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一词的上阕写北方的雪景,先写眼前的实景,再写想象的虚景。下阕从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极有分寸地评述了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人物,抒发了诗人的抱负。
B.《敬业与乐业》是一篇演讲稿,文中用了大量的事实论证了乐业比敬业重要的观点。
C.《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文忠”是谥号,本文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也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情怀。
D.三皇五帝,是传说中中国远古时代的帝王,具体说法不一致。有的说,三皇指伏羲、神农、女娲。据《史记》记载,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别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个个不同。
B. 销声匿迹数十年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鹤、白鹤和雪雁等20多种珍稀鸟类,最近陆续出现在黄河入海口。
C. 张家界玻璃栈桥以“中国第一险桥”而闻名遐迩,引来无数宾客登高揽胜。
D. 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设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3、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笔研 亵渎 持之以恒 拳打脚踢
B.愕然 篝火 如雷贯耳 山穷水尽
C.勾当 踔号 随机应变 妙手回春
D.惦记 炊烟 望眼欲穿 无精打彩
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坚执锐 B.将军宜枉驾顾之/三顾茅庐
C.苟富贵,勿相忘/苟且偷生 D.隆中对/对答如流
5、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野芳发而幽香(香气)
B.伛偻提携(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C.杂然而前陈者(陈列,摆开)
D.苍颜白发(苍老的容颜)
【2】下面句子中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B.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D.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自然段写了山间的朝暮四时之景,其中“水落而石出”是写冬景的句子。
B.选文第②自然段描写了四个场景,用文中的话可以概括为:深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此句以简笔勾勒出太守的形象,表现作者被贬滁州之后内心的郁闷颓唐之情。
D.选文在语言上骈散结合,大量骈句的运用使文章充满了韵律美。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升官生活。
B.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诗人在颈联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
D.尾联顺势点明酬答的题意,表达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7、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校园诗会于2021年12月11日在东北师大附中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此次校园诗会主题是“长白之约”,本届诗会关注对家乡文化的深度探究与情感的诗意表达。作为校学生会的一员,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诗情画意,赞美家乡】
(1)在本届诗会开幕式上,如果你是主持人,请将下面这段简短的开场白补写完整。
一座高山,守护着一方文明:一条清流,养育着一方儿女; ,
(2)诗歌创作,要求思想内容深刻,凝聚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思乡,是贯穿中国文学史始终的一个主题。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思乡”这个主题的一项是( )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D.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诚挚邀请,诗话家乡】
本次活动,将邀请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于文思,在东北师大附中图书馆报告厅,为同学们进行题为《“留得枯荷听雨声”——步入新诗之境》的讲座。下面的邀请函中,每个划线句都有一处错误,请你指出来。
邀请函
尊敬的于老师:
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校园诗会将在东北师大附中举办,主题为“长白之约”。白山有琴意,松水作弦歌。①我们要求您莅临指导,为同学们讲解一些与家乡有关的诗歌的创作方法。②诗会开幕式将于2020年12月21日上午9点钟举行。如蒙光临,不胜荣幸!
③2020年11月20日
主办方: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校园诗会组委会
承办方:东北师大附中
①错误之处:
②错误之处:
③错误之处:
【3】【解析图标,推介家乡】
本届诗会圆满地落幕了,全国各地的中学生虽未亲临长春,却对吉林长春的冰雪文化充满了无尽地好奇与向往。请结合以下几则材料,完成相应的任务。
【材料一】
吉林省长春市具有国内发展冰雪旅游、冰雪体育的最佳气候条件。长春人热爱冰雪由来已久,冰雪赋予了长春人淳朴、豪爽的性情。吉林省长春市的冰雪活动以传统民族文化为根基,时刻注意保留文化的原生态,注重创新东北特有文化,让人与自然互动,在玩冰、赏雪的同时感受东北韵味、长春风情。
【材料二】
【材料三】
图标的相关知识
常见图标:商标、会徽、徽标、标识、招贴画。
图标特点:主题鲜明、构思新颖、寓意深刻(能体现人们的美好感情、愿望和理想)。
图标基本组成元素:图画、文字、色彩。
读图步骤:①描述图标的画面组成;②描述图形的形态寓意、文字寓意与色彩寓意;③结合图标设计的主题阐释图标的整体象征意义。
(1)请你总结出【材料二】中三幅图标共同的组成元素。答出一种即可)
(2)请你从【材料二】中任选一副图标,说说其中蕴含的寓意。
8、默写。
(1)《行路难》中写饯别的饭食价值不菲而作者心中烦闷难以下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路难》中表明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行路难》表达作者自信乐观精神和坚定的信心和勇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行路难》诗中借用典故希望得到重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行路难》诗中强烈的对比衬托诗人内心悲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行道树的选择标准》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行道树的选择标准
赵世伟
①行道树看起来琳琅满目、种类繁多、然而若划归到自然界的植物分类中,常见的范围也就限定在百十个物种之内——它们是千百年来,人类从全世界数万种木本植物中严格挑选,再精心培育出来的“专业”树种。
②路旁的绿化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成片的绿地,通常由高矮不同的乔木、灌木、草本搭配组合而成;另一类就是在路基上挖个坑(树池),坑里种一棵较高的乔木。别看两者都在马路边,对植物的幸福感而言,绿地和树池差别巨大。如果说绿地里的树住的是“三室两厅”,每顿四菜一汤,那么树池里的树,相当于住电话亭,伙食差到连粗茶淡饭都谈不上,而且还要饥一顿、饱一顿。
③所以能种在树池里的树,最重要的是“抗逆性”强、所谓“抗逆”,就是能抵抗逆境,耐受寒冷、干旱、贫瘠等各种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条件,娇气的树当不了行道树,比如开花漂亮的杜鹃、叶芽能泡茶的茶树,还有苹果、樱桃之类的果树等,城市路边是没法种的。常见的杨树、槐树、栾树、香樟等,无一例外都是好种好活、特别皮实的树种。
④树木生长速度差异很大,速生树种三年五载就能枝繁叶茂,长得慢的可能上百年还没手腕粗。但城市绿化,最好三五年内就能“成材”堪用,不能指望“爷爷种树孙子乘凉”,儿子还没长大道路就要扩建了。
⑤北京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种植了大批杨树做行道树,包括加拿大杨、毛白杨等不同种类,主要就是因为它们长得快。杨树长得最快的,是杂交品种的“速生杨”,5年树,胸径①就能长到20多厘米,而5年的银杏树,胸径只有七八厘米,还算是树苗。
⑥椰子等棕榈类植物生长迅速、树形优美,成排种在街边颇具热带风情。然而其叶片巨大是个隐患,需要及时清理老叶、枯叶,要么就得想办法将树叶固定住。除了落叶,落果也有危险。菠萝蜜、椰子之类的大个头果实动辄好几斤重,从树上掉下来的威力堪比炮弹,砸谁都受不了。就算果子不大,有时也会造成麻烦。比如核桃,若不及时清理,外面的青皮腐烂变成黑色,就会污染路面。
⑦满足这些“硬”条件后,还有“软”条件——颜值要高。除了树形,最好还能有些花果枝叶的特色亮点。总体来说,南方喜欢用能开出满树鲜花的树种,到了花期,整条街变成一片花海。北方则经常打“彩叶”的主意,秋天树叶变色时可以大显身手。如今不少北方城市都有“银杏大道”,一到秋季,满树满地一片金黄,恍若童话世界。
⑧我国有八千来种树,但古往今来,人们选来选去,再精心培育杂交品种,到如今连同国外引进品种,我国常见的行道树也不过百种左右。然而即便聚焦这些“专业”树种,依然不存在百分百完美的行道树。作为一种生命体,我们无法要求它们全方位地,完全符合人类的愿望。对任何地方而言,行道树只要合适,就是最好的了!
【注释】①胸径:树主干离地大约1.3米处的直径。
【1】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能种在树池里的行道树最重要的是“抗逆性”强。
B.生长速度快也是行道树的选择标准之一。
C.落果、落叶少是挑选行道树的“软”条件。
D.挑选行道树还有“软”条件——颜值要高。
【2】下面对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分类别、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种植大批杨树做行道树的原因。
B.使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速生杨的生长速度非常快。
C.使用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速生杨的生长速度非常快。
D.使用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种植大批杨树做行道树的原因。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画线句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对植物的幸福感而言,行道树种在绿地和树池差别巨大。”
B.第⑦段中加点词“不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本文结尾说明了我国已经培育出“全方位、完全符合人类愿望”的行道树。
D.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普及了科学知识。
10、三十年前惊世一跪,三十年后一座丰碑
又是一个萧瑟的冬日,还是这个古老的城区,沿着同样的线路,拾级而上,再次站在那朴素而庄重的石碑前。这一幕令人想起30年前……
1970年12月7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德国)第四位总理维利·勃兰特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集区。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于是,他默默的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这一惊人之举不仅令在场许多人感动落泪,也在20世纪世界外交史册中永恒定格。
3年后,当勃兰特接受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利亚娜法·拉奇的采访时,回忆起这段往事,他平静地说:“那天早晨醒来时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觉得我不能仅献一个花圈。我本能地预感到将会有意外的事情发生,尽管当时我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后来,我突然感到有必要下跪。”勃兰特解释,他的下跪之举“不仅是对波兰人,实际上首先是对本国人民”,因为“太多的人需要排除孤独感,需要共同承担这个重责……承认我们的责任不仅有助于洗刷我们的良心,而且有助于大家生活在一起。犹太人,波兰人,德国人,我们应该生活在一起”。这一勇敢的行为使勃兰特成为1971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并在他杰出的政治生涯中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30年后,德国的新一代领导人沿着维利·勃兰特的足迹又踏上了这块土地:12月6日中午,德国统一后的第二位联邦总理施罗德在对波兰进行短暂访问期间,再次来到他的前辈曾经真诚下跪的纪念碑前,郑重地献上了一个花圈。随后,施罗德为安放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附近的维利·勃兰特纪念碑揭了幕。施罗德说,勃兰特以一种特殊的姿态表明,只有承担起历史责任,才能走向未来。
阳光下,纪念碑浮雕上这位领导人下跪的侧影显得凝重而神圣。
【1】“30年前惊世一跪”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2】“30年后一座丰碑”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一段中作者如何将两个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找出有关词语。
【4】如何理解“这一惊人之举不仅令在场许多人感动落泪,也在20世纪世界外交史册中永恒定格?
【5】这篇报道给人的启示是什么?
11、等你回家
丁立梅
(1)陪一个父亲,去八百里外的戒毒所,探视他在那里戒毒的儿子。
(2)戒毒所坐落在荒郊野外。我们的车,在乡间土路上颠簸着。路边,野葵和蒲公英开得兴兴的。一些鸟,在草地间飞起,又落下。天空蓝得很高远。做父亲的心,却低落得如一棵衰败的草,他恨恨地说,真不想来啊。
(3)一路之上,他不停地痛骂着儿子,列数着儿子种种的不是,说他毁了一个家,毁了他。他含辛茹苦养大他,为他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帮他娶了媳妇。那个不孝子,却被一帮狐朋狗友拖下水,去吸食毒品。房子吸没了,车子吸没了,媳妇吸跑了……他一辈子积攒的家业,几乎被他掏空了。
(4)我真想跟他同归于尽!这个父亲,说到激愤处,双眼通红地睁着,抛出这样一句狠话来。若儿子在跟前,他是要把他撕成碎片才甘心的。
(5)我坐在一边,听他痛骂,隐隐地担心,这样的父亲,去见儿子,会有怎样的结果?
(6)车子静静地,一路向前。野葵和蒲公英,一路跟着。也终于,远远望见了几幢房,青砖青瓦,连在一起,坐落在一块开阔地。开车的师傅说,到了。做父亲的像突然被谁猛击了一掌似的,愣愣的,不相信地问,真的到了?一看表,快上午十点了。他急了,说,也不知能不能见着。因为按这家戒毒所的规定,上午十点后,一律不允许探视。
(7)他一口气跑到大门口。还好,还有十五分钟的时间。办了相关手续,这个父亲一秒也不曾停留,急急火火往探视室跑。很快,他儿子被管教干部带进来。高高壮壮的年轻人,脸上也无欢喜也无悲。他看到父亲,嘴角稍稍牵了牵,像嘲讽。一层玻璃隔着,他在里头,父亲在外头。做父亲的盯着他,从他进来起,就一直盯着他,话筒拿在手上,并不说话。
(8)旁边,亦有来探视的人。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子,在玻璃窗外头,不停地用手指头在举起的另一掌上画着什么。在里头看着的,是个清秀的男孩子。他眼睛跟着女孩的手指转动,频频点头,含着泪笑。他是读懂了她爱的密码的,从此,都改了吧。还有几个人,男男女女,大概是一家子,围在一起,争着跟里面一个中年人说话。里面的中年人,憔悴着一张脸,却一直笑着,一直笑着。这时,他们中的一个,突然到探视室外面,叫了一个男孩进来。孩子不过十一二岁,白净的面容,文文弱弱的。孩子怯怯地打量了四周一眼,走到中年人那里,拿过话筒,隔着玻璃窗,才说了一句什么,里面笑着的中年人,不笑了,他愣愣地看着孩子,眼泪流下来了。
(9)“哭什么呢?你会改好的!”我听到那些人里的一个大声说。
(10)探视的时间快要过去了,管教干部进来提醒。一直跟儿子对峙着的父亲,这时掉过头来。我发现他与刚才的强悍,判若两人,竟是一脸的戚容。他低声说,里面的日子,不好过的,看他,也黑了,也瘦了。
(11)他问我,你有纸笔吗?
(12)当然有。我掏出来给他,正疑惑着他要做什么,只见他低头在纸上迅速写下几个字,贴到玻璃窗上,给儿子看。里面的年轻人,看着看着,神情变了,两行泪,缓缓地,从他腮边滚落下来。
(13)探视结束后,我看到这个父亲在纸上留下的字,那几个字是:儿子,等你回家。
(选自《中外微型小说》)
【1】【内容梳理】小说围绕父与子的变化,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根据阅读理解,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完成思维导图。
【2】【语言品析】小说第(2)段画线句,有何作用?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3】【写法探究】小说写“我”陪一个父亲去看儿子,第(8)(9)段为什么要叙述看守所中其他人探望的情境?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意蕴体悟】小说以《等你回家》为题,又以“儿子,等你回家”为结尾。“等你回家” 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结合父子的言行,简要阐述。
12、作文
2021年末,“七一”勋章获得者,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给年轻人的一封信中写到:孩子们,你们需要有一个人生大目标,去帮助你走过那些痛苦的、坚持不下去的时刻。但大目标就像一座高山,需要长久地攀登。你还需要找到一条上山的“路”,在每天的日常里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一步步扎实地往上爬。爬着爬着,或许就走过了那一段黑暗的路,拨云见日。不要惧怕,人生的“寒冬”里带着必然的希望。
请以“寒冬里的希望”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请认真书写。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