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迎春花早就迫不及待地用黄色的花瓣来迎接春天了,自然界全然没有了冬日的萧索。
B.生活拮据的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C.对老一辈来说,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不易改变。
D.他在演讲时歇斯底里,侃侃而谈,深深地吸引了全场的听众,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
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B.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
C.通过学习《论教养》一文,使我懂得了怎样做才是有教养。
D.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一词写景、抒情、议论水乳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映,巧妙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B.《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C.“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的是《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林冲,《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D.《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极为精彩的篇章之一,作者是吴敬梓。《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乡试,科举制度中每三年举行的一次全省考试,由秀才去应试,考中者称“进士”。
B.律诗共有8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C.《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D.《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小说家莫泊桑,他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5、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①,居是州,恒惴栗。其隙②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③,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④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⑥,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⑦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注)①僇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僇,通“戮”,耻辱。②隙:指空闲时间。③回溪:曲折溪流。④箕踞:像簸箕一样地蹲坐着,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⑤垤dié:蚁封,即蚂蚁洞边的小土堆。⑥萦青缭白:青山萦回,白水缭绕。⑦培塿lóu:小土堆。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恒惴栗( ) ②穷回溪( )
③始指异之( ) ④缘染溪(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B. 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C.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故为之文以志。
【3】翻译下列句子。
(1)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4】有同学认为本文“意有所极,梦亦同趣”中的“意”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的“意”含义相同,都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自在悠闲之乐。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6、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朝代】唐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 【朝代】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写出诗人的所见所闻:“路断行人”“戍鼓雁声”,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衰败的景象。
B.甲诗颔联点题,既写景,也点明时令,“月是故乡明”,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C.乙词“乘风归去”流露出词人有出世登仙的想法,表达了词人想要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想法。
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两位作者对月怀人时的无限惆怅。
【2】这两首诗词都写到对弟弟的思念,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不同情感?
7、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做答。
材料一:今年的6月25日是农历五月初五,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农耕民族看天吃饭,对自然季节的细微变迁与它带给生命体的影响格外敏感,这份敏感也体现在农历中。午,夏历中用以指五月。夏历以地支纪月,正月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就是午月。由此,午月的初始午月的开端,便称为“端午”。
材料二:每年的端午时节,时令气温正适合各类病毒虫害滋生,这进一步加重了疾病的传播速度。而此时正值艾叶生长繁茂,气味浓烈之时,各家门前总要悬挂艾草,这样既可驱赶蚊虫,又有一定防病作用。
材料三:今年传出个别大学限制过圣诞节的消息,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再次引发讨论。
(1)材料一中有画线句子中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2)材料二中画线句子是病句,请将修改好的句子写在下面。
(3)你认为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简单谈谈理由。
(4)根据以上材料以及平时的生活经验,你知道端午节有关习俗吗?仿照下面例句画线部分,补写句子,写出你对这个节日的了解,并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每一个中国传统节日,都书写着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比如春节,贴春联,吃汤圆,春晚播放际,触动家国情愫;比如清明节,回故里、祭祖坟,鞭炮鸣响时,牵动血脉亲情;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的是__________,“退”指的是__________。
(3)某市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官民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__________”。(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四字短语填写)
(4)课文中出现的成语有:__________。(列举三个即可)
9、理直何必气壮
①理直气壮看上去好像没什么不好,我有理呀,怎么就不能气势足一点呢?别忘了,我们老祖宗还有一句话呢——有理不在声高,得理还须饶人。如果是对待敌人,对待那些居心叵测的小人,我们当然要“理直气壮”。现实中,这样深仇大恨的对立毕竟很少。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指出:“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因此,发现了别人的不足,理直气壮地直接指出,不如理直气和地巧妙指出。后者既容易被人接受,也能够体现出批评者的涵养和气度。
②人人都爱听好话,谁也不愿挨批评。既然如此,批评就成为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活,有技术的人会做得很好,既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又让对方乐于接受,使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时,他亲眼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另一名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接受批评。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摸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着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谈话也该结束了。”学为人师,行为示范,陶行知先生不愧人民教育家。在批评这件事上,没有理直气壮、盛气凌人,技术含量相当的高。
③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既然太阳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人和事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面对他人的错误,我们不宜死揪不放,不依不饶,而要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这样说出来的话才具有客观性、公正性,从而更好地评价人。明代思想家吕坤说:“心平气和,而有强毅不可夺之力。”可见,和气是一种力量,是一种直抵心灵的力量,而那种盛气凌人靠粗暴打压的力量,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④理直不必气壮,这需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得饶人处且饶人,需要有一种自律自我控制的修养。义正需辞婉,理直也语柔,这不但是一种宽容与谦让,更显示了一种风度与涵养,能够让你有一个更为和谐友好的人际氛围。
【1】下列选项中,对选文主旨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对待敌人、小人,我们应当要“理直气壮”。
B.理直不必气壮,义正需辞婉,理直也语柔。
C.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D.人人爱听好话,谁也不愿挨批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洪应明的话告诉我们:发现别人的短处,不要以短攻短,以顽济顽,要巧妙指出。
B.第②段举陶行知批评教育学生的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他是一个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人民教育家。
C.面对他人的错误,我们要辩证、全面地分析,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D.本文告诉我们,要想创造一个和谐友好的人际环境,就应该有一颗宽容之心,得饶人处且饶人,真正做到理直不必气壮。
10、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各题。
低头是一种智慧
刘芹
①雪松懂得低头,能够造就一片山坡的翠绿;海鸥懂得低头,可以忍受狂风暴雨的冲击。学会低走,懂得屈伸自如,生活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雪松懂得低头,能够造就一片山头的翠绿;海鸥懂得低头,可以忍受狂风暴雨的冲击。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只有我们学会低头,懂得伸屈,生命中才总会有绝处逢生的惊喜。
②四面楚歌中,当那寒光闪闪的长剑划过虞姬那白皙的脖颈,留下一抹鲜艳的红色时,你只剩吟唱那“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的无可奈何;你只会长啸“此天亡我,非战之过也”的末路悲声。面对滚滚的乌江水,昔时勇猛盖世的西楚霸王,如今却为何落得个自刎的下场?虽有李清照歌颂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然而你可知“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你可知“江不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③当时的天下,是一个群雄逐鹿的舞台。只是遗憾,你始终磨不平你那突出的棱角,始终学不会那“遇方则方,遇圆则圆”的灵动。只能惋惜,你是山,一座从不肯低头弯腰的山。这样的性格,便注定了你很难有绝处逢生的惊喜。
④纵然你的决定是对于尊严的维护,是对于耻辱的抗争。可若你懂得低头是一种智慧,渡过乌江,以你的才能,以你的勇敢,卷土重来,历史或许就会被改写。
⑤与你不同,司马迁却深谙低头的智慧。他的“苟且偷生”,他的能屈能伸,成就了中华历史上的一部伟大著作。他明白,低头是一种绝处求生的智慧,是一种可以在逆境中实现自身价值的超脱。
⑥即使遭受过痛苦与耻辱的双重磨难,即使在犬牙差互的黑暗隧道中踽踽独行,即使在死亡的江河中艰难求渡,他用激昂的信念将痛苦粉碎,将耻辱焚烧,升华灵魂,从此踏上了一条隐忍的路。在“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的折磨中奋笔疾书,书写三闾大夫行吟江畔的忧郁,书写壮士荆轲行侠仗义的豪气,书写贪官酷吏内心蛰伏的蛇蝎,书写秦皇汉武干戈滴落的鲜血,书写盖世英雄垓下末路的悲歌……为的便是心中那永不磨灭的信念——“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⑦穿越历史的时空,我们领悟个中的智慧。重新站上现实的土地,我们要学会重新审视自己,学会低下自己高昂的头颅。这绝非懦弱和畏缩,而是经营人生的阅历与智慧,是修身处世的风度与气概,是超越自身极限的信心与勇气。我们要做的,就是面对困难挫折,不乱闯硬干,不讳疾忌医,坦然接受,从头再来。即便痛苦,但痛苦又何尝不是上天赐予我们换个视角看世界的机会呢?
⑧无所谓风雨兼程,只要有“低头”的睿智,就可以呵护好你的梦。人生如一泓水,温存而灵动。学会低头,懂得屈伸自如,这种智慧会让我们在困境中得到柳暗花明的转机!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读本》·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本文②-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其作用。
【3】第⑦段中“这绝非懦弱和畏缩”中的“这”指的是什么内容?
【4】联系所学的知识,请你为本文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5】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选文谈谈你对第⑧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链接材抖】从“五连冠”的辉煌到雅典奥运会夺冠的复兴,再遭遇近几年新老交替、教练更迭的低潮,中国女排从未放弃光荣与梦想。“头颅埋得更低,只为专注苦练;羽翼暂时收起,是为更高飞翔!”作为女排的“娘家人”,漳州人民相信,中国女排在新任主教练郎平的带领下,一定会再创辉煌!今年她们没有让国人失望,2015年女排世界杯她们获得了冠军,时隔11年后再次获得世界冠军。但夺冠后的姑娘们没有高傲她们从“零”开始,备战明年的里约奥运会。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村医的手机
今年8月我回了一趟家乡,见到了阿明大哥,他5分钱一包的“去痛片”,我的爷爷、奶奶没少吃。
在他家喝酒时,总是听到他的手机微信在滴滴地响,他一会儿低下头看看,一会儿带上老花镜,还要回复,我说:“你怎么玩儿微信入迷了?”他的老伴儿萨仁说:“不是的,他当年的赤脚医生角色到如今还没退干净呢。”
70岁的人了,做乡村医生45年,如今还在为村民服务,我一下子感到眼前的这位老人高大了起来。
因为他是没有工资的医生,当年他就是村里用生产大队收入补助性质的村医。如今退休,补助也没有,药品也不许加价,他就收个出诊费,也就是个“快递送药”钱,路远的5元,路近的1元,贫困户、孤寡老人还不收钱。
说起他的这个村医为啥能做这么久,他老伴儿说:“是电话‘惹的祸’。”
阿明的老伴儿萨仁讲起了阿明与手机的故事:2000年中秋节那天,村医生阿明的裤带上也挂上了一台手机。别看他手机的牌子不响、款式不新、样子不靓,可在阿明的眼里,它是“金不换”。
我故乡的那个村子不大,只有2000多人口,却分布于6个自然屯。东屯与西屯之间就相距7公里。村委会为了方便阿明给村民看病,在他的诊所安了电话,还给他配了摩托车,凡是年老体弱不便于到诊所来看病的患者,只要打个电话,阿明就上门看病。有时出一次诊就要一个上午的时间,其他患者再找阿明就难了,患者只好写个条子,贴在阿明的留言板上。许多重患者由于等不及,只好雇车再到20多公里外的镇医院。这样一来,费用就大了。可是阿明也不能放弃出诊,因为守在诊所里毕竟让更多的农民不方便。正当阿明左右为难时,村里的一百多位老人,每人出了10元钱,集资1300元钱,让吉大伯出面,一定要给阿明配个手机。阿明很感动,可他拒绝了这笔钱,他说:“秋天羊肥了,我卖两只羊就有钱了。”他要用自己的钱给村民们配个“牵着鼻子走”。
到了牧草渐渐泛黄了的季节,阿明的裤带上真的挂上了手机,这也是村里的第一部手机。村委会主任乐了,他告诉阿明说:“你是为村民服务才买的手机,村里也不能总占你便宜,每月给你100元的电话补助费,你可不能腰上挂着手机,只图风光不开机呀,那可就成了聋子的耳朵——配搭了。”阿明说:“不会的,把我的手机号码向全村村民公布,患者有不方便来门诊部的,打个电话给我,我准到。”
一年过去了,阿明这么说的时候很轻松,可是做起来就真够难了。有时他在东村出诊,西村就打来电话叫他去。折腾得阿明脸晒黑了,身子瘦了,连背也更驼了。媳妇心疼了。她劝阿明说:“把手机停掉算了,就说坏了,难修。”阿明不干,阿明说:那不食言了吗!媳妇说:“那也不能因为一句话累死呀!”阿明说:“没那么严重吧。我倒觉得村民们需要我,相信我,我这一天活得才踏实,要是谁都不找我去看病,那不是我的技术差,就是我的心黑,这样更可怕。”
媳妇不言语了,阿明的手机还挂在腰间,只要铃声响起,他马上就接,说上几句话,准会背上药箱,骑上摩托,奔驰于清山秀水之间,因为阿明是山村里的医生。
这一位老人,在沐浴着新中国阳光雨露的同时,也把温暖传递给每个村民。阿明的村医不挣钱还能做了这么久,就是因为阿明心中有善根,他总觉得有人需要他,他就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如今他享受的村里话费补助还是100元,村里几次要多给他补助些,他都拒绝了,他说:“我会用微信,费用不多的。”
(作者:阮直。有删改)
【1】本文围绕“手机”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他要用自己的钱给村民们配个“牵着鼻子走”。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2)有时他在东村出诊,西村就打来电话叫他去。折腾得阿明脸晒黑了,身子瘦了,连背也更驼了。(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3】文中阿明老伴儿萨仁的话语多次出现,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赏析性文字。
要求:(1)正确理解诗意;(2)抓住诗歌的感情基调和意象;(3)语句连贯。
母亲
洛夫
母亲卑微如青苔
庄严如晨曦
柔如江南的水声
坚如千年的寒玉
举目时
她是皓皓明月
垂首时
她是莽莽大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