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姓氏 形近字 多音字 成语
①契诃(hē)夫 ④惦记 ⑦喷薄(bó) ⑩浮光略影
②朱光潜(qiǎn ) ⑤掂量 ⑧薄(báo)饼 ⑪栩栩如生
③何冀(jì)平 ⑥信手掂来 ⑨薄(bò)荷 ⑫雕梁画栋
A.①②⑨⑪
B.④⑤⑦⑫
C.③⑤⑨⑩
D.⑥⑦⑧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整个系统的研究过程中,他都没有参与,最后却鸠占鹊巢,把功劳归为己有。
B.《未央歌》里的主角小童自然率真,毫不矫揉造作,所以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
C.司马迁研读各家的史著,网罗天下遗闻轶事,断章取义,终于写成了《史记》。
D.田野里,大片谷穗深深地弯着腰,仿佛正在彬彬有礼地欢迎来访者的主人一样。
3、2017年12月14日,诗人余光中于台湾逝世。假如你要把这件事告诉同桌文文,下列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哎,你听说没?写《乡愁》的那个姓余的去世啦!
B. 小文子,跟你说个新闻,听着啊!诗人余光中逝世了。
C. 文文,告诉你一个沉痛的消息,著名诗人余光中逝世了。
D. 别写作业了,跟你说个大新闻,有个名人死了!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一代宗师》虽然失意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但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摄影和最佳服装设计两项题名。
B. 就算追溯到天涯海角,中国政府也要将逍遥海外的贪污分子绳之以法。
C. 央视春晚上,蔡明将一个退休老人的形象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D. 西湖边草长莺飞,春色宜人,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来领略秀美的湖光山色。
5、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后面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 吴广皆次当行, 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 为天下唱, 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 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固以怪之矣/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B.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重修岳阳楼
C.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扶苏以数谏故
D.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 )
A.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C.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夜篝火, 狐鸣呼曰
D.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失期,法皆斩。
②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4】读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上文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①这段文字与《陈涉世家》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致?(用原文回答)
②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闲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全诗从“弃置身”到“长精神”,体现出由_____到_____的情感变化。
(2)颈联为什么能成为千古警语?请从诗句蕴含的人生态度和哲理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国庆前夕,我市很多学校都举办了迎国庆文艺汇演活动。吹拉弹唱、诗词朗诵、歌舞戏曲、相声小品等节目精彩纷呈,整个校园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氛围之中。你所在的学校组织了以“聚焦校园文艺汇演”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举办校园文艺汇演的意义有哪些?请你从不同方面列举三条。
【2】观看节目的时候,大家发现某个班级表演的节目是“克隆”了央视“经典咏流传”中的某一个片段的内容,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请表达你的观点和理由(100-120字)。
8、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歌赋,激荡着我们仰慕先哲圣贤的情怀。课堂上,九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主题“先贤情怀”进行佳句竞答活动。请把下面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
古人品行 | 佳句竞答 |
坚守 | 追梦理想,永褒初心。你要以“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的志向去坚守;也要以“_________,舍生而取义者也”的道义去坚守;更要以“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的爱国情怀去坚守。 |
不后退一步 | 路在脚下,梦在前方。你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的执着;还要有“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乐观劲;更要有“___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的责任感。 |
追求理想 | 勇敢追求,实现理想。你要有“____________,归去,__________”(《定风波》)的乐观豁达;也要有“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的勇敢追求。 |
9、天生格调必有用
①每天听着高雅的音乐,读着最优秀的书,与一些最出色的朋友交游,谈吐优雅、情操高尚、品行高洁、胸襟开阔、目光如炬。人生最重要、最恒久的,是生命的格调,更可贵的是,这种格调一旦养成,就不会再失去,它融入生命中,成了一种秉性,一种韵味,一种内涵,一种气质。即使你的生命结束了,这种格调依然会在你的后代身上显现,成为一个家族的素养标签。
②常常想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这句话语出《史记·陈涉世家》,大意是那些做王侯將相的都是天生的吗?农民起义领袖用权势与高贵并非天生,更不是贵族的专利,普通人同样可以通过打拼争取天下作为口号,号召穷苦百姓追随自己。这句话,体现更多的是一个人的英雄气概,是大丈夫于天地之间成就伟业的豪气。一个人,内心具有了这种豪气,还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前行的脚步?
③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真的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在耳朵失聪之后,在寂静的世界里,创作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乐章。命运就是这样,在不屈不挠的强者面前,总会俯首称臣;而在自弃自馁的弱者面前,却总是趾高气扬。
④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拥有财富的多少和职位的高低。因为不论拥有多少财富,迟早都会清零;不论到达了多高的职位,也用不了多久就会回到零点。没有什么比淡泊超然的心更能让人获得幸福。拥有了权力,到达了高位,就幸福了吗?不。头顶上高悬的利剑,难以填满的欲望,时刻都让你如履薄冰、胆战心惊。拥有了财富,家财万贯,你就幸福了吗?不。财富是世界上高速旋转的搅拌机,一刻也不会让你宁静下来,你再也没有时间享受宁静安逸的幸福了。获得了爱情你就幸福了吗?不。穷小子的爱情最真诚,可是你却为过不上富裕的生活陷入烦恼,纯真的爱情会在财富面前无地自容。世界上,只有那一刻淡泊超然的心,只有那一分超越共功名利禄的境界,才具有伟大的力量,让你真正走进澄明的幸福之境。
⑤一直把清高作为自己的修为方向,但从不把清高作为自己的标签。因为在我看来,清高是一种骨子里的优雅,是自己心灵的洁净,更是一种生命深处的雍容。我从来也不把那些没有什么学问与建树的人,视为低级趣味,因为在我看来,从你瞧不起别人的那一刻起,你也就远离了修养和优雅,也就否定了自己的清高。更重要的是,当你身处贫困的时候,位置卑微的时候,如果你依然有自己心灵的坚守,依然气若幽兰,依然心静如水,这是真正的清高,因为,这样的处境,会逼迫着大多数人失去底线。所以,我一直敬重那些居于山林而坚守着心灵高地的超脱之士,像魏晋时代的阮籍和嵇康。
⑥最可怜的人,不是缺少财富的人,更不是职位卑微的人,而是没有格调的人。格调是困境中的助力,是深夜里的火把,是寒冷中的炭火,是孤寂时的相伴。每一种格调,都会为你打开世界的一扇窗。因为格调,你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见到过很多没有格调的人,毫无疑问,他们是这个世界上孤独寂寞的孤家寡人。其实,培养格调并没有什么秘密,所有的机缘,都是因为你的自省。没有格调,再优秀的人,也会与你擦肩而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①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两句名言,哪一句更适合作为第④段的道理论据?请简述理由。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5】有人说:阅读是提升人生格调的最佳途径。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0、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文后问题。
阳台上的花
黄咏梅
①意识到母亲喜欢花,已是她退休的时候了。记忆中,我们家阳台上花盆里,常种着小葱、小蒜、小辣椒、芫荽等。厨房里,主菜炒起来了,母亲会命我到阳台摘几根小葱或小辣椒,洗洗,直接放到锅里。“物尽其用”四个字,被母亲一辈子奉为人生信条。
②母亲不种花,可能也觉得花不好伺候。我们一家五口人,父母上班,孩子上学,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养花。种下的花如果不开花,还不如种小菜。母亲种菜是很积极的。小时候我们家住在一个半山腰的独间平房。房前有一片平地,被母亲用篱笆围成小菜园,里边种了不少蔬菜瓜果,基本上可供应一家人的日常需求。印象最深的是葫芦,藤蔓攀在篱笆上,果实藏在叶子下。我们三个小孩子会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小葫芦,用一根针,在葫芦瓜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比赛哪一只长得又快又大,就像比赛自己的身高一样。母亲很懂种菜,在她特别的照顾下,刻有我们几个孩子名字的葫芦瓜,总是长势喜人,最终结出了皆大欢喜的果实。而刻着父亲母亲名字的那几只葫芦,远远落后于我们。我们欢天喜地地将自己的葫芦摘下来,挂在屋角,让它们跟我们的名字一起晒干、变黄,最终成为书桌上的摆设,权当一束不会凋谢的花。
③十七岁那年夏天,父母送我去大学报到。我们住在一个简陋的小旅馆,旅馆对面有一个花坛,母亲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了一种奇怪的花。小小的五瓣花瓣,组合成一张人的脸谱,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五官是深紫色,脸膛是浅紫色或嫩黄色。母亲对花的知识匮乏,直接称之为“人脸花”。她指着角落里的一簇花,说,这五朵,像不像我们一家?那五朵花挨得特别近,都快叠到一起了,上边两朵稍微大一些,浅紫色的脸膛上有着近乎墨色的五官,下边三朵大小差不多,嫩黄色的脸膛上,五官是浅浅的紫色。我和父亲都笑了,说像。我点着那些“小脸”数过去,这是我,这是哥哥,这是姐姐。数完,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那之后的许多年,离别、想家成为一种习惯。后来,在一些地方,我多次看到过这种“人脸花”,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
④母亲退休之后,慢慢开始种起了花,阳台上的盆栽从实用转变为审美。种的都是些好养的花,茉莉、海棠、三角梅、芍药、桂花之类,但没有见到过“人脸花”,年份最久的当属那株海棠花。花树不高,却很结实,主干已经比我的拳头还粗,每年过年,它都不辜负花期,准时开起了红艳艳的花朵,仿佛要跟我完成一个共同的约定——每年过年回家后,我会挑一个阳光充足的中午,搬两张小椅子,让父亲母亲坐在这株海棠花下,我一点一点将他们花白的头发染黑。阳光把海棠花照得通红,也将父母的衰老照得纹路清晰。我站在他们背后,既感伤又幸福,虔诚地祈祷年年岁岁都拥有这相同的一幕。
⑤近些年,家乡过年流行一种“年花”——五代同堂果。黄灿灿胖乎乎的果实,浆汁饱满,寓意子孙满堂,老少安康。每到年前母亲总会去花市挑一枝果实多的买回家,养在阳台上,有一次,我用湿布给这些果实“洗澡”时,指着最大的那两只说,这是爸,这是妈,然后又分别按个头指定了我和哥哥姐姐。母亲一听,笑了,看看那两只最大的果实,说,不像,现在我们家里,我和你爸最瘦。我愣了好一会儿,夸张地提高嗓门说,再瘦也是最大的。
⑥今年,在小区散步的时候,突然发现小区围栏下新摆了一溜花盆,花盆里边挤挤挨挨地开满了一朵朵“人脸花”。整齐的五瓣花瓣颜色各异,风一吹,像笑脸。我也笑了,站着看了很久。手机里有一款植物识别软件,几秒钟之后,我得以知道,“人脸花”真正的名字叫三色堇,花语是——请思念我。我用微信把照片发给母亲看,她高兴地说,你们那里也种“人脸花”啊!我暗自偷笑,并没有纠正母亲。这种花,在我们家就叫“人脸花”,早在很多年前,我家这位无暇养花的“花盲”,竟然无师自通,为我正确读出了那些“人脸花”的花语——请思念我。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②-⑤段叙述了四个与植物有关的故事,其中有两个故事不是发生在阳台上,请找出来并简要概括。
【2】请分析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皆大欢喜”的含义。
【3】请赏析第⑤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析本文标题“阳台上的花”的含义。
【5】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结尾段的作用。
【6】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内容加以分析。
11、 暗 记 聂鑫森
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
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满了摆在窗前的一张宽大的画案。画案上,平展着一幅装裱好并上了轴的山水中堂。右上角,写着五个篆字:南岳风雨图。
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持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检查着画的每个细部。他不能不认真,这幅得意之作是要寄往北京去参展的。何况装裱这幅画的胡笛,是经友人介绍,第一次和他发生业务上的联系的。
画是几天前交给胡笛的。胡笛今年四十出头,是美院国画专业毕业的,原在省城一大学教授美术,其山水画在省内外也颇有点名气。据说因为看不惯艺术招生中的潜规则,跟领导闹矛盾,下海在湘潭城开了一家不大的裱画店,既是老板又是装裱师傅。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何必舍近求远,送到省城的老店去装裱呢。
画是胡笛刚才亲自送来的,石丁热情地把他让进画室,并沏上了一杯好茶。石丁是素来不让人进画室的,之所以破例,是要当面检查这幅画的装裱质量,如有不妥的地方,他好向胡笛提出来,甚至要求返工重裱。
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石丁对衬绫的色调、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平心而论,极为满意。更重要的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有的装裱师可以对原作重新临摹一幅,笔墨技法几可乱真,然后把假的装裱出来,留下真的转手出卖。石丁的画已卖到每平方尺一万元,眼红的人多着哩。眼下,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他轻舒了一口气。
且慢!因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对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在交画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大丛杂树交错的根下做了暗记,用篆体写了“石丁”两个字,极小,不经意是看不出来的。石丁把放大镜移到了这一块地方,在杂树根部细细寻找,“石丁”两个字不翼而飞。又来来回回找了好几遍,依旧没有!/
石丁的脖子上,暴起一根一根的青筋,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居然不是他的原作,而是胡笛的仿作。这样说来,胡笛的笔墨功夫就太好了!他从十几岁就下气力学石涛,尔后走山访水,参悟出自家的一番面目,自谓入乎石涛又能出乎石涛,却能轻易被人仿造,那么,真该焚笔毁砚、金盆洗手了。
就在这时,胡笛猛地睁开了眼睛,笑着说:“石先生,可在寻那暗记?”
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是!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
胡笛端起茶杯,细细啜了一口茶,平和地说:“您设在杂树根部处的暗记,实为暗伤,是有意设上去的。北京城高手如林,若有细心人看出,则有污这一幅扛鼎之作。您说呢?”石丁惊愕地跌坐在椅子上,问:“那……那暗记呢?”
胡笛说:“在右下部第五重石壁的皴纹里!‘石丁’两个字很有骷髅皴的味道,我把它挖补在那里,居然浑然一体。树根部处空了一块,我补接了相同的宣纸,再冒昧地涂成几团苔点。宣纸的接缝应无痕迹,补上的几笔也应不会丢先生的脸。”
石丁又一次站起来,拿起放大镜认真地审看这两个地方。接缝处平整如原纸,这需要理出边沿上的纤维,彼此交错而“织”,既费时费力,又需要有精到的技艺。而补画的苔点,活活有灵气,更是与他的笔墨如出一辙。他不能不佩服胡笛的好手段!
石丁颓然地搁下了放大镜。
胡笛站起来,说:“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能以偏概全。暗记者,因对人不信任而设,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谢谢。我走了。”
胡笛说完,很从容地走出了画室。
石丁发了好一阵呆,才记起还没有付装裱费给胡笛。正要追出去,又停住了脚步,家里还有好些画需要装裱,明日一起送到胡笛的店里去吧!
他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
【1】石丁为什么要在自己作品上做暗记?请联系文章内容概括回答。
【2】下面有关人物的描写,请根据文意,分别指出句中加横线词的表达作用。
①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②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是!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
【3】题目“暗记”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4】从全文看,石丁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你从本文获得什么启示?
12、“开卷有益”,意思是读书总有益处。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受益。对此,你怎么看?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演讲稿,在班会上表达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与提示:①观点明确;
②合理安排论证结构,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③注意对所用材料进行分析,突出材料对观点的支撑或证明作用;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⑤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