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包头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选出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       

    A.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八句,每两句一联。一般说来,律诗二、三两联(颔联、颈联)应是对仗句。

    B.夸张在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中常见,如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白发三千丈”等。有些成语也带有夸张的手法,如“惊天动地”“气吞山河”。

    C.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新闻特写也就等同于消息。

    D.“它义无反顾地融入大地的虚怀,等待中的一场野火。”句子的主语是“它”谓语是“融入”和“等待”。

  • 2、下面不是表现家国情怀的语句是  (  )

    A.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B. 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

    C. 位卑未敢忘忧国。

    D.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3、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展开情节。

    B.《水浒传》中宋江在浔阳楼曾写诗“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C.《水浒传》中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他曾倒拔垂杨柳,醉打蒋门神。

    D.《水浒传》中“浪里白条”指的是张顺,和他相关的故事有夜闹金沙渡。

  •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以来,使我们社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B.有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是一个学生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石。

    C.秋冬季节的雾霾越来越严重,同学们切忌不要在室外进行剧烈运动。

    D.“阳光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应该大力提倡和推广。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楹遣心二首(其一)

    (唐)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本诗大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为诗人结束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后,定居成都浣花溪旁草堂时所作。水槛(jiàn):指水亭之槛,可以凭槛眺望,舒畅身心。②轩楹(yíng):指草堂的建筑物。轩,长廊;楹,柱子。③赊:远。

    【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选项中对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A.【甲】遣词用意精微细致,描写十分生动。“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逼肖生动。

    B.【乙】通过描写,展示出一副诗人在长期战乱环境下,年老、衣衫单薄破旧、屋漏的生活画面,表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甲】中间四句承“眺望”而写景物。视角由远而近,由下而上,描写动静相宜。写浩荡的江水是远景,描树木花朵是近景,颔联写静景,颈联写动景。

    D.【乙】诗人茅屋为秋风所破,却希望得广厦,使天下寒士风雨不动安如山,现实与心理的矛盾描写,正是诗人高尚人格的写照。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甲)诗颔联“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所展现的画面。

    【3】【甲】【乙】两诗都是杜甫定居成都浣花溪旁草堂时所作。(甲)诗大约写于761年草堂初建的春天,(乙)诗写于公元761年的秋天,风雨破屋之后。请结合写作背景及诗歌内容,说说这两首诗所蕴含情感的不同之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名句及常识填空。

    1求剑若此,  

    2念天地之悠悠,

    3梅须逊雪三分白,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   ,是 代著名文学家,号   。词中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   ;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  

    5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昆虫记》

    (1)法国一个人尽了一生的精力来研究虫,并为昆虫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个人是__________这本书是《___________》,又译为《_____________》或《_______》,被誉为“_____________”。

    (2)《昆虫记》在第三卷中写到的三种垒筑蜂分别是__________、灌木蜂和___________

    (3)三种全筑蜂使用的是同一类建筑材料,即含有_____________的黏土,里面掺有少量沙粒,再加上泥瓦匠自己的唾液糅合而成。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中国墨

    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③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画偶尔用松烟墨。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浓墨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苏东坡尤喜浓墨,对用墨的要求是:“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儿一睛。”认为用墨光而不黑,失掉了墨的作用,黑而不光则索然无神气。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线面交融,富有朦胧的墨趣。

    ④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手工制成的烟墨几乎被现代的墨汁所取代。现代墨汁以炭烟、胶料、添加剂等为主要原料,机械加工而成。它制作工艺简单,生产量大,方便使用和保存。但这种用现代技术化学合成的墨汁固定胶着,创作的艺术作品缺乏层次变化和透明度,没有呼吸的空间,使东方美学的追求有所缺失。

    ⑤由于人们对墨的喜爱,“墨”已经超过了它作为一种书写工具的内涵,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墨”因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明代魏学洢《核舟记》中就有“其色墨”的句子;“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

    ⑥成语“惜墨如金”形容绘画写作诗文的态度极其严谨,从不轻易落笔,而“孟母三迁”更是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内涵演化到极致了。

    【注】①墨锭:将墨团分成小块放入铜模或木头模后压制而成,作为书画类用品。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墨的。

    2结合文意,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

    (1)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

    (2)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组织材料进行说明的。

    B. 墨的价值如此昂贵是因为它已不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C. 墨的制作过程依次是取烟、制作烟料团、加入配料制成墨团、捣练锤击、入模成型。

    D. 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

    4如今,“墨”已超越了它作为书写工具的内涵,而以更丰富的意蕴呈现于汉语中,如下列词语:墨客、墨宝、胸无点墨、舞文弄墨,请选择并解释其中的两个词语。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完成作文。

    习近平出席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也有人说:“温暖是家庭最明晰的底色”。

    请以“ 是我的底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④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