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常态化防控中,我们管好国门、城门、家门,这是守护城市烟火气息的不二法门。
B.我是一名大学生村官,参加工作起就对李洪文事迹如雷贯耳。
C.牡丹之乡的王春凤,60亩地无公害蔬菜,一次捐出,让人大快人心。
D.这些参赛的运动员,虽然他们年龄小,但在竞赛规则的遵守等方面都表现得信手拈来。
2、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文诗《海燕》是“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作者高尔基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B.辛弃疾,字幼安,别号稼轩,济南府历城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C.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雷雨》《棠棣之花》等。
D.“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上伐魏前呈给刘禅的劝诫。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一代宗师》虽然失意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但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摄影和最佳服装设计两项题名。
B. 就算追溯到天涯海角,中国政府也要将逍遥海外的贪污分子绳之以法。
C. 央视春晚上,蔡明将一个退休老人的形象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D. 西湖边草长莺飞,春色宜人,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来领略秀美的湖光山色。
4、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李琳对张华说:“明天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去孤儿院慰问,你务必准时参加!”
B.专家对公司领导说:“感谢你们的热情邀请,我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光临指导的。”
C.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D.提到自己的父亲,老李动情地说:“令尊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5、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列小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街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2】下面哪一句划线词的词类活用与众不同?( )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任意东西 (《与朱元思书》)
C.名之者谁 (《醉翁亭记》)
D.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陈涉世家》)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 “或异二者之为”两句都提到了“异”,请说说这两个“异”有何不同。
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巴山楚水”“二十三年”,表现诗人贬谪之地的偏远和被贬时间之长。
B.诗人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写被贬归来物是人非、恍若隔世的感触。
C.尾联点明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姑且借酒浇愁吧。
D.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气,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诗人怎样复杂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7、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一个爱诗的民族。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文化类电视节目,自开播以来,获如潮好评。请根据下列材料,概括出《中国诗词大会》带来的四点好处。(每点不超过10个字)
【材料一】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而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选手们对古诗词问题的回答,学者嘉宾对诗词内涵、创作背景等内容的精彩解读,这启示就是在大力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材料二】
在《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不少观众发出了诸多感慨,“繁华落幕,速去读书!”“看过诗词大会,马上捧起诗集背诗去!”
【材料三】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社会上忙忙碌碌,人们焦躁的心灵也同样需要抚慰,而《中国诗词大会》无疑就是做好的慰藉,因为尽管时空相隔,但节目里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是贴近当下的。
【材料四】
《中国诗词大会》全民参与的比赛方式启发了很多学校的教师,很多教师在看完节目后,也开始在课堂上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吸引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
(2)阅读下面有关“诗歌语言风格”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充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一个时代的诗歌创作在语言运用上会形成一些共性,①_________,如唐朝诗歌大多数是较直白的,而宋朝诗歌则较为含蓄。一个诗人由于个人阅历及性格不同,②_________,这是诗歌的个人语言风格,如李白的诗歌③_________,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易安的诗歌清新婉约。可见,诗歌的语言风格往往同诗人所处的时代和诗人的个性密切相关。诗歌之于读者,语言风格无疑有一种很强的吸引力,有时它会引领你走进一个让你神往的时代,有时则会引领你④_________。
(3)目前,社会上有些人喜欢改编古诗,如“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打上敌敌畏,不知死多少。”你同意这样改编诗歌?请阐明理由。
8、根据提示默写。
(1)美国发动贸易战,不是单纯的经济决策,而是借关税手段打压中国向高精尖制造业强国升级,这一意图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义同。
(2)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用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那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概括了山间四季的不同风光。“(春)__________,(夏)______________,(秋)____________________,(冬)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一季一幅画面,都紧紧抓住山林泉石的特点,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
(4)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动静对比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木之静对比出百鸟啁瞅之动,相得益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众宾欢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守醉也”,以众宾喧哗之动,对比出太守颓然之静,生趣盎然。
9、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①每至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国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与是精神的营养品。不能与书籍独处,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有删改)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⑤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论证了什么观点?
【3】简要分析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10、(二)阅读《十倍的辜负》,完成下面小题。
十倍的辜负
①出国多年的儿子要回国了,单亲母亲特意请了几位好友,一起为儿子准备接风宴。
②她去市场购物,一贯节俭的她连价都不讲。“这种,我要这种,最贵的牛里脊。澳洲进口的吗?称两斤!”“蓝莓是最新鲜的吗?不是最新鲜的不要。凤梨是今天的新货?好,来一只。”
③回到家里更加紧张,她一再叮嘱帮手的好友:“菜要洗干净啊,起码洗三遍。对了对了,千万不要切了以后再洗,这样营养成分就流失了。”牛骨汤加进上好的牛乳慢火炖起;十几种水果榨成汁,在冰箱里早早冻上;饺子包好了三种馅儿;羊排加好调味料煨着,就等儿子一进门再下锅——这样炒出的羊排鲜嫩又热辣。
④屋子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唱机里放着儿子最喜欢的音乐,鲜花是早上去花市挑的,摆在家中的每一个角落。
⑤直到儿子进门的那一刻,她搓着手连围裙都没有摘就从厨房里奔出来,却居然“近乡情怯”地不敢上前。还是儿子上前拥抱了她一下,她的眼里瞬间充满了泪水。
⑥大家坐下来吃饭,她不停地给儿子夹菜,儿子却吃得不多。她紧张地问儿子:“怎么了?是不是饭菜不合口味?”儿子摇摇头:“不是的,吃了飞机餐,所以现在不饿。”刚吃过饭,儿子推开碗,很快地说:“妈妈,你们慢慢玩,我约了老同学们出去唱歌,先走了。”说完就背起包出了门。她瞬间失落了许多,却也没有出声阻止儿子。老友们问她:“怎么了,是不是有点儿不开心?”她摇摇头:“孩子大了,有他自己的生活也是应该的。我就是觉得,折腾了这么一天,准备这一桌子菜,他才吃了这么一会儿。这样想来,真是有一点儿难过。”
⑦一个“粉丝”准备去看一场话剧,是她喜欢多年的偶像主演的。为了这一场盛宴,她去花店选送给偶像的鲜花。花店老板问她:“你要什么花?”她左看右看,拿不定主意。玫瑰?够娇艳,但俗气;百合?够高贵,但使用率太高;向日葵?够阳光,但太硬朗;跳舞兰?够特别,但太稀少……对了!她眼前一亮,对老板说:“能不能每种花给我拿一枝?”老板吃惊,这样的要求他闻所未闻,但又不好违逆顾客,说:“如果你坚持的话,就自己去选吧。”
⑧她于是兴致勃勃地在花海里徜徉了一上午,居然真的按她自己的设想,以偶像6月2日的生日为数字,选择了62枝不同的鲜花。其间她被玫瑰刺破手指,也因为花粉过敏打了无数个喷嚏,然而她仍然亲自把满满一捧花设计搭配并包装好,还手写了贺卡放在其中。连老板也忍不住啧啧赞叹,说从未见过如此用心的买花人。
⑨话剧一结束她就冲到台边,又不敢大声喊偶像的名字,只拼命地把花束向偶像的方向高高举起。偶像并没有接过鲜花,只是远远地冲她点了点头(也许是在冲她点头吧)。于是她激动得又哭又笑。
⑩一位年轻的母亲进了产房,她选择顺产,一路痛得死去活来,最后连哭都没力气。等到孩子生下来,丈夫问她:“想过会这么痛吗?”她虚弱地躺在病床上说:“没有!以前我还问过我妈,生我时痛吗?她说挺痛的,给我描绘了一下具体的情景。可是我真没想到,居然会这么痛。比她的形容足足痛了十倍还不止!”她费力地伸手抱起自己的宝宝,轻轻摇晃,眼生慈爱。“所以现在我理解我妈了,她为我付出的爱,远不止我看到的那么简单。痛和爱一样,也是乘以十倍的。现在想想,我居然因妈妈总是关心我而多次跟她发脾气,嫌她啰嗦,嫌她烦呢!”
⑪童话中的小美人鱼,为了与王子相见,宁愿失去最美的声音,将鱼尾换成人腿,忍着步步剧痛,来到他的世界。可她最后依然无法将爱说出口,眼睁睁看着王子与公主结为连理,却下不了手去伤害爱人,最后纵身一跃,化为海中洁白的泡沫。
⑫安徒生多么残忍,自始至终,王子都不知道小美人鱼内心的真实感情。这沉重的爱,让一个女孩子倾尽所有,付出今生。这其中最痛的,不是“不爱”,而是“ ”。
⑬我们收到一份爱,再回以一份辜负,以为两不相欠,不过如此。却不知爱之深不可测,无人知晓“背后的故事”,才用简单的推搪或敷衍,草草了却这份心意。
⑭一封信也许写了改改了写,字斟句酌,写到潸然泪下。一句话也许思前想后,战战兢兢,鼓足勇气才敢开口。一个拥抱也许包含了太多太多的感情,无法用言语倾诉,只好使用最简单的肢体语言,只盼对方可以了解,可以感受。把爱捧到我们面前的那个人,他的付出也许并不止于表面的一切。他花费了十倍的时间与心思,只为博君一笑,哪怕这份爱非你所愿,也请欣然笑纳。应当为这份爱敞开十倍的心怀来包容,才不至于狠狠辜负那份你永不知道的付出。
⑮收到爱的时候,把爱乘以十,你会更加将心比心。付出爱的时候,把爱除以十,你不会太伤感失落。情之一事,无法以数目精确计算,却能有所感悟。不要做茫然不知所获的感情白痴,徒伤人心而不自知。爱,可以不回报,不可不知道。
【1】阅读第①~⑩段,仿照例句概括第二和第三件事。
(1)第一件事:一位母亲精心为回国的儿子接风,儿子却辜负母亲匆匆找同学唱歌。
(2)第二件事:
(3)第三件事:
【2】简要分析第②段划线句“一贯节俭的她连价都不讲”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3】依据文意,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填入第⑫段空白处。
(甲)不晓 (乙)不懂 (丙)不惜
【4】阅读文章,请围绕题目中“辜负”一词,提一个问题,结合具体内容说明该问题对你理解主旨的作用。
(1)问题:
(2)作用:
11、文学类文本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和那道坡
宋向阳
秋生的家在柳河村最北头的山根下,绕过一道胳膊肘子弯儿的土坡,才能过去。
秋生开着新买的轿车回家,道窄,只好停在十米外的巷口。他怕车子被刮蹭,一个劲朝那边望。你对车倒挺上心啊。父亲徐老套在饭桌上叨咕着,还用稀奇古怪的目光扫他。秋生低声地解释道:我三年的工资都花在车上了,那道坡忒堵。
秋生两口子一走就是两个多月,隔三差五往回打个电话。一次,隔壁的小东把一包羊肉送到了他家。小东说:叔啊,看看你儿子多孝顺啊。徐老套的脸上像结了霜,瞅都不瞅一眼。
小东走后,媳妇问老套:你绷着脸给谁看呢?不识抬举。
徐老套愤愤地说:他徐秋生是在救济困难户吗?连个面都不照,好大的架子啊。媳妇叹了口气,说:谁让你找个猫不拉屎的地方盖房,拐弯抹角连个车都不得放。徐老套大步来到院外,望着那道十多米长、五米多高的土坡,使劲哼了一声。他蹲在那儿,点着一根旱烟,猛地吸了几口,脸蛋憋得像下蛋的母鸡。
徐老套去集上买了几把镐锹,还叫人焊了一个铁斗子的推车。除了下地,他把很多时间都用在了修路上。
日头还没升起,徐老套就站在了土坡下,挥着大镐刨。土质很硬,他一镐下去,便击出一颗颗金星来。徐老套拿出了年轻时开大山的劲头,抡圆膀子干着。汗水很快浸透衣服,紧紧贴在了他的身上。媳妇看着心疼,帮他往车子里装土。
徐老套一把夺过铁锹说:去,这事儿不用你管。
媳妇说:你悠着点,别累坏了。
徐老套嘴里应着,却不歇手。媳妇给他沏了一壶浓茶,端了出来。徐老套嗓眼里发干,放下家什坐在了凳子上。他喝着茶,眼前浮现出儿子小时候在土坡前和他捉迷藏的影子,心里不禁七上八下。
胳膊肘弯儿的土坡一天天变小着,徐老套手上的老茧一天天变厚着。累的时候,他都会朝远处望一会儿。他想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可是却一次次失望。媳妇劝他找几个帮工,他却说啥也不答应。
这天,徐老套正在门口忙着。村书记大成走了过来,喊道:老套哥,你儿子给你捎钱来了。徐老套没有抬头,仍然在干活。大成说:都啥年头了,你还想当愚公啊。徐老套这才停手,冲他干笑一下。大成把钱递了过来,说:上午我在城里遇到秋生,他让我给你们。徐老套一把拨开大成的胳膊,说:这钱我不要,你退给他吧。
亲儿子的钱,不要白不要。大成说。
徐老套哼了一声,说:徐秋生凭啥不自己回来?他不认识柳河村的路吗?
大成说:可能,他有点忙吧?
徐老套说:一个小科长比县长还忙吗?
媳妇见他九头牛拉不回来的样子,便从大成手里接过了钱。徐老套瞪了她一眼,说:这钱你自己花吧,我一分不沾。媳妇用手点了点他,回屋里给大成去找烟卷。
我让你堵!我让你堵!徐老套举起大镐,用力地朝土坡刨了下去
三个月后,秋生两口子还没有回来。一天,他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母亲在那头颤巍巍地说:儿啊,你快回来,你爹病得可不轻啊。没等秋生说话,母亲就嗖地放下电话,任凭秋生怎么回拨,都没人接。秋生吓出一身冷汗,带着媳妇急急忙忙撵了回来。他的眼里冒着火,把车开到家门口没等停稳,就跑进屋去。可是,父亲却满面红光地坐在炕头,没有一丝病意。他疑惑地瞅着母亲说:妈
徐老套笑眯眯地说:儿子,你的车放哪儿了?
秋生眨巴眨巴眼睛,说:就放门口了。
徐老套拽住儿子的手说:那道坡还有吗?
秋生的呼吸顿时急促起来,泪水在眼里打起了转转。
【1】请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赏析下列两个句子。
(1)他蹲在那儿,点着一根旱烟,猛地吸了几口,脸蛋愁得像下蛋的母鸡。
(2)土质很硬,他一镐下去,便击出一颗颗金星来。
【3】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4】请写出题目《父亲和那道坡》的含义。
12、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越来越________的我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燕子每次高飞前,总要先在低处飞行一段距离,积蓄力量,然后倏地向上,在天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