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南充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利益,这些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B. 不懂英文的张艺谋,用一部全英文对白的怪兽特效大片《长城》,证明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国际价值。

    C. 你送来的材料已交给打印室,正在进行打印。

    D. 走进美丽的地中海公园,我禁不住驻足欣赏。

  • 2、下列加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而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B.我在叙利亚经商的好友最近被迫回到国内,他耳濡目染了那里的骚乱和动荡,现在谈到还心有余悸。

    C.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D.孟宪实教授将一代明君唐太宗励精图治,开怀纳谏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不同年龄的观众都非常喜欢。

     

  • 3、下列各句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傅雷家书》中传递的是一份动人的舐犊之情

    B.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C.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指出:凡做一件事,就要全力以赴,心无旁骛,这方能称之为敬业

    D.《沁园春雪》中勾画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北国风光图,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量时间消耗在读图上,将造成阅读能力低下,得不偿失。

     

  • 4、对下列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对于文人来说,书本上的知识总也比不上亲身的经历来得鲜活。要想著书立说,仅靠埋头苦读是不够的。只有自然的山水,地方的风土人情,才能为不朽之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②以司马迁为代表的历代文人,将自己投入到人文社会和自然山水的怀抱之中,去观察和体验这个世界。到了盛唐时期,文人的游历活动更是蔚然成风,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

    A.画横线句子②中,“自己”是名词,“和”是连词。

    B.“风土人情”“不朽篇章”的短语结构类型一致,都是偏正短语。

    C.画横线句子①中,“对于文人来说”作状语,“知识”作主语。

    D.“只有自然的山水,地方的风土人情,才能为不朽之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   始得西山宴游记(节选)

    柳宗元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注释)①斫(zhuó):砍伐。②榛莽:泛指灌木杂草。③筏():草叶茂盛。④箕踞:席地而坐,两脚伸直,形似箕斗。⑤衽(rèn)席:古时的睡席。⑥岈(xiā):山深遂貌。⑦垤(dié):小土堆。⑧培(pǒu)塿(1ǒu):小土山。⑨灏(hào)气:浩气,指天地间的元

    气。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染溪(沿着) B.然后知山之特立(代词,这)

    C.颓然就醉(颓废的样子) D.故为之以志(文章)

    2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3本文与《醉翁亭记》表达的“醉”的内涵有何不同?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用“/”给下面的诗句断句,并将断好的句子抄写在答题卡上。(每句限断一处)

    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

    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1)思想感情:________

    (2)哲理: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本市××中学每年组织九年级学生开展主题为“读书·行走,朝花夕拾”的鲁迅纪念活动。今年12月,全国各地疫情仍有反复,但在同学们积极要求下,活动依旧按原计划开展了。

    【1】活动筹备会议上,你对《纪念活动菜单》上的一项活动内容产生了疑虑。根据防疫要求,你认为第_项活动不合适在当下开展,向筹备组提出建议:_______

    “读书·行走,朝花夕拾”纪念活动菜单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

    活动成果

    “读书”

    1.鲁迅作品朗诵会

    2.《朝花夕拾》读书交流会

    读书笔记

    “行走”

    3.漫步虹口区“鲁迅小道”,寻访鲁迅先生足迹

    4.赴浙江绍兴2日游,参观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行走心得

    【2】以下是启动仪式的主持词,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我校一年一度的“读书·行走、朝花夕拾”鲁迅纪念活动又开始了。

    ①《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交流活动也将随之开展。

    ②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能读懂鲁迅、走近鲁迅,践行先生的精神。

    ③本次活动,我们将重温课堂上学习过的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

    ④除了读书交流,我们还将寻访先生工作和生活的足迹。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②④③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按要求默写。

    (1)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3)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4)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5)苏轼《水调歌头》中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______

    (6)请完整默写杜牧的《赤壁》: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能忘却的花生

    (1)记事起,父亲每年都会种植一大片花生。

    (2)春暖花开,父亲扛着犁耙,母亲扛着镢头,我挎个书包,里面是精心挑选得胖胖的、红红的花生豆,用来做种子的。父亲娴熟地翻滚土地,一片片新翻出的黄土,被垄起一道道沟,垄沟约三十多厘米的平地,便是花生豆下榻的地方。我特别喜欢这样望着父亲,来来回回拿着犁耙,穿梭地里,泥土的芳香里夹着他一身淳朴,在天地间久久弥散……

    (3)等父亲把土垄好,我和母亲才有事做。父亲负责创坑,一镢头下去创一个抗,深度、宽度、坑与坑的间距几乎一样。一道道垄起的黄土,一行行小土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喜人,把故乡的整个春天,装点的更加鲜活。

    (4)每个坑里,母亲会放进去两颗花生豆,干早的时候,放少半瓢水,然后填满泥土,轻轻踩上一脚。弯腰去看,一行行脚印,轻轻浅浅平添了层次感,规律地伸向地的那端。

    (5)经历阳光普照,雨水浇灌,一株株花生苗蓬勃着,向周围扩散。地里免不了其它杂草乘机显摆,摇摇欲试,你追我赶,把温柔可爱的花生秧掩埋在杂草里。然而只要你走近,依然一眼就能分辨出花生秧,天生自带光芒,气质上有别于那些杂草的张扬和俗气。父亲用他粗劣的双手连锄带拔,所有的杂草被父亲收拾到地的边缘耷拉着脑袋的时候,花生秧在夏风中轻轻摇曳,渐渐由根部,开出一地黄色的花来,清新静雅,像是土七八岁的少女般纯洁。那时,总是特别好奇,花生特别让人怀揣遐想。地上开花,地下结果。静静地安于自己,不断吸取大地给予的营养,黑暗中倔强地丰盈自己。不像那些桃李杏果,争奇斗艳,尽显妖娆,所有的果实都会挂满枝头。

    (6)待到深秋,黄花落尽,绿叶开始出现斑斑点点,便是挖花生的季节。

    (7)收获的时候总是使人倍感欣喜。父亲挥着镢,依次刨,一株挨着一株,刨出的花生带着泥土疙瘩,抓住花生秧在地里摔打几下,露出白白的花生,大的,小的,胖的,瘦的,双生的,三胞胎的……我会赶忙挑选一颗双生的,掰开,剥出粉嫩的花生豆,嚼在嘴里,一股子豆腥味,或是土味儿。

    (8)把所有刨出的花生都带回去,接下来摘花生的活计便是我和母亲的事。坐在小院,借着秋夜的月光,一边摘花生,一边听母亲唠叨:花生是个好东西,吃花生不要退红皮,能补血,这东西还能止咳,但吃多了反胃种种。父亲只管坐着板凳握着他的旱烟袋,偶尔的抽几口,很快速的磕出燃烧完的水烟,捻几下,确定熄灭。然后起身,把已经摘的花生放回屋子,父亲说在院子里会泛潮气。

    (9)在我看来,晒花生是最讨厌的事,早上晒出去,晚上又要收起来,中间还得去翻几次,日头好的话,前前后后十来天才会晒干。花生壳上纹路里仅有的泥土,在反反复复的日晒、倒腾中几乎消失殆尽,并不需要刻意去清洗。母亲说,花生不需要清洗,有点土好,人是不能缺土的。

    (10)多少年来,父亲年年种花生,只为儿女能吃上自己种的花生。现在的花生品种丰富,但我依然喜欢老家的花生,个子不大,皮薄,果仁饱满,不加粉饰雕琢,常常在土里翻滚,出锅的时候还戴着根痕,正如作家许地山说的:花生虽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11)忽然觉得,故乡的花生,像极了父母,像极了故乡那可亲的人……

    1请参照下面表述,将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种花生→为花生除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晒花生

    2第(5)段描写杂草和桃李杏果有什么作用?

    3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露出白白的花生,大的小的胖的瘦的双生的三胞胎的……

    4作者为什么说故乡的花生像极了父母?

  • 10、阅读孙友田的《剪不断的思念》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母亲去世了。终日陪伴她的那把剪刀,静静地躺在针线筐里,成了母亲的遗物,成了母亲一生勤劳的象征,给子女留下悠悠思念。 

    ②母亲是位普通的妇女。她用那把普通的剪刀,剪裁一家人的衣帽鞋袜。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每逢夜深人静时,总有一阵阵剪刀的“嚓嚓”声催我入梦。她为全家剪碎了多少长夜和寒暑,直到剪断了她与尘世之缘。 

    ③剪断了她与尘世之缘,却剪不断亲人对她的思念。 

    ④母亲有一双巧手,不仅针线活乡里闻名,剪纸花的手艺也很精湛。不管是姑娘的花鞋和娃娃的帽花,她一看就会剪。剪刀在她手里像条水中的鱼,穿梭在流逝的时光中。左邻右舍的大闺女、小媳妇喊着“亲嫂子”、喊着“好婶子”央求她剪花样子。记得小时候,常看她端着针线筐儿坐在门口剪纸花。针线筐里放着一本少角没边的线装书,书里夹着她剪的花鸟虫鱼,一朵朵、一只只,无不鲜活可爱。一天,街上来个吹糖人的,挑着一小锅冒着热气的糖稀,引得孩子们围上去买糖人。我不知母亲无钱,竟哭闹着也要买。母亲无奈,只好喊道:“吹糖人的,给俺孩子吹一个,俺用花样子跟你换。这不,都夹在这书本里,随你挑。”那吹糖人的果真过来挑了一副“喜鹊闹梅”,给我吹了一个“老鼠上灯台”。 

    ⑤弟弟出生后,母亲的那把剪刀增加了一种功能:为我们哥儿俩剪头发。记得有一次,我已上小学一年级,弟弟还没有上学。当时在外面剃头挑子剪一次头发要花两毛钱,按当时的物价,能买四只肉包子。看到我们俩头发长了,母亲就和我们商量:“这四毛钱给你们,每人两毛。叫我剪呢,省下钱来能买四只肉包子吃,不叫我剪呢,到外面剪去。就没有肉包子吃。”我还没有拿定注意,弟弟却马上决定吃肉包子。只见他手里拿着两毛钱,脖子里围着一条白毛巾,老实地坐在母亲怀里,等待开剪。母亲拿起剪刀,在弟弟头上小心翼翼地剪起来,尽管她剪纸技术精湛,但毕竟不是理发师,另外剪纸和剪发是两码事。实在难为母亲了。她精益求精不断进行修改,完工之后,弟弟的头还是变成了一只“花菜瓜”。我在一旁忍不住笑,弟弟却满不在乎,他连镜子都不照一下,扯下毛巾,一溜小跑去买肉包子去了。 

    ⑥我没有享受那一次特殊的母爱,至今后悔不已。 

    ⑦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离别尚有团圆日,永诀再无相逢时。母亲去世,母爱已成史诗。再也看不见她的音容笑貌,再也听不到那“嚓嚓”的剪刀声…… 

    ⑧在母亲节那天夜里,我梦见那把剪刀已成为母亲的墓碑。

    1文章以“剪不断的思念”为题,有什么好处?

    2作者以深情的笔触回忆了母亲生前的哪些往事?请用简洁语言加以概括。

    3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结合上下文分析文章第③段的作用。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妙处。

    (3)说说第⑥段中“特殊的母爱”指的是什么。

    4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 11、阅读牛汉的《接羔》一文,完成小题。

    ①羊羔,多半在黑夜出生,不知什么缘故?我问过祖母几回,她不愿回答这个问题;不是不理睬我,她庄重的神情使我感到似乎她说了我也不会明白。

    ②有一次,我清完了羊圈,垫上干土,把要生羔的黑头羊安顿在一个比较干爽的角落。祖母夸奖了我,才含含糊糊地自言自语:“羊跟人一样,生孩子也多半在黑夜。”祖母没有说“生羊”,说的是“生孩子”,我觉得应当这么说。祖母说得自自然然,却很有道理。

    ③不论人,还是什么生物,在黑夜出生.比白天要平安些;一个生命从母腹出世,就该是悄悄地,决不可声张。

    ④听家里人说,我是后半夜出生的,几个弟弟也都出生在黑夜。四弟红汉出生的那个夜晚,正当三更天,我记得清楚。大雪在窗外静静地落着,没灯的屋里,显得微微泛白,仿佛黎明时的光景。祖母穿着齐齐楚楚,进进出出。没有一点响声,由于夜深寒冻,祖母清癯的面孔上泛出罕见的一点红润。我不敢出声,在半醒半睡中,隐约听到了隔壁母亲屋里四弟落到绵绵土上时哇哇的哭喊声。

    ⑤雪落了一夜。那一夜,我睡得异常深沉,仿佛被光洁的雪深深埋没。一醒来,看见祖母像一尊神一般坐在炕头上。她已经把一个生命接到了人世上。我走到她身边,她睁眼,望望我笑了,笑得十分美好。

    ⑥祖母的话说得真准,黑头羊生羔也在半夜,而且那一夜雪下得很大。下雪安静,生命出生需要安静。

    ⑦祖母早几天已经令我抱了几抱麦秸搁在我们的房子里。那几天,她让我干什么,我乖乖地干什么。我特别听话。祖母比平常说的话更少,不断地去羊圈观看母羊的情况。那几天,她夜里没有进被窝睡,像生四弟时那样穿着齐齐楚楚,坐在炕头上,宁神静气地谛听着羊圈那里的动静。严寒的冬夜,圈里的羊咩咩地叫得很凄惨,很像人的哭声,饥寒总是相连着。夜里须喂一顿夜草,都是祖母起来喂的。

    ⑧生羔的母羊,夜再寒冻,它也决不咩咩地哭喊,像怀孕期的女人那么安宁那么充满信心地在期待着。我一个人悄悄地去看过待产的黑头母羊,它安生地卧在那个角落,用湿润的眼睛一闪一闪地望着我,它认得我。我们家的猫狗都认得我。

    ⑨我不敢对祖母说,我要帮她一块儿接羔。夜那么寒冻,祖母身体一向很瘦弱,有严重的胃病,她能承受住这么多的家务吗?我夜里醒过来时,听见祖母忍受疼痛发出断断续续的哼哼声。声音很微弱,她生怕惊醒了安睡的孩子们。

    ⑩那个夜晚,预感到母羊要生羔了,我跟祖母一样清楚,但我晓得我不能插手,只能安安生生地钻进热被窝里佯装着已经入睡,在黑沉沉的夜里,我睁着两眼,谛听着神秘生命诞生的动静。我真想听听羔羊出生时第一声哭叫,它出生后的那一刻,眼睛是怎么睁开的,是他自己睁开的,还是像大狗那样用舌头舐开小狗的眼睛?它是怎么站起来的,又是怎么找到母亲的奶头?我在期待中入睡,仍然像被埋没在光洁的深深的雪地里。醒来时,我看见屋里的地上,母羊在麦秸上卧着。小羊偎在母羊的怀里,祖母为它们从灶膛里掏出的一堆热柴灰还没冷却。

    黑头母羊和它的孩子在屋里整整地休息了一天。羊羔雪白雪白,怔怔地望着陌生的我。我真想去摸摸它,但我没有去摸,不是不敢,是觉得不该摸它。几天来,我被一种庄严厚重的气氛所震慑。这庄严,静静地,默默地,来自祖母,来自黑头母羊,来自大自然的圣洁的心灵。

    羊,跟人一样,生命是庄严而美丽的。

    (选自《牛汉散文》)

    【1】作者由接羔悟出了哪些人生道理?请分条陈述。

    【2】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羊羔出生后,“我”觉得“不该摸它”,因为“我”认为生命是圣洁的。

    B.作者将待产的母羊比作“怀孕期的女人”很恰当,因为待产的母羊与怀孕期的女人在迎接新生命到来时的情态相同,两者都是安宁、充满信心地在等待新生命的到来。

    C.祖母的形象刻画鲜活,如齐齐楚楚的打扮、清癯的面孔、凝神静气的神态。

    D.“接羔”一事主要是由祖母完成的,作者写作意图就是为了赞美祖母的勤劳。

    【3】【3】按要求回答问题

    (1)作者说“几天来,我被一种庄严厚重的气氛所震慑”,联系选文具体说说这种“庄严厚重的气氛”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请联系具体语境,品味第⑧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一个人悄悄地去看过待产的黑头母羊,它安生地卧在那个角落,用湿润的眼睛一闪一闪地望着我,它认得我。

    【4】本文写有关“我”和弟弟们出生的一些事情与链接材料有相通之处。请你说出它们写法上的相同点和用意上的不同点。

    【链接材料】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拨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以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囚绿记》)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写一个送别的场面,要求用上一句名言或者警句,不少于1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