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匀称(chēng) 洨河(xiáo) 序幕(mù) 长虹饮涧(jiàn)
B. 轩榭(xuān) 镂空(lǚ) 涂墁(màn) 俯仰生姿(fǔ)
C. 罅隙(xià) 拯救(zhěng) 金蜣(qiāng) 不怀好意(huái)
D. 桅杆(wéi) 岔道(chà) 簇拥(cù) 摩肩接踵(zhòng)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市政府要求各地重视防火安全工作,切实做到早处置、早预警、早排查,确保群众安全。
B.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学生熟悉并适应了“网课”这种居家学习的全新模式。
C.成都凭借自身良好的硬件条件和丰富的赛事经验,成功获得了202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举办权。
D.遂宁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的优质在线课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3、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差chāi使 濒bīn临 坦荡如砥dǐ 不折不挠ráo
B.踌躇chú 俯瞰kàn 舳zhú舻相接 骤雨猝zú至
C.黏zhān土 遒qiú劲 恹yān恹欲睡 深恶wù痛疾
D.罅xià隙 喧嚣xiāo 惟妙惟肖xiào 无动于衷zhōng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使至塞上》中抓住沙漠里最典型的景物进行刻画,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以游动第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野望》描写了萧瑟恬静的秋天黄昏的景色,诗人目睹放牧、打猎的人各自遂愿而归的景象,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黄鹤楼》全诗起笔高耸,情感奔放旋转,顺势起伏,情与景水乳交融,以情写景,吊古怀乡。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5、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乙)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下面对这两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词“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中“新”与“旧”形成比照关系。
B.乙词“隐隐笙歌处处随”从听觉写游湖情景,“隐隐”和“处处”凸显轻舟的流动感。
C.乙词“惊起沙禽掠岸飞”写涟漪微动惊动沙鸟飞掠湖岸,愈显西湖的热闹。
D.甲词意蕴深沉,给人哲理性的启迪;乙词语言清丽自然,给人美的艺术享受。
【2】面对春景,两位词人产生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述。
6、古诗文填空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4)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5)马之千里者,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6)《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
7、【材料一】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A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材料二】
因此,B给我的印象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污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不知怎么,当他陪着我走过安静的乡间田埂,穿过芝麻田、成熟的小麦田、沉甸甸地垂着穗的玉米田,回到百家坪去时,他似乎是一点也不像一般所描绘的赤匪。相反,他倒显得真的很轻松愉快,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就像神气活现地仿佛一个大人似的跟在他旁边走的“红小鬼”一样,他的胳膊爱护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上。他似乎很像在南开大学时期演戏时饰演女角的那个青年——因为在那个时候,B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
【1】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这段文字选自 (国别) (作者)的(作品名称),材料一中的人物是 ,材料二中的人物是 。
A.美国 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周恩来 毛泽东
B.中国 王树增 《红星照耀中国》 毛泽东 彭德怀
C.美国 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毛泽东 周恩来
D.中国 李鸣生 《长征》 贺龙 彭德怀
【2】下列各项对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部作品又名《西行漫记》,作者主要记录了1927年—1936年期间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
B.这部作品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作者深入红军战士和根据地老百姓之中,对共产党的 基本政策、军事策略、红军战士的生活等做了广泛地调查之后,写下了这部作品。
C.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作者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
D.这部作品作者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依偎那片阳光
①一位穿着病号衫的老人徘徊在医院门前的林阴路上,那么多军功章附在他的胸前,耀眼夺目,叮当脆响。
②他向我伸出右手,右手仅剩下两根指头。
③他脱下鞋向我展示右脚,右脚掌上凹凸不齐一根脚趾也没有。
④然后,他又指指他的左耳,其实他并没有左耳,仅仅剩下一个耳墩。
⑤他说这都是战争留下的纪念。他讲他曾同敌人拼过七次刺刀,讲弹皮划破小腹,肠子拖出体外,愣是用手塞进腹内爬着靠近敌人碉堡而拉响炸药包。
⑥我蓦地觉得从前书本里读到的历史是那么苍白,眼前的这位老战士从头到脚不就是一部民族解放的生动编年史么!然而如今他也仅仅是一个普通农民。
⑦我惶惑困解,昔日戎马疆场置枪林弹雨而不顾的他,竟是为了今天向别人炫耀他的那一堆奖章么!以后见到的事情使我更深地陷入惶惑和困解的沼泽而不能自拔。
⑧透过玻璃,我看见那间空旷的病号房里,曾向我炫耀过他的过去的那位老人席地而坐,花白的头深深地伏在胸前,用一根根五彩塑条编篮子。一次、两次,每次我路过这窗前都忍不住向里望两眼,老人总是那副姿势盘腿席地,埋头弯腰,像一尊塑像。只有彩条在他的额下欢快地跳。
⑨我和医院办公室的张主任谈论我们合作的那篇报告文学素材时,有人敲门:笃笃、笃笃。
⑩他走了进来,把一只编好的菜篮放在张主任的桌上:“我编的,编得不好,我想你用得着。”说完,微笑着退出门去。我印象中大谈自己辉煌历史的英雄居然也送礼,居然也讨好起别人来!
⑪“他是想在医院长住。”张主任介绍说,这所医院是民政系统的荣军医院,治病不拿钱。怕撵他出院,这才编篮送礼讨好别人,而且他还每天4点起床到伙房帮厨。他想让别人知道他对医院有用处。
⑫我还了解到这位老人从来没有结过婚。战争结束复员回家,年龄已大,家境又贫,且成了四肢不全的残疾人,只好空门冷户孤灯下守护着风烛残年罢了。无力耕耘、无钱治病,也许正是他赖在医院的理由吧。
⑬老人仍旧坐在那间屋子里编、他究竟要编多少只菜篮,送多少次人情?他依偎在医院如同依偎阳光,谁忍心揭去老人身上的这片阳光呢?
⑭我夺门而出去采访老人。
⑮“也写我吗?”他一激灵站起身,伸出双手握我的手,他的手在战栗。
⑯我抚摸着他那粗硬硌人苍老的手,这是怎样的手啊,两只手上七根指头,每根指头上裂口条条浸着血渍。他痛吗?
⑰我想起初见时别在他胸前的军功章。如果全社会都像战争年代那样敬佩英雄,他还会把那些荣耀向人展示么!
⑱“这菜篮给你。”他愣塞到我手里。多好看的菜篮啊!玲珑剔透,大方别致。我敢肯定地讲,这一次送菜篮绝不是在讨好什么人。
⑲我给他的仅仅是文弱书生的一丝理解。他回送我的是什么?仅仅是一只菜篮吗?
【1】文中“我”对老人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请概括填空。
情 节 | 情感变化 |
初见之时 | 困惑 |
了解之后 | ①______________. |
接触之后 | ②______________. |
【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丰富的表达效果。
以后见到的事情使我更深地陷入惶惑和困解的沼泽而不能自拔。
【3】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阳光”指的是什么?题目表达了哪些感情?
【4】文中老人为何会有如此遭遇?请结合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做。
9、人的一生中,哪些东西可以丢?哪些东西不能丢?丢,有时会使人心疼令人惋惜;丢,有时又会让人畅快促人前行。丢,可能是失去,也可能是获得……
(1)关于“丢”,你有哪些难忘的故事?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自拟题目,写一个关于“丢”的故事。请你学用课文中第六单元学写故事的方法:把事情叙述完整;可以设置悬念,增加波折,使故事更有趣味性。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叙事完整,故事性强。600字左右。③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关于“丢”,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 请你以“丢”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针对性强,观点明确,思路清晰。600字左右。③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