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达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

    B.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shé)了本。

    C.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kuāng)骗。

    D.国王是礼貌是)守时间。

  •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最苦与最乐》一文,说理清晰透彻,从两方面来谈人生责任。

    B.《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故事抨击了对读书人进行精神迫害的封建科举制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世态炎凉。

    C.小说《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著,故事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D.《史记》是由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编年体史书,记述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历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列家、七十列传。

  • 3、蒲松龄赋予狐鬼精魅美好的人格,以寄托自由、诗意的爱情理想。下列作品中的人物对应的形象特征正确的一项是(  )

    A.《婴宁》中的婴宁是美貌善良的女鬼。 B.《聂小倩》中的聂小倩是天真烂漫的狐妖。

    C.《香玉》中的香玉是为爱复生的白牡丹花仙。 D.《白秋练》中的白秋练是知恩图报的獐子精。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写作讲究厚积薄发,不要以为千字短文就可以一蹴而就

    B. 展厅里的每一件雕刻作品都美轮美奂,引得慕名而来的雕刻爱好者频频驻足流连。

    C. 海南,这座被誉为“东方夏威夷”的旅游胜地,椰林树影、水清沙拗。蓝天白云,可是环境卫生却差强人意,让游人好心情一扫而光。

    D.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平常百姓家庭,由此而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其中酒后驾驶又是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岳阳楼记》比较阅读

    〔甲〕

    嗟夫!予尝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与群臣论止盗。请重法以禁,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不暇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处江湖之远则忧______

    ②自数年之后________

    斯人,吾谁与归_______

    请重法以禁之_______

    【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予尝古仁人之心   甚解

    B.然则何时而    怏怏不

    C.或请重法以禁    鸿鹄

    D.不暇廉耻耳     知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安用重法邪?

    【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1)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忧乐观。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_________”。(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梦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本诗是作者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时酬答丁宝臣的诗。丁宝臣,字元珍,时为峡州判官。②天涯:极边远的地方。诗人贬官夷陵,距京已远。③冻雷:初春的雷声。④物华:泛指万物。⑤洛阳花下客:作者进士及第后曾任洛阳留守推官。北宋时洛阳的花园最盛,牡丹尤其著名。

    (1)这首律诗前两联以写景为主,有哪些能反映季节特征的景物?请从修辞角度对颔联中的“惊”字进行赏析。

    (2)本诗后四句流露出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中国至西亚并通往欧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经东南亚延伸至印度洋、阿拉伯海和海湾地区,是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普惠经济带,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摘编自“中国一带一路网”)

    [材料二]①钻井队平台经理李猛告诉记者,公司在培养乌克兰方员工方面没少下功夫。经过培训和锻炼,有的乌克兰员工从场地工干起,成长为钻工、井架工,甚至副司钻。

    ②26岁的钻井工程师季马毕业于波尔塔瓦国立技术大学钻井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后的前3年,因为没有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他曾在家具厂和快递公司打过工,还自己创过业。直到贝肯能源(新疆贝肯能源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乌克兰,他才实现了自己的钻井梦想。

    ③贝肯能源给当地公司创造了新商机,促进了当地机械设备修理、油料供应、特种车辆租赁及销售、公路跨国联运等产业发展给当地公司的业务升级和规模扩大带来契机。

    (摘编自《“中国技术给我们带来可喜变化”》

    [材料三]第五届西安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标志(见下图)由电影的英文单词 movie的开头宇母M"和两条丝绸组成,形成独特、醒目的表象符号,造型寓意丰富、深远。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一带一路”,是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普惠经济带。

    B.经过中方的培训,乌克兰员工都能迅速成长为钻工、井架工,甚至副司钻。

    C.当地机械设备修理产业能得到发展是因为贝肯能源给当地公司创造了新商机。

    D.“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是为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而举办的。

    2阅读[材料二],中国技术给乌兰克带来了怎样的可喜变化?请简要概括。

    3阅读[材料三],第五届西安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标志的造型有何寓意?请简要分析。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课文默写古诗词。

    (1)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4)习近平在演讲中引用毛泽东的两句诗“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来形容中华民族的昨天和今天,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___________”来形容祖国的明天。

    (5)默写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颔联和颈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戏中寒

    赵淑萍

    ①青岛的票友点了一出《南天门》。

    ②天芳的艺术正如日中天。他知道,青岛港是个戏码头,观众热爱京戏的很多,而且品位很高。在《南天门》中,他饰演义仆曹福。主人曹正邦被权奸魏忠贤所害,他携曹女玉莲逃跑,走雪山时脱衣为她御寒,自己冻死途中。

    ③正值酷暑,戏里戏外,简直是冰火两重天。戏院的老板说,就让观众在戏里纳凉吧。

    ④台下,座无虚席。看戏的观众们,手中虽有折扇却忘了摇动

    ⑤舞台上,大雪纷飞,寒风瑟瑟。马天芳玄衣白须,那长长的白须,如银练,挂于胸前,甚是醒目。

    ⑥曹福这角色很是考验功力。这角色属于老态龙钟、身子羸弱的衰派老生。马天芳的曹福,不仅演出老态,还演出了人物的内在之美,演唱酣畅朴直,雄浑苍劲,动作洗练洒脱。

    ⑦场内看客报以如雷的掌声。

    ⑧戏入高潮,马天芳已经一脸的汗。灯光射在脸上,闪闪发亮。

    ⑨台下的鼓掌、呐喊一阵阵,一浪浪。突然,有一种异样的声音,原来有人喝倒彩,而且带动了一片观众,一起喝倒彩。这出戏,他演得很熟,也很松。于是,他循着异样的声音望去,记住了那张脸。

    ⑩他一下台,就在脑海里迅速过了一遍自己的戏,没有任何纰漏啊。他甚至问了侧幕后看的人,都觉得没有任何一处闪失。

    戏结束,演员谢幕。他分明看到那人还在,也跟其他观众一样,在拼命地鼓掌。于是,大幕一合拢,他就急急下台,径直向那人走去,请他留步,并邀至后台。看座,沏茶,并恭恭敬敬地问:敢问先生尊姓大名?

    看客说:我姓辛名达。如果不喝倒彩,又怎能接近大名鼎鼎的马天芳先生呢?

    不等他说话,这辛达就说起他的籍贯,他的家世。你祖上是簪缨世家,你父亲迷上了戏,就跟着戏班走了。他被永远逐出了这个家族。你从小学艺,博采众长,小小年纪就声名驰骋。看客对他了如指掌。

    辛达又说:我和令尊大人一样是票友,我佩服他的勇气,可我永远只能做一个票友。

    票友滔滔不绝地说着,马天芳为他续茶,然后说:先生对我了解细致入微,不胜荣幸。只是今天的事,还望先生指点迷津。

    辛达说:指点岂敢,只是,戏中大雪纷飞,老曹福衣衫单薄,应当是打寒战,起鸡皮疙瘩,怎么可以大汗满面?

    马天芳说:我唱念做打,盛夏,怎么能不出汗,又怎么能冻出鸡皮疙瘩?

    辛达呷了一口茶,说:机会难得,在下只求一事,明日上演,是否允许鄙人客串一回?一则满足平生夙愿,二则切磋剧情。先生意下如何?如有差错,在下一人包揽。

    第二天的《南天门》,马天芳穿了便装,坐在最前排。

    辛达饰曹福,举手投足都是马天芳的韵味。高潮处,瑟瑟发抖,而且马天芳看到,不仅手和脸都没汗,倒下后脖子上还起鸡皮疙瘩。他到后台,叹服,拜谢,称他为一戏之师。谢谢您,圆了我的一个梦。论技艺,我怎能跟您相比?控制出汗是容易的,少喝水,练功,就是了。辛达对他说。

    离开青岛前,他到辛达住处告辞,可是,听说,辛达受寒卧床,后来愈加严重,已经住院。

    他赶到医院,辛达看到他,蜷身坐起,居然打寒战。而此时,窗外是猛火日头。

    他说:大热天怎么会得寒症?

    辛达说:戏中寒,冻伤了。但是,我终于了了心愿。

    马天方从未见过如此入戏入道的票友,一出戏,自己流汗,他却冻伤。他回沪后,还给辛达寄去调理的中药,问候病情。而辛达的回复,总是云淡风轻。后来,有知情人告诉他,辛达的寒症,持续半年之久。即使病愈,每逢人提到马天芳,提到《南天门》,辛达还会不自禁地打寒战。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2年第20期,有删改)

    【1】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转换叙述视角复述情节常常能让我们有新的阅读感受。请你根据文章内容,把下图中对小说内容的概括补充完整。

    【2】小说通过多种方式来刻画人物形象。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子。

    看戏的观众们,手中虽有折扇,却忘了摇动。

    【3】有人认为第⑬⑭段有点多余,在小说中没有必要呈现,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4】有评论写道“这篇小说标题《戏中寒》,绝非仅寒在戏中。”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寒”的丰富意蕴。

    【5】《戏中寒》中辛达的演出让马天芳佩服,称得上是一出“好戏”,鲁迅的小说《社戏》中也描述了“那夜似的好戏”,这两个“好戏”分别“好”在什么地方,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10、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男孩的十四岁

    张俊杰

    ①男孩终于鼓起勇气向父亲坦白了自己的想法:“我要退学,我一天都不想在教室里待了,我一进学校就烦!”

    ②男孩想,父亲会揍他一顿,至少会骂他个狗血淋头。奇怪的是,父亲非但没有揍他,甚至连骂都没骂一声。父亲只是靠着门框蹲着抽烟,一支接一支,弄得满屋烟雾弥漫,如同战争打完硝烟弥漫的战场,宁静而可怕。

    ③终于,父亲吐出一口烟雾,重重的说了声“好吧”,然后就上床睡觉了。简短而有力的话语,如一块石头在男孩的心窝上砸了一个坑。男孩知道,父亲默许了,默许的很沉重,让男孩想反悔都返回不起。

    ④尽管如此,男孩还是很庆幸,少年的恐惧是很快就会被胜利的喜悦冲淡的,终于不上学啦,不用早起啦,男孩想。但男孩想错了,第二天天刚亮,父亲便喊男孩起床。出门前,将男孩母亲平时用的锄递给男孩说:“你不上学啦,以后就别让你娘下田啦。”

    ⑤那时,麦子刚收割完,天气干燥,田里极旱。父亲说:“锄第一遍麦茬地很关键,锄好了整个夏天都不会长草。”于是,男孩便跟着父亲的背后锄地。不干活时男孩怎么也不会想到,麦茬地比柏油路还硬,不动脑筋的活并不好干。第一天下午收工,男孩手上磨出了好几个晶莹剔透的水泡,手心像是着了火,生疼。第二天下午收工,男孩的双手已经麻木。夜里一觉醒来,手皮发紧,手腕发酸,连拳头都不住了。

    ⑥第三天早起,男孩伸出肿胀的双手让父亲看,希望能引起父亲同情放自己一天假,哪怕不放假夸自己一声也好。但父亲看了看说:“刚开始干农活都这样,慢慢就好了。”父亲将“农活”二字咬得很硬,目光像钉子,声音如冰雹,冷漠而坚定。 母亲在一旁看着这一切,想上前说话,但她观察了好几次父亲的脸,终于没有说出来。

    ⑦第一遍地锄完了。男孩想,终于可以松口气啦。可是丢下饭碗的父亲抬起头看了看西边的红霞说:“准备浇地吧,看来一段时间天不会下雨啦。”

    ⑧天旱河水也紧缺,河经常断流。白天浇不完,夜里不得不睡在河边等水。男孩迷糊着惺忪的睡眼来到西边地头,离地头不远处有一座坟,坟上堆着干燥的麦茬。月光皎洁,水流泛动着月光,离坟还很远。男孩便坐在坟上等水,等着等着不知不觉就躺下了,连日的疲劳铺天盖地地袭向男孩……当夜,男孩病倒了,发高烧,说胡话。

    ⑨第二天醒来时,母亲坐在床边抓着男孩起泡的手流泪。见男孩醒了,母亲说:“你昨夜发高烧,不停地说胡话,说什么我明天还要上学,娘你早点喊醒我,别让我迟到…..”

    (10)男孩一听,大哭起来。其实,男孩几天前就后悔了。饭桌上,父亲说,想上学可是你自己说的,要上就得上出个名堂,不准再打退堂鼓。这一次,父亲的话多了点,声音沉重而坚定,不容商量。

    (11)两年后,男孩考上了县里的高中。三年后,男孩考上了大学。临走前一天的晚上,一家人坐在饭桌旁说闲话,无意中又提到这件事,母亲说:“你爹的心真硬。”

    (12)父亲抽了两口烟,长出一口气,说:“哪个当爹的不疼自己的儿子呀。”

    (13)那个男孩就是我,那年我14岁。

    1阅读全文,说说男孩的心理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后悔—_______

    2文章第三段“简短而有力的话语,如一块石头在男孩的心窝上砸了个坑”一句如何理解?

    3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鉴赏文中划线的句子。

    4请结合全文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别在流行中失去自我

    ①从“高手在民间”的“炫技”拍摄,到跳、唱、抖不能停的“鬼畜”剪辑,以快手、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APP迅速征服了大量95后、00后。最新数据显示,快手拥有近7亿累计用户,1.2亿日活跃用户,抖音正向此靠近。当深度用户捧着手机“刷一天根本停不下来”“坐地铁看走路也看”时,他们是在迷恋什么?

    ②“记录普通人的生活”,某短视频APP如是宣称。只是放眼望去,那些十来秒的短视频中,真正的普通生活、优质记录倒在少数,多半还是自虐式吃异物、无意义搞笑以及刷底线猎奇。如果说此前网络上为人诟病的“三俗”内容还是打打擦边球、尚显“含蓄”的话,那么那些短视频无疑是在赤裸裸地进行感官刺激。回顾这些年网络流行的一些风向,不难发现其中也有一种趋势:载体从文字、图片到视频,浏览时间从以分计到以秒算,提供的信息日渐低俗,用户的时间被越切越碎,品位似乎也一降再降。互联网大潮起起落落,低俗短视频的风潮终会过去。只是,若按这趋势发展,下一次的流行物是否会更让人大跌眼镜?

    ③潮流代代不同、年年变化,不变的是年轻人始终能够敏感地追上潮流、乐在其中。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年轻人正处于三观塑造期,他们所追逐的流行风潮,必将“润物细无声”般内化于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之中。相较于过往,如今的潮流风向标主要发源于网络,更新更快、花样更多,却也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如若不加选择地终日追逐,部分年轻人空虚迷茫的状态只怕更甚。

    有媒体研究者曾说:“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所热爱的东西”,直接影响着人生的主题能否深化。警惕“娱乐至死”、拒绝浮躁,静下来寻找值得交付的热爱,无论是一首好诗、一篇好文、一曲好歌,恐怕都比十来秒的视觉冲击有意义得多。

    ⑤“人活着总要有个主题,使你魂梦系之。”青年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本应如“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般给人以希望。当下,价值多元、选择爆棚,青年人如果每次都随流行而去,在屏幕中“坐井观天”,任凭人生的主题被一次次冲散,那就会失去专注力和思考力。相反生命的这一阶段,正是学本领、长才干、拓视野的黄金年龄,正是大展拳脚、实现抱负的关键时期,还应该有科学、文化、艺术等饱满且值得追寻的日常。青年人应躬耕于自己的人生主题,努力实现价值与尊严,别在流行中失去自我。

    1文章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结合文章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刘墉说:“被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如果善加分析把握,反倒可能成为一种先天优越的条件。”优势和劣势是相对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转化之中,关键要学会充分利用劣势,把缺点变成有利条件。

    请以“没有绝对的劣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④不少于600字;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