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辽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郊居岁暮

    柳宗元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

    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

    默默谅何为,徒成今与昨。

    [注释]①屏居、离索:皆为隐居之意。②谅:料想。

    下面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负”表明背山而居,“暮”说明年关将近,交代了地点和时间。

    B.颔联中“樵唱”“烧烬”体现了作者郊居生活极具山野气息的特点。

    C.颔联描绘隐居环境的喧闹,颈联突出了内心想要远离纷争的愿望。

    D.全诗借景抒情,抒发了因隐居而无所作为,只能虚度时光的嗟叹苦闷之情。

  •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叫《诗》或《诗三百》,其中的诗按所配乐曲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B.《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其作者是贺敬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深情。

    C.《小石潭记》作者是陶渊明,他是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被贬谪到湖南永州后,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

    D.《社戏》中的作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本文选自《呐喊》。杜戏是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时所演的戏。

  •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空格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 ,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 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 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阿西莫夫《被压扁的沙子》)

    A.因为 如果 那么

    B.然而 如果 那么

    C.虽然 因为 所以

    D.但是 不仅 而且

  •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是东汉经学家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B. 《虽有嘉肴》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短文多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C. 《虽有嘉肴》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热心帮助别人、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D. 《大道之行也》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B.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2)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3)____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风休住,  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渔家傲》)

    (5)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 (秋瑾《满江红》)

    (7)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来赞颂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傅雷家书》片段,回答问题。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弃,也就作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里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 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数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 我们啰里啰嗦的抖出你尿布时代与一把鼻涕一把泪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养,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年纪大的人终是住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傅雷家书》中傅雷通过书信对儿子傅聪_________两方面进行了悉心指导,教育孩子无论从事什么职业,__________________是第一位的。

    (2)选文末尾横线上应该填入哪个句子?请结合全书,说说你的理由。

    A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B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就是对的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青年当永葆家国情怀》,回答小题。

    青年当永葆家国情怀

    ①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个人一生的发展。

    ②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也可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③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家国情怀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延续传承的文化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倭保家卫国……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事实证明,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

    ④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堪称一种精神坐标。邓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真挚的话语,饱含着爱与真情,正是浓厚家国情怀的写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体现在行动之中。西藏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迹为什么感动了亿万人?就在于她们以行动诠释爱国情感,为祖国守护神圣土地。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可以说,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爱国、奉献、担当、作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

    ⑤今天,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奋进在新时代,亟待我们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青年强则中国强,只有青年肩负起时代重任,我们未来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决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决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扬青春、崇尚奋斗,当代青年才能不负使命担当,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⑥“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为青年提供了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厚积薄发、久久为功,当代青年必将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的原因是什么?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1)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

    (2)西藏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迹为什么感动了亿万人?就在于她们以行动诠释爱国情感,为祖国守护神圣土地。( )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青年应怎样永葆家国情怀?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我和 的故事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两则材料,然后作文。

    ①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释义: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②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薛瑄)

    释义:只有宽容的心态才可以包容别人,只有厚重的品德才可以担当大任。

    读了上面的材钭,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