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辽源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儒林外史》中主要刻画了的四类人物:正面典型、腐儒的典型、八股迷的典型和贪官污吏的典型。下面人物属于正面典型的是(  )

    A.马静、鲁编修 B.王冕、杜少卿 C.汤奉、王惠 D.周进、范进

  • 2、品读诗歌意象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互通的,那些典型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就成了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下列关于古代诗歌意象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水:古人常用水来表示时光流逝,如“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B.青鸟:诗歌中青鸟是信使的代称,如“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C.舟:乘船在海中航行,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追求,如“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D.柳树:“柳”与“留”谐音,因常以折柳代表惜别,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3、以下是关于艾青诗歌的相关信息,其中错误的选项为(       )

    A.艾青发表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时,第一次使用“艾青”这一笔名。该诗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

    B.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这一时期的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诗歌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

    C.1978年以后是艾青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诗人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活泼,诗意变得更警策。

    D.擅长绘画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的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 4、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然(wǎng)   振耳欲聋 鲜yàn) 惟妙惟肖

    B.xǐng) 惟余莽莽 首(qiào)   惮精竭虑

    C.褓(qiáng)   锐不可当 婷(pīng)   红妆素裹

    D.裂(jūn)   轻歌曼舞 可hán) 筋疲力尽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成侯邹忌为齐相》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选择《战国策·卷八·齐一》)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不相________     ②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________

    ③乃使人十金而往卜于市________   ④田忌遂走   ________

    2下列与“邹忌以为然”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醒能述以文者   B. 不以物喜   C. 或以为死   D.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 孙 闬 乃 使 人 操 十 金 而 往 卜 于 市

    4翻译下列句子。

    (1)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文中的邹忌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_____代的范仲淹,诗句开头一个______字写出了延州和内地大不相同的秋季风光,同时也为整篇文章作者抒发的情感设下伏笔。

    2在众多诗人笔下,白发不仅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的自然现象,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一句与《渔家傲·秋思》中的画线句,分析两位诗人借助“白发”各自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综合运用

    同学们,一眨眼,初中三年的时光即将过去,我们也站到了分离的路口,离别前、九年级一班的同学 计划毕业前夕举办“共话师恩,畅想未来”的师生联欢晚会,请你协助完成以下几个活动。

    活动一:难忘师恩

    1) 为配合本次晚会的举行,班级准备设计一次以“感念师恩”为主题的板报,板报已经设计了一个栏目,请你仿照给出的栏目另外再设计两个。

    栏目一: 师生情深

    栏日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日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活动二:共话友情

    离别难免伤感,请你写出两句( 上下句) 适宜作为赠言的古诗送给同学,以激励或劝慰他(她)。

    示例: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我的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活动三:畅想未来

    阅读下列表格,写出你的调查结论。

    对象/调查数据(百分比) /毕业去向

    高中

    职业中专

    社会

    学生

    78%

    17%

    5%

    家长

    90%

    6%

    4%

     

     

    我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文句子。

    ①登斯楼也,________,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⑥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

    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____________。(余光中·《乡愁》)

    ⑧不以物喜,___________,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小题。

    敢和差距较劲

    ①差距,是一个人们不太喜欢的词,因为觉得差距就代表着失败,代表着没面子,代表情何以堪。但是,差距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认识自我、提升自己的机会。大到一个国家,因为看到了差距,可能会及时调整尽快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瞄着国际一流水平,在正视差距中不断前进,在努力追赶中缩小差距,才取得了如今的辉煌成就,创造了“中国奇迹”小到个人,国为看到了和他人的差距,就会勤奋刻苦,追赶上来。

    ②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百舸争流的时代,差距无处不在。古语云:“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人与人之间存在差距是客观存在,也并不可怕,但最怕的是对差距或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或坐井观天、一叶障目,根本不想正视差距。究其原因,是因为有的人在差距面前担心领导“看轻”了自己,同伴“看扁”了自己,而故作高深、恣意掩饰,不敢敞开自己、“暴露”自己,殊不知这样做反而是自欺欺人,不利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③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常怀“差距意识”,敢于和一流比差距,善于缩小差距,才能路身流、比肩一流。换句话说,就是要多和差距较较劲。之所以强调“较劲”也正是说明,承认差距尚且不易,要补足差距更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不仅要查漏补缺、不断学习,更要克服自己长期形成的情性、惯性,对自己的要求更高更严。

    ④较劲,不是认死理,而是认识到差距并承认差距的存在,有志赶超的精神和气势。这是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是一种居安思危的清醒,是一种多在事上磨的韧性,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自觉,更是一股不服输、不气接的精气神。古往今来,多少平凡的人不是靠着这样一股气啊、劲啊,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

    ⑤大家都知道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天在家读书,一篇文章重复多次还在朗读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家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兒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人是很聪明,但是他只是贼,而曾国藩却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可见,一开始有差距并不可怕,只要愿努力、肯较劲,差距总会一点点赶上、甚至被超越。

    ⑥“ 。”任何成绩都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勇于与自己较劲,不退缩;敢于与高手较劲,不让步;善于与困难较劲,不低头,我们就能把短板变成我们的优势,实现由“跟跑”“后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

    1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中心论点。

    2选文第②③段从哪两个方面围绕“差距”展开分析论证?

    3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填入第⑥段段首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10、在班级组织的“冬日诗情”美文荐读活动中,小洪和小金同学认真阅读并做了圈画与批注,然后向大家推荐了这篇散文。请你一起完成下面任务。

    冬日山林

    范俊强

    ①冬日,无雪时盼雪。雪如约而至后,我一个人便欣欣然赴约,看林。

    冬日的山林是寂静的。风雪,成为冬天的主角,成为一座座山的王者。一棵棵树木心照不宣地,与万籁俱寂的大自然融为一体。如果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一场场凌厉的风雪,如冷面杀手,斩钉截铁地为山林删掉异彩纷呈的叶子、花朵——这些多情的装饰,这些多余的语言。

    【小洪的批注:我感觉第②段圈画的“寂静”,第⑤段圈画的“寂寞”、第⑨段圈画的“寂寥”这三个词语意思重复。】

    ③叶落归根,花落枝空。一棵树,剔除身心多余的欲望,只剩下一“木”,就“对”了。

    ④光风霁月时,片片山林,挺着树干,在山头上,在山腰间,向风,向雪,向一面之缘的飞鸟,亮出了肌肉与筋骨,一切安然,没有声音,甚至没有怨言。山谷空旷,偶尔一声鸟鸣,飘荡到好远好远。

    冬日的山林是寂寞的

    ⑥大雪封山,封住山的荒芜,覆盖草的枯黄,冬眠的冬眠,长眠的长眠。昔日的热闹、热络、热情,一去不返。这让山林,失望,失意,它心目中的寂寞,路过一地雪,蔓延过一座座连绵的山。

    ⑦白雪铺底,黑黝黝的山林站得笔直,如同一个个挺拔的士兵,自成一景,也在山中。

    ⑧春生,夏长,秋收,每一棵树,都在马不停蹄地积蓄力量——在体内,强壮身心;在地下,去探索水源,去把握土地;在枝头,袒露出一年来新长的细枝末杈,在寂寞的冬日,这些是它能做的事。

    【小金的点评:“把握”一词,运用拟人手法,既形象地表现了冬天的树木伸展更多根须,紧紧抓住土地,又生动地表现了冬日树木积蓄力量、强壮身心的精神追求】

    冬日的山林是寂寥的。

    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对于山林而言,鸟是空中来客,因为雪封了路,少有了客人的来访,注定有些寂寥。但不要因此低估了它,你看,在皑皑白雪中,在刺骨的寒风中,忘记了昔日的五彩缤纷,都默默地把全部的希望寄给了下一个饱满而温暖的春天。

    像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写的一样:“要记得在庸常的物质生活之上,还有更为迷人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就像头顶上夜空中的月亮,散发着宁静又平和的光芒。”一棵棵树木,像一位位饱经沧桑的智者,因为壮志满怀、痴心不改,才可以在困顿失意与无人问津时,坚定自我,保持傲立冰雪的风骨。

    【小洪的疑问:第段中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中的话真精辟,但是作者引用这句话有什么用意呢?】

    太阳带着满腔的热情朝来夕去,月亮秉着灯在云间慢悠悠地信步穿行,星辰抱团出没时都自带热闹。而山林呢,其实在一心一意地等待春风,光临,品读。

    冬日山林,在困境中不声不响,在失意中不言不语,在寂静、寂寞与寂寥中,诠释出一份美好心境——精减欲望、强壮身心、痴等来春。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2年第34期)

    (1)小洪同学读了本文后,认为第②段中圈画的“寂静”、第⑤段圈画的“寂寞”、第⑨段圈画的“寂寥”这三个词语意思重复。你觉得呢?为什么?

    (2)请你仿照小金同学对第⑧段中“把握”一词的点评,点评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斩钉截铁”。

    (3)小洪同学阅读第段时产生了疑问,请帮他解答疑惑。

    (4)散文素有“美文”之称,下面二句话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这篇散文进行了赏析。请你任选其中一句作为开头(填序号即可),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①《冬日山林》这篇散文突出的特点是“形散而神聚”。

    ②《冬日山林》写出了冬日山林的精气神,内涵深刻,引人深思。

    写作提示:①结合文章具体内容;②80字左右(不含开头句)。

    我选第 _____(填序号)句做开头,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①现在不少人感觉到,焦虑、着急和不耐烦仿佛成了一些人的常见病,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等不得、坐不住、慢不了和静不下。

    ②比如,有的人看到他人成名成功了,一下子会乱了自己的方寸、节奏和步伐,变得焦躁不安、心慌意乱;有的人看到他人提拔重用了,顿时沉不住气,“两年没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没挪动,四处去活动”,千方百计走捷径;有的人则经不起一点怠慢和挫折,绕不得一点弯路和曲折,不愿也不舍得花更多时间做那些默默无闻、精雕细琢的事,恨不得一蹴而就,早日“梦想成真”;还有的人甚至变得有话不好好说,遇事不好好商量,碰到点问题动辄“一急二躁三冒火”,等等。一言以蔽之,没耐心。

    ③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

    ④耐心成就成功之美。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风顺?总会遭遇挫折,有时还布满荆棘,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的话,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有位年轻人应聘给一位雕塑大师当助理,与其想象大相径庭的是,这位雕塑大师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工作室的老人。年轻人问他: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这位雕塑大师沉默片刻,然后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只要工作,还要有耐心。在相当意义上说,正是耐心成就了雕塑大师。“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很多时候,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更在于你能否坚持到底。

    ⑤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丰子恺先生曾在《山中避雨》提到,同友人游山遇雨而仓皇奔走,友人不耐烦,但丰先生竟被“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遂借了把胡琴,信手而弹,一时把这苦雨荒山衬出了暖色。正是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而这份静美唯有耐心才可获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⑥耐心成就意志之美。哲人说:“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成针也罢,愚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责在耐心、成也在耐心。俗话说,慢工出细活。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从谈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造。

    ⑦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一颗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④⑤⑥段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4】请简要分析选文的论证思路。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题目:我心中的英雄

    要求:①以记叙、描写为主,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②内容充实,行文流畅,能表达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