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拟写的对联不符合对偶要求的一项是( )
A.旗开得胜 马到成功
B.风云三尺剑 花鸟一床书
C.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D.竹菊梅兰可养性 琴棋书香养耐性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B. 展览室的桌子上厚厚的放着一叠植物标本。
C. 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思想解放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
D.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莫言笔耕不辍,他将作品中描绘的乡土风情与灵动的想象力相结合,开启了当代小说一个新的审美时期,将中国故事带到了世界文学的舞台。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川剧,顾名思义,就是流行于四川的地方戏。
B. 在本次比赛中,他声情并茂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
C. 一连下了好多天的雨,学校操场上拖泥带水的。
D. 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深信开卷有益,生前多次在不同场合倡导青少年要广泛阅读。
4、下列古诗文的内容与右图句子内容相同的一项是( )
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司马光《孙权劝学》
C.《诗经·蒹葭》
D.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阅读诗歌,完成下面的题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本诗颈联运用了①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道出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的哲理,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表现了诗人②_______________。
(2)请从炼字的角度,选择一个字赏析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6、下面是“惜时读书”主题演讲稿片段,请根据文意补充完整。⑨⑩请模仿划波浪线的句子。
我爱读书,生活因读书而精彩。当我学习遇到困惑时,先贤告诉我“知困,_______①的道理;当我与朋友惜别时,诗句阐发了“②_______,落日故人情”的意蕴。书让我领略到“曲径通幽处,③_______”的清幽宁静;书让我领会到“④_______,只有香如故”的人格魅力;书让我领悟到“安得广厦千万间,⑤_______”的济世情怀。走进《诗经》,可见令人“求之不得,⑥_______”的淑女;走进《卖炭翁》,听白居易(作者)讲诉“可怜身上衣正单,⑦_______”的悲苦故事;走进《桃花源记》,可赏陶渊明描绘的“芳草鲜美,⑧_______”的桃林美景。
书,是一束绚丽的烟花,点缀了生活的星空。通过读书,生活少了份浮躁,多了份沉稳,⑨_______,⑩_______。学海无涯,征途漫漫,让我们珍惜时间,以书为伴,铸就智慧人生!
7、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的成长经历,简要说说“钢铁”到底是怎样炼成的。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最忆我家梁上燕
铁扬
①那时我家有三处院落,院落相连,有好有赖,好院为砖,赖院为土坯。家人住砖院,它布局完整,有青砖表墙青砖墁地。上房、耳房、东房住人,西房闲置,放架织机,那是我母亲的劳作场地。
②春天了,草色染绿了大地,枣树开花了,花香把一个院子笼罩起来时,母亲就会上机织布,她把浆过的棉线经过“掏杼”“递缯”安放于织机,自己顶着一头枣花上机。在织机上母亲一手执梭一手板机,手脚并动配合默契,布就会在织机上显现出来。此时就有两只燕子随着机杼声顶着飞扬的枣花飞进院落,飞进西屋,找准它们的老巢,开始打理自己的家事。
③燕子来了!
④燕子来了!
⑤来了,来了!
⑥家人传递起这个早已等待的信息,脸上带着无比的欣喜。燕子也会鼓动着自己,在空中在梁上鸣叫。这是一个院子的欢乐,是一年的开始,你会觉出眼前的日子尽是滋润。
⑦少年时的我,不记得燕子是哪年入住我家的,我只记得它们的模样,它们一公一母,公燕毛色发灰,脖子底下是一片橘红。母燕黢黑,脖下的红红得发紫。飞行时,它们多开剪刀似的尾巴,或一上一下,或一前一后,相互关照。我认识它们,我家的燕子飞到哪里我也认识,它们顶着枣花,从院里飞出又飞回,为的是寻找新泥修补上年的窝,窝被修好,它们就会在窝内亲密嬉戏并繁殖它们的后代。
⑧修窝要用嘴衔回新泥。
⑨我随家人在园中浇地,常看见有燕子落在湿润的淋沟边衔取新泥。我家的燕子看到我,便骄傲地仰头鸣叫,似在告诉其他同伙这泥是自家的。
⑩每当母亲的一匹布下机时,母燕也在窝内哺育下一代了。只见它们的后代从窝内伸出羽毛不全的头,大张着嫩黄的嘴,迎接衔食的父母到来。这时一个两口之家已经变成了四口。
⑪秋天了,乳燕的羽毛丰满了,它们要离去了,它们要去南方寻找温暖。
⑫春天,燕子的到来使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家庭活泼起来。秋天时,燕子要离去,又会给人带来一丝丝惆怅。年复一年,日子就在欢欣和惆怅中循环。
⑬有一年社会大变革,我家也要随着社会的变更而变更:多余的土地要分给少地的乡亲,多余的房屋也要分给少房的乡亲。于是我们交出了那处有青砖表墙、青砖墁地、有燕子居住的砖院。全家人住进了旁边那处土院。但土院和砖院墙垣相连,进土院时,要从砖院旁擦墙而过。
⑭又是一年春草绿,枣树又扬花了,我从伸出枣枝的砖院墙下经过,多想听听看看我家的燕子回家了没有。但每次还是低头而去,站在别人家墙下踌躇,总觉有几分鬼祟,于是便加快脚步头也不回。走进土院见母亲正在院中闷坐,此时应是她上机织布之时,现在她显得十分落寞。少了枣树,少了花香,少了织机声,燕子的下落也无从可考,一家人便失去了往日的欢乐。或许家人都想互问一下燕子的下落,但一家人都是一副缄默状,谁都觉出这缄默的必要。
⑮每当一年春草绿时,总有星星点点的枣花从砖院飘进土院,这只能给家人带来又一次的缄默。
⑯两年过去了,家人在浇地时,淋沟中的流水又浸湿了沟边的新泥,果然又有燕子来衔泥了。我看见有两只燕子毛色一深一浅,脖下的红斑也深浅有别,这一定是它们了,我跑过去,心想它们一定也会认识我,但它们看见我似有恐惧,套开剪刀似的尾巴飞去了。我观察着它们的飞行方向,不是朝着我们的村子,那是一个相反的方向。这不是它们,只是相似而已,若是,为什么对我都显出陌生。
⑰又是一年春草绿时,我已离家远走,母亲从老家来看我,才又谈起燕子,她说:“没来过,燕子不光认家也认人。和人一样,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是这样,原来我家的燕子没有去认另一家生人,我才又想起见我而去的那两只。
⑱我们思念我家的梁上燕,几年过后,倒成了家人见面后的话题。
(选自《人民文学》,选文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梳理文章内容。
(1)“我”少年时,年年燕子归来,家人欣喜。
(2)社会变革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②段中加点词语。
春天了,草色染绿了大地,枣树开花了,花香把一个院子笼罩起来时,母亲就会上机织布,她把浆过的棉线经过“掏杼”“递缯”安放于织机,自己顶着一头枣花上机。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句。
我家的燕子看到我,便骄傲地仰头鸣叫,似在告诉其他同伙这泥是自家的。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⑰段画线句“没来过,燕子不光认家也认人。和人一样,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理解。
【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上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发现和见解。
9、作文
请以“那件事激励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②文体自定;③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