花瓣里穿行的蜜蜂,会让木棉花变得更加生动和温情。五星形的花瓣,紧紧簇拥着蕊的花瓣,让木棉花充满了凝聚的象征意味。选择了乡村的木棉花,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红土地里,用俊俏而大气的容颜,和村庄两相厮守。那些硕( )大而肥厚的花朵,在喧闹了春光之后,便会被摘下、晒干,成为味蕾上的诱惑。
⑤有了木棉花,乡村就拥有了另一副容颜。在木棉花树的绿荫下纳凉、聊天,或是做些手里的活计,是村人的最爱。爷爷在世时,曾守过生产队的窝棚多年,院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木棉花树。毎年春天木棉花如期绽放,他会把木棉花摘下,晒干后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菜,让我们在儿时便享受到了来自木棉花的诱惑。这缕鲜香,至今让我回味,是我在外打拼的日子里不断的一缕乡愁。
⑥没有了木棉花,滇西北的金沙江肯定会失去不少美。河湾里的一树木棉花,倒映在河水里,与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江岸边的一树木棉花,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与山林中的飞鸟和鸣;村庄里的一树木棉花,用它的静默付出,温暖农人的朴素生活。给予、奉献、朴实、隐忍,是木棉花的气度,也应该是乡村的气度。
⑦木棉花始终在提醒着乡村,只有不断地弘扬美好,摒弃丑陋,才能获得踏实的幸福生活。木棉花的美,在目光所及之内,也在目光所及之外,当它的一树花朵开始凋零,褪去了原有的繁华,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它作为美食的历程却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如木棉花一样,勇敢绽放。
⑧蛰居小城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我会在夜晚不时地怀念木棉花。怀念木棉花,其实也是在怀念曾经拥有的乡村生活与气度。那在味蕾上逐渐洇开的淡淡乡愁,那散发出木棉花瓣清香的睡梦,陪伴着我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跋涉、前行。
⑨被木棉花染红的春天是幸福的,有了木棉花的滇西北是幸福的。我们在外行走时略显踉跄的脚步,和故乡的明媚春光里的木棉花相遇之后,开始变得坚实,如同我们凝望故乡时的深情目光。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依wēi(_______) 硕(_________)大
【2】文章第①段写金沙江对描写木棉花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作者笔下的木棉花具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4】第③段划线句子“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5】请简要分析第⑧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9、根据以下信息,拟写一则招领启事,张贴在教学楼一楼大厅公示栏。
信息一:11月7日下午五点左右,张明在校图书馆捡到了一个蓝色的书包。
信息二:蓝色书包里有一个橙色文具盒,一本绿色封面的软皮笔记本,一张公交卡,人民币165元。
信息三:张明将书包交给了阅览室管理员李老师,李老师将书包交给了学生办的唐老师,请唐老师负责寻找失主,学生办在教学楼南栋114,电话号码是85901324。
信息四:学生办上班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八点至下午五点。
要求:①信息准确、有效;②语言简明得体;③符合文体要求;④不超过1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