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湛蓝/勘探 翘首/翘起 舰艉/娓娓道来
B.颤栗/颤抖 灯笼/笼统 肖像/不肖子孙
C.揪紧/铁锹 篡改/纂集 禅意/殚精竭虑
D.歼灭/纤维 畸形/犄角 当铺/锐不可当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座山的后面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村庄,那里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世外桃源。
B.只有紧紧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大机遇,我们才能站立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浪潮中,迎接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
C.由于战争、山火等带来了生态的不断恶化,天气状况也不容乐观,不少地区风云变幻,给老百姓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D.上海疫情多点暴发,恩施人民岂能袖手旁观。经过近一个半月的奋战,恩施防疫医疗队33名英雄队员于5月21日凯旋。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极端势力接二连三制造恐怖袭击,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深恶痛疾。
B. 近年来,日本政府屡屡突破“和平宪法”,不断扩充军备,明明是军国主义思想抬头的表现,却美其名曰:“恢复正常国家地位”。
C. 家庭条件不好,他为了供儿子上大学,不得不节衣缩食。
D. 他作为劳动委员不起模范带头作用,却只在一旁任劳任怨。
4、宋江是个复杂的人物,如何客观评价他? ( )
A. 假仁假义,是梁山的罪魁祸首 B. 大英雄,能屈能伸
C. 既仁义又糊涂的双重性 D. 愚蠢与虚假的典型
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2】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所展现的画面。
6、古诗词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②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③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④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用传神笔墨刻画出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⑥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描绘夜间、黄昏时江面上美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7、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下面小题。
蝉和蚁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1】本文选自《昆虫记》,作者是___________(国家)的 ___________(人名),该书被誉为“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本文段说说为什么本书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在第三棵树下等你
①记得中考那年,学校要求上晚自习,爸爸每天9点就到学校门口来接我。我到家他会给我加餐,有次他问我吃什么,我说要吃手擀面,我去洗漱的时候,他已经把一碗面条摆在我面前。我接过汤碗时,没想到那么热,手一抖,碗落地上了,他有点生气。我手正疼得难过,气恼地喊:“我又不是故意的!”然后一下把筷子拍在桌上,气呼呼地回了房间。
②第二天我放学,看见他在校门口等着我,我趁着夜色,混在同学中走过去。虽然走进胡同时,黑暗和恐惧使我的心怦怦乱跳,可我还是想让他着急,让他知道我多么重要。果然,我到家没多久,他急匆匆跑回来,我隔着房门听见他上气不接下气地问妈妈:“女儿回来没?”妈妈说:“回来一会儿了,你怎么还没接着?”他如释重负地说:“人太多了,没看清。”
③后来,顺着门缝飘进一张字条:“爸爸今晚在第三棵树下等你。”连个道歉也没有,倒像是约会,我把字条扔在桌子上。放学了,我缩在人群中,看见爸爸果然站在校门口的第三棵小杨树旁边,正死死地盯着校门口看,我一低头,又走了过去。快到路口的时候,我回头望望,他还在那儿身躯前探,我想他一定是在努力辨认自己的女儿。
④人流在减少,他依然一动不动地往前看。终于学生都走完了,只剩几个老师稀稀拉拉地走出来。爸爸赶上前去,跟他们说着什么,然后又迅速地往这边跑来,他在昏暗的路灯下追上了我,喘着粗气,隔着夜色我也能感觉到他眼中冒出火焰。他跟在我身后,一边走一边说:“你一个女孩子,自己走夜路,出了事儿可怎么办?”我自顾自地走,心里却不以为然。
⑤再大一点,我的所谓懂事就是学会小心翼翼地与爸爸保持和谐的距离,看人家父女拉着手走在路上,其乐融融,无话不谈,我与他却从没有过。直到上高中,我和爸爸都拧着,我要学文科,他要我学理科。我们就这样同在一个屋檐下小心翼翼又疙疙瘩瘩。
⑥毕业了,果然如爸爸所言,我的专业遇冷。妈妈打电话让我回家,说爸爸给我联系好了工作。他为了我的工作甚至坐了两夜火车!
⑦爸爸的爱伤害了我的自尊,可我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因为他挑落我内心的遮羞布,让我那么自卑地蜷在角落里忧伤地感受他高大的父爱。
⑧好在他有妈妈陪伴,我可以堂而皇之继续躲藏。有一天妈妈给我打电话,说爸爸一天没回来。我急忙到他常去的地方找,给亲戚打电话,从我哆嗦的语音、颤抖的双腿,我终于明白我多么害怕失去他。
⑨一夜未睡,第二天要报警时,他回来了,我问他去了哪里。他却有些懵懂,想了想说迷路了,在公共汽车站待了一晚。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悄悄告诉我们这是帕金森综合症的早期反应。
⑩他变得时而明白时而糊涂。面对他的病,我觉得自己的倔强和自尊一文不值。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我难过但也感到幸运,相对那些失去后痛哭流涕的人,毕竟我还有机会挽回。就像一幅画,从那第三棵树开始涂回去,涂上更缤纷的颜色。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第④段中画线语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3】阅读全文,分析句子“他如释重负地说……”中“如释重负”的表达效果。
【4】揣摩最后一句,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5】阅读本文之后,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在你成长的历程里,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请联系实际,谈谈你所理解的父母(亲人)的爱。
9、根据要求作文。
通过《一着惊海天》,我们领悟到祖国科技的迅猛发展;通过《美丽的颜色》,我们领悟了执着、坚忍是成功的秘诀;通过《背影》,我们领悟了如山的父爱……在生活中,你曾经领悟到什么?是怎样领悟到的?
请以《我领悟了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慎重而准确的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写作。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选择你最有话可写的材料,运用你擅长的写作技巧,结构完整、规范的写作。最好运用精准的描写为文章增色。3.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和人物姓名,6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