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我终于考上理想的高中。
B.中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要有真情,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为了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百色中学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进校园”。
D.能否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校园的关键。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凄凉地”三个字饱含无限艰辛,“弃置身”点明被贬谪的无限辛酸与悲凉。
B.颔联写诗人被贬归来的感触:借两个典故表达了怀念旧友和物是人非的悲痛怅惘。
C.颈联诗人以“千帆”“万木”自比,表现了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
D.尾联回应首联,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含有共勉之意,感情真挚,感染力强。
3、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译: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B.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译:这个人只可以去拜访他,不可委屈他召他前来,将军应该屈尊自己去拜访他。
C.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不要太高估了自己,说话不恰当,以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D.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译:秦王现出屈服的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4、下列与课文有关的内容连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说》——《韩愈文选》——韩愈——唐代
B.《三峡》——《水经注疏》——郦道元——北魏
C.《爸爸的花儿落了》——《城南旧事》——林徽音——台湾
D.《雷电颂》——《屈原》——郭沫若———现代
5、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题记》)
乙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①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②令询之,乃寓居士人③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赗敛棺椁④皆所未具。公怃然⑤,即彻宴席,厚赒⑥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①〔缞绖(cuī dié)〕丧服。②〔亟(jí)〕急迫地。③〔寓居士人〕指寄居在外的读书人。④〔赗(fèng)敛棺椁〕指下葬用的物品。⑤〔怃然〕怅然失望的样子。⑥〔赒(zhōu)〕救济。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杂然而前陈者 陈:
(2)范文正公守邠州 守: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翻译:
(2)即彻宴席,厚赒给之 翻译:
【3】 在古汉语中,“毕”有下面三个解释,文中“使毕其事”中“毕”的意思是 。(填序号)(2分)
①轻快,敏捷。 ②完成,结束。 ③全部,全都。
【4】 甲文中“太守”与“滁人”同乐,乙文中“范文正” ,他们的行为都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2分)
6、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紧扣“早行”二字,托物言志,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B.诗人关注眼前的最物,用精练的词语,绘画一样的技法,捕捉到最真实的感受,于是有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样传诵千古的诗句。
C.“枳花明驿墙”中“明”为“黑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村托出拂晓前天色的昏暗,突出了行之早。
D.尾联中的梦境与前面所写的现实相映,以乐最反衬哀情。同时,“思杜陵”又巧妙地同首联的“悲故乡”相应,首尾圆合。
【2】赏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表达效果。
7、[实践园地]亲爱的同学,在“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中,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作者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亦令人回昧无穷。让我们携手并肩,再度走进那一片五彩斑斓的天地。
(1)对联拟写:老师上完《故乡》后,即兴为闰土和杨二嫂写了一副对联,下课后被婷婷不小心擦掉了下联,请你帮同学们补上下联。
上联:坎坷世道,磨光灵巧,叹往昔瓜田英雄
下联:
(2)重温名篇:小说作品中,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经典形象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请你从下列作品中选择一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示例,编写一个谜语,并写出相应的课文题目(谜底)。
现当代小说:《社戏》《故乡》《孤独之旅》
古典小说:《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红楼梦》
外国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示例:一声老爷,喊出隔膜悲凉。——《故乡》
(3)人物对话:初三(七)班的同学们学完了小说单元后,感慨纷纷,觉得作家们写得真好,写出了立体的人、多面的人,也从小说里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人生,觉出了人生的许多况味,觉得小说中的人物真要好好去品味咂摸。他们准备开展题为“小说人物我评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从下面挑选一个人物,依照示例,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你所要评说的人物。
供选人物:闰土、杨二嫂、于勒、杜小康、刘姥姥
示例:林冲——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马军五虎将中第二员,初充太尉府八十万禁军教头。可谓武艺高强、勇而有谋。被高俅陷害,在发配沧州时,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却又一再表现出为人的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可叹人性之复杂!
8、经典诗文默写。
(1)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____ 。 (李白《行路难》)
(3)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____________ ,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别云间》)
(5)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 。 (文天祥《过零丁洋》)
(6)一封朝奏九重天,____________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7)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8)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苟全性命于乱世, 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10)英雄末路当磨折,____________ ! 青衫湿! (秋瑾《满江红》)
9、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老兵和军马
①“老兵”其实并不老,才二十六岁。
②八年前,部队招兵,他报了名。“为什么想当兵?”招兵连长问。“奔出息。”招兵连长打量着他,“考高中、上大学,也可以有出息嘛。”“就是考上了,家里也供不起。”招兵连长凝视他良久,“喜欢马吗?”“喜欢!我家那匹马就是我养大的。我对它像兄弟!”就这样,在城里打了三年短工的他如愿穿上军装,被分到一个军马场。
③像大多数新兵一样,他有一个梦想——留在部队,既出息自己,又荣耀家门。他默默地、执着地接近着他的人生憧憬。由于在家养过马,又能吃苦,他很快成了“专业”最出色的新兵。他知道养好军马就能让骑兵兄弟多一份保障,但仅凭自己那点粗浅经验是不够的,便买来相关书籍学习,并天天坚持记录驯养心得。入伍第二年,他在新兵中第一个当上了副班长,第三年入了党并当上了班长,第五年被授予了“模范班长”的称号。
④有一天,他一个人躲在僻静处默默流泪——家信中说,家里那匹马病死了。那是他用打工的钱买的,买时还是个小马驹。他想,如果自己没参军,那匹马不会死。
⑤他很爱一匹枣红色军马。这匹马跟他家的马一样,额头正中也有一处菱形的白毛,他给这匹军马取名叫“白头心儿”。
⑥“白头心儿”救过他一命。那次军马受惊“炸群”,他从一匹马上摔了下去,眼看就要被受惊的马群踩踏,“白头心儿”冲过来一口将他叼起,紧紧叼住不放,否则他必死无疑。当马群安静下来,他搂着“白头心儿”的脖子涌出了热泪。
⑦慢慢地,他开始被尊称为“老班长”了。可不是“老”嘛!他已经欢送过一批战友退伍了。当年同一批新兵中,只留下了他一个。他感到几分欣慰,几分自信。毕竟已经是班长了,被留下继续服役了,兴许将来真能当上军官。
⑧他入伍的第八年,裁军。因军事装备越来越现代化,军马场接到了解散的命令,所有的军马都要被处理。“白头心儿”被牵走时,眼望着他,四蹄后撑,一动不动。他轻轻拍着它的脖子耳语:“白头心儿啊,乖乖跟人家走吧,我不会忘了你的……”不知不觉,泪水已淌在这位二十六岁“老兵”的脸颊上。
⑨他是最后离开军马场的官兵之一。那是一个冬日的黄昏,他们列队肃立在空荡荡的营房前,营房不远处,是一排排寂静的马厩。连长又给他颁发了“模范班长”的证书,那是对他八年服役最后的嘉奖。连长命令他以“老兵”的身份降下军旗。仰望着在风中飘荡的军旗,他仿佛听到营房中传出了笑声和歌声,仿佛闻到从马厩发出的草料混杂着马粪的那种温热的芳香。如血的夕阳已沉到地平线以下,广袤而苍凉的大草原上夜幕降临了。回望着越来越模糊的营房和马厩,他想——它们也将成为这大草原上光荣与梦想的遗址了。他想——他保存他的“模范班长”证书,一定要比大草原保存那遗迹更长久……
⑩归乡途中,他竟在一个小县城看到了“白头心儿”!它卧在一幢砖房前,旁边挂着一块牌子——“吕记马肉”。他走近“白头心儿”,见它那晶亮的大眼睛里分明地汪着泪。马肉店老板告诉他,那军马拍电影时断了一条腿,废了。他蹲下查看了马腿,请求老板将“白头心儿”转卖给他。老板提出的金额超过了他的复员费。“我白替你打工行不行?”他说,“直到这匹马能站起来为止。”
⑪在他的救治和精心照料下,一个月后,“白头心儿”奇迹般地站了起来。老板被他感动了,没再收他一分钱,允许他将“白头心儿”牵走。因为“白头心儿”,他没法乘车,只能朝行暮宿,向着家乡“长征”。
⑫两个月后,他老母亲看见一个风尘仆仆的人牵着一匹马站在门前。她惊喜地认出了儿子!他抱着瘦小的母亲,“妈,我回来了。你看,咱们又有一匹‘白头心儿’了!”
⑬第二天清晨,他牵着“白头心儿”登上家乡的山头,俯瞰着贫穷的山村,发誓般地说:“‘白头心儿’,咱们一起把家乡彻底变个样吧!”
⑭那一刻,二十六岁的“老兵”似乎顿悟——他从军队获得的,还有比“模范班长”荣誉重要得多的东西……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请从“老兵”的角度简要概括他和军马“白头心儿”之间发生的几件事。
老兵给军马取名“白头心儿”→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老兵发誓和“白头心儿”一起改变家乡面貌
(2)文中两处画横线句都写到老兵流泪,你从中读出了他怎样的心理?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3)文章第9段是如何表现老兵离开部队时的不舍之情的?请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4)文章结尾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探究老兵得到的“重要得多的东西”有哪些。(答出两点即可)
10、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4分)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①2010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⑦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1】选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2分)
【2】第②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 “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3分)
【3】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3分)
(1)
(2)
(3)
【4】第⑦段中划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5】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对泥石流易发生山区的居民提出两条预防泥石流的建议。(2分)
11、阅读议论文,完成下面小题
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①在我国书法史上,流传着“二王”的一段佳话。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十八缸水。这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
②一个人未必具备出众的天赋,但如果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把“恒”字写进自己的品格,就能成就不凡事业。“词学宗师”夏承焘专注于词学研究和教学,以毕生之力旁搜远绍、取精用弘,终成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革命战士”吴玉章四十年如一日,再苦再难也不忘教书育人,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坚持做好事,造就了一大批人才。事实上,无论何种行业或领域,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倘若没有水滴石穿的韧性,缺乏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都难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
③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其实古人早就说了:“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所以要做成一件事情,重要的是专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心态一旦浮躁,注定难以走出浅尝辄止、兜兜转转的人生迷宫。
④恒心是成功的催化剂,而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葆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如磐石,在乱云飞渡时不忘初心;具备非凡的勇气,才能面对恐惧不退缩,遭受打击不怯懦,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对个体来说,追求善始善终,就必须剔除急功近利之心,舍弃徘徊犹豫之意,自觉培养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和不甘落后的志气,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⑤鲁迅曾如此点评运动会选手“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行走在人生之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①自然段引用“二王”的故事有何作用?
【3】第②小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概述第③小节的论证思路。
12、学了《论教养》一课,同学们都对教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日常生活中,有教养的人不会在墙壁上留下“纪念”;有教养的人不会随地吐痰、扔垃圾;有教养的人不会使出自己的拳脚功夫破坏公共财物……
请以“教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要求:(1)请将所选的作文题目以完整的形式抄写作文格中。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