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景德镇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的丝绸之路似连绵的飘带,曾经连接起东西方的文明世界。在这根飘带之上。曾经坠着数十颗珍珠,这便是 在河山之间的关隘。它们或傍山带河,或 于苍凉大漠,成为丝路畅通的守护者。边关中最为知名的阳关和玉门关作为丝绸之路上光芒四射的灯塔, 了无数行者的路,也温暖了无数游子的心。

    A.蜿蜒 掉落 矗立 闪耀

    B.绵延 散落 建立 照耀

    C.蜿蜒 散落 矗立 照耀

    D.绵延 掉落 建立 闪耀

  • 2、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此时,热气和炊烟,就再也无法分得清楚了。②黄昏,船舱里的小泥炉,飘起第一缕炊烟,它是这里的唯一的炊烟。③当锅中的饭已经煮熟时,河水因晒了一天太阳而开始飘起炊烟一样的热气。④它们在晚风中向水面飘去,然后又帖着水面,慢慢飘去。

    A. ②①④③   B. ③②①④   C. ②④③①   D. ③④①②

  • 3、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口(huò急(tuān) 浮想联piān

    B.障(pínɡ  造)   摇) 草莺飞(chánɡ

    C.suǐ) 鸿)   采xié)   言简意hài

    D.bèi永(juàn)  蚕jiǎn苗助长(

  •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2017春晚上演了众多精彩小品,如《真假老师》《提意见》《为您服务》,这些笑中有泪的喜剧让观众在抑扬顿挫的故事中,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文关怀。

    B. 此前,特朗普公然撕破脸,磨刀霍霍和中国打贸易战。中方不愿打贸易战,也不怕打贸易战。

    C. 专利战已成为手机巨头们的一种竞争利器,在国外“战场”上,苹果、三星、高通等科技巨头之间的专利大战打得如胶似漆

    D. 只有你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命运才舍得把美好的事物回馈给你。即使是碰上从天而降的幸运,也一定是妙手偶得的结果。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孝文帝立。 居顷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勃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①阳武县户牗乡:地名,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②社: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③廷尉:掌刑狱,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④治粟内史:秦和西汉初期管理国家时政的官吏;⑤绛候:指上文丞相周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顷之(经过) B.勃又不知(谢罪)

    C.各有主者(苟且) D.君独不教我对(平时,平素)

    2请用“/"给文中的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②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

    4陈平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品读下面的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联系全诗,谈谈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诗的理解。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淮安区为了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举办了一系列活动,现邀请你也参与其中。

    (1)【我献策】为激发全民阅读热情,提升百姓文化素养,区文化部门面向社会征集活动方案,请你至少写出两条。

    方案一: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参与】学校为响应全民阅读活动,建设书香校园,举行了《水浒传》阅读分享会,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拟个开场白。

    答:

    (3)【我推广】你作为阅读推广人,准备向妈妈、语文老师或小明同学推广阅读,现在请你任选一个对象,陈述你的推广理由。

    答: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名句填写

    (1)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景象,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花无语,人有情,花草香里说人性。莲里有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洁;梅里有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坚守;落英间有龚自珍“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

    (6)中考,是我们人生路上需要翻越的一座山峰。认准目标全力以赴,你一定会体会到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迈。

    (7)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不畏奸邪、推行新政的决心,显示了高瞻远瞩的气概。

    (8)201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秘鲁国会重要演讲中引用了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了中国和拉美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开辟增长源泉、拓展合作空间、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难得机遇。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不忘初心》完成下列小题

    ①《华严经》里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什么是初心?

    ②1912年春天,哈佛大学教授桑塔亚纳正站在课堂上给学生们上课,突然,一只知更鸟飞落在教室的窗台上,欢叫不停。桑塔亚纳被这只小鸟所吸引,静静地端详着它。过了许久,他才转过身来,轻轻地对学生们说:“对不起,同学们,我与春天有个约会,现在得去践约了。”说完,便走出了教室。

    ③那一年,49岁的桑塔亚纳回到了他远在欧洲的故乡,徜徉于自然美丽的风景,埋头于古老大陆璀璨的文化中。数年后,《英伦独语》诞生了,桑塔亚纳为他的美学绘上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原来,初心,就是在人生的起点所许下的梦想,是一生渴望抵达的目标。

    ④初心给了我们一种积极进取的状态。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说,创造的秘密就在于初学者的心态。初心正如一个新生儿面对这个世界一样,永远充满好奇、求知欲和赞叹。因为如此,乔布斯始终把自己当作初学者,时刻保持一种探索的热情,他总是说:“现在的我仍然在新兵营训练。”

    ⑤初心也给了我们成长的内在力量。84岁时,星云大师说:“我出家做和尚,是自愿的。人生经历这么多挫折,始终不忘记,最初为什么要出家。生活很辛苦,只要你不忘记最初为什么开始,就心甘情愿。不忘初心,就是力量。”

    ⑥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初心,它是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是恋爱时的第一次萌动,是梦想时的第一次出发。初心如此美好,难怪纳兰性德要说,“人生若只如初见”。

    ⑦在这个时代,初心常常被我们遗忘,正如纪伯伦所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因为忘记了初心,我们走得十分茫然,多了许多柴米油盐的奔波,少了许多仰望星空的浪漫;因为忘记了初心,我们已经不知道为什么来,要到哪里去;因为忘记了初心,时光荏苒之后,我们会经常听到人们的忏悔:假如当初我不随意放弃,要是我愿意刻苦,要是我有恒心和毅力,一定不会是眼前的样子。

    ⑧人生只有一次,生命无法重来,要记得自己的初心。经常回头望一下自己的来路,回忆起当初为什么起程;经常让自己回到起点,给自己鼓足从头开始的勇气;经常纯净自己的内心,给自己一双澄澈的眼睛。

    ⑨不忘初心,才会找对人生的方向,才会坚定我们的追求,抵达自己的初衷。就像一首诗中所言:从前,所有的甜蜜与哀愁,所有的勇敢与脆弱,所有的跋涉与歇息,原来,都是在为了向着初来的自己进发。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简要分析文章第②③段有什么作用?

    3简要分析选文第⑦段的论证思路。

    4在作者看来,“初心”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请细读上文并结合自我谈谈对“初心”的认识。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③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⑨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B.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C.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

    D.任何书都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2】下列对选文第⑥段加点词“这样”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

    B.通过不断学习获得真理,以指导自己的工作。

    C.读书要多读几遍。

    D.读书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3】下列对第⑤⑥段主要运用到的论证方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B.道理论证   引证

    C.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D.比喻论证   引证

    【4】下列对选文的核心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能盲目反对不求甚解

    B.读书要重视整体理解

    C.读书要重视精神实质的把握

    D.不主张读书时在语文文字上钻牛角尖

  • 1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中国教育报》2021 年 2 月 1 日讯 为保护学生的视力, 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湎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给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通知》强调,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手机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通知》指出,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各校要做好家校沟通,家长应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材料二】

    某社会调查小组在光明中学做了关于“初三学生使用手机的不良影响”的调查统计,其具体数据见下图:

    【材料三】

    意大利是欧洲第一个禁止学生上课时使用手机的国家,在 2007 年就颁布了一道全国禁令,一旦发现学生在校违规使用手机,校方可对学生处以没收手机或取消期末考试资格等惩罚。2018 年 7 月,法国民议会通过法案,明确规定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学生禁止在校内使用手机,无论是上课时间还是课间休息,甚至在校外进行教学活动时,都禁止使用手机。

    【材料四】

    某中学张校长认为,要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序稳妥积极推进,防止机械地“一刀切”。禁止学生带手机,可能会让极个别心理特殊的学生无法接受,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所以要采取“堵”和“疏”、“管”和“控”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1】上述四则材料都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来阐述的。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用新闻报道《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出台的原因及要求。

    B.材料二采用列图表的方法说明了光明中学初三学生使用手机对视力影响最大。

    C.材料三表明,法国明确规定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学生,一律禁止在校内外使用手机。

    D.从相关阅读材料可以发现,意大利、法国对学生的手机管理比中国要求更严格。

    【3】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就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给下列对象各提一条合理建议,从而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1)给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家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按要求作文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遇见是何等奇妙,它是一切美好的开始。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